知青往事:多年后回到第二故乡见到一个人,他心里再也难以平静
杨明坤老师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生活了十年,恢复高考后才离开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回到了北京。另杨老师万万没想到的是,前几天他和同学们重返第二故乡见到了一个人,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乱了,他心里就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再也难以平静。
前段时间,也就是2025年3月15日,曾在山西临汾地区的张家窑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多年的杨明坤突然心血来潮,他叫上几名当年在张家窑插队落户的老同学,一起驾车来到了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他们回来看望乡亲们了。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的张家窑已今非昔比,当年的羊肠小路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往日低矮昏暗的土窑都成了窗明几净的新式窑洞,村委会还建起了二层小楼,小轿车也不稀罕了。村子周边原本光秃秃的丘陵沟壑,都成了果园,山坡地也都变成了层层梯田,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看着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杨明坤他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接待杨明坤他们的是村主任梁大明,梁大明四十五、六岁的年纪,长得高大魁伟,浓眉大眼,第一眼看到梁大明,不光是杨明坤怔住了,同行的几名同学都觉得的这个人特别眼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梁大明主任的带领下,杨明坤他们找到了老队长张全根大叔的家,年近九旬的老队长虽然腿脚不利索了,可他耳聪目明,一眼就认出了杨明坤,也叫出了大伙的名字。杨明坤紧紧握住老队长的手,哽咽着说:“张叔,明坤对不你和老婶子,到现在才回来看望您和乡亲们。”“明坤,不要说这样的话,年年都收到你寄来的钱,我和你婶子要感谢你们哩,你看我和你婶子穿的衣裳,都是你们邮来的……”张队长话没说完,抽回手去抹起了眼泪。
当杨明坤问起刘改玲时,老队长难受地摇摇头说:“改玲这娃娃可怜呀,前两年闹疫情,她染上了毛病,死在了县医院里……”说着说着,老队长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个改玲不是别人,她就是杨明坤的初恋,当年杨明坤要不是考上大学离开张家窑,他也就和刘改玲结婚了。想起刘改玲,当年来张家窑插队落户的情景又浮现在了杨明坤的眼前。
时间虽然过去了五十多年,至今杨明坤还清楚地记得,他是1968年12月26日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北京的。历时两天一夜,他们来到了山西省临汾地区的张家窑大队,杨明坤他们八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张家窑大队第四生产小队插队落户,五名男知青和三名女知青被张全根队长安排在队部的两孔土窑里居住,张队长还安排了一名婆姨帮杨明坤他们做饭。
帮着做饭的是一位三十六七岁的婆姨,她让知青们喊她刘婶。后来知青们才知道,刘婶是个寡妇,她生下娃娃刚出了满月,她男人在黄河摆渡时遭遇不测,不幸遇难,刘婶一个人养大了娃娃,她的眼泪都哭干了。
刘婶的娃娃叫刘改玲,娃娃的名字是刘婶的男人给起的,他希望刘婶第二胎能生一个男娃。可刘婶的男人没等来这一天,她的男人在黄河渡口摆渡时遭遇翻船,为了救一名陕北的老汉,他被汹涌的黄河水冲到了下游的马树坪,过了好几天才找到尸首。
每天来帮知青们来做饭的时候,刘婶都会领着刘改玲一起来,当时刘改玲虽然才十一岁,但她能帮着抱柴烧火,还能刷锅洗碗。知道了刘婶的不幸遭遇,知青们都很同情她,每天刘婶去挑水,杨明坤都抢着去挑,还让刘婶教他学习发面蒸窝头,
刘婶帮知青做了两个多月的饭,等春节过后知青们都学会了做饭,张队长也就不让刘婶帮知青们做饭了,队里也不给刘婶记工分了。但只要有空闲,刘婶还常到队部帮知青们做饭。就这样,知青们和刘婶母女俩渐渐熟悉起来,刘婶家有什么事情,杨明坤他们都会伸出援手,帮刘婶一把。
刘改玲十四岁那年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了,考虑到刘改玲年龄小,身体弱,社员们和知青们都很关照刘改玲,在地头歇息的时候,杨明坤和知青们还主动教刘改玲识字认字,给她讲北京的生活故事,大家都觉得刘改玲可怜,都想给她一点关爱。
图片来源网络
1973年秋后,刘婶患了肺结核,病情很重,杨明坤他们七名知青(当时一名女知青到公社供销社当了售货员)凑钱把刘婶送到县医院救治,可县医院的医生也无力回天,四十岁的刘婶撒手人寰了,还不满十六岁的刘改玲成了孤儿。
刘改玲一个人不敢在家住,她就搬到知青点,和两名女知青住在了一起,也和知青们一起吃饭。每次都是刘二改抢着做饭,抢着刷锅洗碗,她还帮着男知青洗衣服。知青们都很喜欢刘改玲,她拿来口粮,知青们也不要她的,让她把省下的口粮换成钱,积攒起来。
