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奶奶

黄 强

清明节,牵出我对至亲最深的思念之情。近几天,我不断想起我的奶奶,关于她的记忆再次泛上心头。

我的奶奶生活在穷山沟里,打我记事起,她从未提过关于娘家的人和事,我至今不知她进我们家门前究竟在何处生活,也许那里有着她不愿回忆的辛酸事。

奶奶把一生美好的韶光奉献给了我们这个家庭,她每天在田间地头劳作,每天经营着柴米油盐的琐碎,每天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空间里编织着生活的希望。因此,奶奶从未远离过老家,没有见过大世面,以至县城都没留下她的一个脚印。



或许正是朴素的环境塑造了奶奶乐观善良朴实的性格。她对任何人都充满了友善,在她那张总是带着笑意的脸上,看不到一丁点怨言和辛苦,仿佛她的心中有着无尽的温暖和爱,随时准备给予他人。她从不和邻里吵架,总是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哪怕是问路的陌生人,她都会礼貌热情地回应。

奶奶把春水般的善意泼向人间,却把勤俭和朴实融入了血脉。她的那双褪色布鞋不知穿了多少年,房间里从来就是人走灯灭,洗漱用品总是用到极致才更换。那些被我们随手丢弃的果皮、烂叶,在她眼里都是宝贝,她会将它们收集起来制成了滋养土地的肥料。家里坏掉的物件,她会仔细拆解,把塑料和金属分类存放,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卖到废品收购站。在奶奶眼中,没有什么是可以随意浪费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米粒。

凡事总有例外,奶奶给我买零食时却一点不吝啬,尽管那时的零食屈指可数。每当奶奶到镇上赶集,我就充满期待,猜想她会带锅盔呢,还是饼干?还可能是糖果。八岁那年,奶奶带着我到镇政府办事,那天办理业务的人特别多,我们跑上跑下好不容易办完,就已经中午时分了,奶奶直接点了一碗抄手给我吃。后来,我才知道,奶奶从来没有在街上吃过东西。

高考前最后一次放假,我回到家看奶奶,当时的她被检查出食道癌晚期,只能在床上半躺着,而且神志已开始混乱了。听到我喊声后,奶奶眼睛一亮,从旁边碗里拿过来一小片苹果递给我,微笑着说道:“给你吃!吃了好好读书!”

我知道,奶奶不想让后人重复苦难和辛酸,一直鼓励支持三个儿子好好读书,尽管三个儿子成绩都不咋地,她也很欣慰,至少他们不是文盲。孙子孙女们开始读书后,奶奶经常给我们讲读书的好处,想让我们更有出息。之前,学校放农忙假,我们几个小孩子本该帮忙干农活锻炼一下,奶奶总是不让我们干农活,或者叫我们提前回家,她经常说功课需要每天复习,再忙也不能耽误学习。

岂料,这竟成了我与奶奶之间的最后一面。奶奶后来连流食也不吞不下去了,在我走后的第二周便悄然离世。奶奶没能看到我考上大学,是她最后的遗憾,同样也是我毕生的遗憾。

奶奶虽然已离我而去多年,但她教给了我太多宝贵的品质和生活智慧。奶奶的勤俭节约教会了我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她的善良则让我明白,爱和友善是可以无界的。我会永远铭记奶奶的这些美好品质,并将它们传承下去。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 强(四川省蓬安县)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