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爆料加微信 :kkwz0577 、WZSK1112
昆鹏街道位于温州海经区,辖区共有常住人口6万余人。2024年,昆鹏街道大力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领办“幸福要事”,扎实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实效。
职工友好
打造产业园区健康守护圈
清晨,海经区机器人产业园内,刚下夜班的小张习惯性走进园区拐角的爱心健康小屋。这位来自河南的80后技术员边操作健康体检机边感叹:“上次体检发现血压偏高,现在每天下班都来测一测,就像有个24小时在岗的‘健康管家’。”
昆鹏街道目前聚集着机器人产业园、安全(应急)产业园等7大产业园区,超万名产业工人在这里挥洒汗水。如何让这些城市建设者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度?街道给出的答案藏在这间亮着温暖灯光的玻璃小屋里。
“血压、血脂、体脂率,3分钟就能拿到体检报告。”在文博科技产业园健康小屋,刚做完体检的物流主管陈女士展示手机里的健康档案。自去年11月首个小屋投用以来,这样的智慧医疗点已覆盖辖区重点园区,配备AED急救设备的“健康驿站”更是成为企业标配。这种看得见的改变正转化成园区职工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街道卫健相关负责人算过一笔账:“按每个小屋日均服务50人计算,相当于为每位职工每年节省8小时就医时间。”
青年友好
社区学校填补教培短板
当暮色笼罩海经区,昆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推开二楼画室的门,颜料与咖啡香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35岁的程序员林女士正在临摹莫奈的《睡莲》:“平时工作压力挺大的,每周三晚的油画课,是我的‘数字排毒’时间。”
这个被周边年轻人称为“夜间治愈沙龙”的社区学校,今春新增的美体瑜伽课程让预约系统屡屡“崩溃”。“我们海经区目前教培机构比较少,各个年龄段其实都有不同的需求,我们把不同的需求编入课程,从而吸引了更多人报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柴烧瓯窑非遗传承人郑小裕的泥塑课上,从事跨境电商运营工作的小吴捏出的人生第一个陶杯,正在窑炉中经历浴火重生。“原来泥巴里藏着瓯越文化的密码”,这个贵州姑娘的朋友圈引发老家亲友的惊叹。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正让“学在昆鹏”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新潮流。据统计,社区学校学员中超65%为“新温州人”,他们在这里不仅收获技能,更编织着新的社交网络。
儿童友好
城市空间里的成长密码
周末的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乐园总是充满着生机。在专业级篮球场边,5岁的朵朵正努力把皮球投向迷你篮筐,父亲张先生笑着记录女儿的第N次尝试:“儿童篮球场按身高设计篮筐高度,这种细节最打动人。”不远处,月牙湾沙池里“埋”着欢声笑语,七彩轮滑跑道上划过少年们矫健的身影。
这个曾闲置的边角地块,经“一米视角”改造后焕发新生——日常人流量较之前提升5倍以上,年儿童活动人流量达15000余人次。更让家长们惊喜的是温州国际卡丁车体育娱乐综合体,亚洲最长的专业卡丁车赛道让孩子们体验“速度与安全”的平衡美学。“原来产业新区也可以这么亲子”,带着儿子来体验的陈女士感慨。
从产业工人到活力青年,从稚嫩孩童到银发长者,昆鹏街道用“幸福要事”串联起全龄友好的民生拼图。当暮色中的党群服务中心再次亮起灯光,烘焙教室飘出阵阵香气——这个春天,邻里食堂、智慧书房等新项目又将为幸福图景添上温暖注脚。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而无数个“小确幸”正汇聚成这座海上新城的幸福浪潮。
有爆料扫码加小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