一晃就到了1976年初秋,四队知青点的两名女知青都招工进城了,知青点还剩下三名男知青,刘改玲就不在知青点吃住了,她怕旁人说闲话。空闲时间,刘改玲也会到知青点帮杨明坤他们做饭洗衣服,他们相处的就像亲兄妹一样。
当时刘改玲也十八九岁了,那时临汾地区农村年轻人订婚都早,张队长就开始为刘改玲的婚事操心。刘改玲却说自己年龄还不大,她说不着急订婚。其实,刘改玲心里早就有了意中人,她喜欢高大魁梧又善良的杨明坤,可她又怕杨明坤不喜欢她,还担心他早晚要招工进城,所以她一直没敢向杨明坤表明心迹。
那年秋后,杨明坤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顺利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可他却没能通过政审,至于为什么没能通过政审,他一直没弄明白。没能去上大学,杨明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的情绪明显低落了。这个时候,刘改玲就来开导宽慰杨明坤,杨明坤失落惆怅的心情渐渐好转,他又捧起课本继续自学高中课程,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勤劳善良又漂亮的刘改玲,但他只是把这份感情藏在了心里,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到了1977年秋天,另两名男知青也招工离开了张家窑,张家窑四队知青点还剩下了杨明坤一个人,张队长看刘改玲天天往知青点跑,就提醒刘改玲:“改玲,杨明坤确实是个好后生,可人家是知青,他早晚要离开这,你和他成不了。二队的满仓就是个子矮了一点,他可是个好后生哩,人家可是真心喜爱你呀……”
刘改玲也知道张队长为她好,可她就是不喜欢梁满仓,她把自己的情感全都倾注在了杨明坤身上。
恢复高考后,杨明坤第一年高考失利,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钢铁学院录取。杨明坤考上大学原本是好事,可刘改玲心里却高兴不起来了,她希望自己喜欢的人能考上大学,可又怕他远走高飞,她心里别提有多愁肠了。
杨明坤离开张家窑的头一天,他把自己用不着的生活用品都送给了刘改玲,剩余的口粮给了张队长家。那天晚饭后,刘改玲圪蹴在知青点的窑门口呜呜痛哭,杨明坤心里也很难受,就过来安慰刘改玲,刘改玲突然扑到杨明坤怀里,两个人哭成了一团……
第二天吃过早饭,张队长和刘改玲赶着队里的毛驴车一直把杨明坤送到公社汽车站,杨明坤说等他大学毕业后,就回来娶刘改玲,刘改玲却哽咽着说:“明坤哥,你忘了我吧,大学毕业后找一个北京的女子……”
带着不舍和留恋,杨明坤回到了北京,踏进了高校的大门。
一个月后,杨明坤接到了张队长写来的信,张队长说刘改玲嫁给了二队的梁满仓,是他做的媒。当时杨明坤心里也很难受,可事已至此,他也无力改变现状了。
参加工作后,杨明坤和他的大学同学结为夫妻,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后来生活条件好了,逢年过节,他就给张队长寄一点钱或衣物,因为自己当年和刘改玲有过恋爱关系,他也就不好意思打听刘改玲的情况,怕影响刘改玲和梁满仓的夫妻关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一丁点刘改玲的信息,就连刘改玲病逝,他都没得到任何消息。
和老队长拉谈了半天,杨明坤才知道,村委会的梁大明主任就是刘改玲和梁满仓的儿子。这下杨明坤心里更是犯开了嘀咕,难道这个梁大明……一想到这,杨明坤心里再也难以平静,那几名老同学异样的眼神和老队长欲言又止的表情,更证明了自己的猜测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当年他和刘改玲确实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稳定了一下情绪,杨明坤又问梁满仓的情况,老队长苦笑着说:“满仓和改玲磕磕绊绊吵闹了一辈子,改玲死后,满仓就跟着他家女子去了临汾,大明倒是常打电话,满仓说不习惯住楼房,他想回来跟着大明一起生活。
在张家窑呆了一天,杨明坤和他的几名老同学就驾车离开了张家窑,他心里很想去刘改玲的坟地祭奠一下,可又担心梁大明有想法,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来的路上,他同学耿有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明坤,张家窑的梁主任长相跟你真像啊,你俩会不会是一个时辰出生的?”就是因为这句话,杨明坤如坐针毡,他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同学们异样的眼神。
图片来源网络
从临汾回来,杨明坤的心里一直难以平静,接连几天他都睡不着觉,这事到底该怎么办呀?这个梁大明到底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呀?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他的后半生也只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杨老师真诚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