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的某一天,麻栗坡烈士陵园传来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一位留着短发,身穿碎花长袖上衣的女人趴在被晒得滚烫的地面上,哭得直不起身,她的面前是一个墓碑,上书“王长献烈士之墓”。
王长献,昆明军区14军41师的一名战士,于1984年5月15日牺牲在越南前线,年仅22岁。
那时候,他才刚刚结婚,而他的妻子,就是此刻正失声痛哭的女人——谢玉花。
谢玉花和王长献只做了三天夫妻,王长献牺牲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因为太穷,拿不出去云南的路费,这场见面推迟了三十年。
烈日炎炎,谢玉花哭得嗓子都哑了,谁来劝她都不肯起来,此刻的她,只想倚靠在丈夫身上,将三十年的委屈和辛苦全部哭出来……
生死相隔:从天堂掉入地狱
谢玉花是平顶山叶县仙台镇人,22岁的时候嫁给了王长献。
王家的条件实在算不上好,谢玉花的公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几乎没有收入,就靠几亩薄田养家糊口。
图片来源网络
谢玉花的丈夫有五个兄弟姐妹,老大的性格老实木讷,身患疾病,三十多岁了还在打光棍,家中贫困,老二也拿不出娶媳妇的钱,只好入赘到女方家里,当上门女婿。
剩下两个孩子,一个是19岁的妹妹,一个是16岁的弟弟,弟弟还在上学,姐弟俩根本扛不住事儿。
所以,排行老三,在部队里当兵的王长献,就成了家里最大的希望。
这样的家庭,怎么看都是一个天坑,但谢玉花还是一头扎了进去,在她看来,结婚不是去过快活日子的,而是和所爱之人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1984年5月,谢玉花和王长献结为夫妻,新婚之夜,她依偎在丈夫身侧,心中满是甜蜜。
明明暗暗的烛火中,谢玉花满怀希望,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打算。
丈夫在前线保家卫国,她就在大后方辛勤劳作,让全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要给大哥找个老婆,要继续攒钱供小叔子读书,还要给小姑子说一门好亲事。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生活很苦,但只要夫妻齐心,不怕苦不怕累,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此时的谢玉花,完全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里,殊不知,一个意外即将到来。
新婚第三天,正在休假的王长献收到了部队急电:有任务,速归。
王长献迅速整理行装,谢玉花站在一旁,非常舍不得,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丈夫进进出出的身影,像是要把这个人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王长献背上行囊,告别家人时,谢玉花想也不想地就跟了上去。
她挽着丈夫的胳膊,送了一程又一程,分别时,即将说出口的千言万语,都被她压缩成了一句话:“我等你回来!”
伟岸的身影越走越远,谢玉花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久久不愿回去,路边的野花开得灿烂茂盛,在春风的吹拂下微微弯腰,为英雄送行。
谢玉花
没有人知道,这会是一场诀别。
1984年5月15日,王长献在八里河东山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接到部队的通知时,谢玉花有了不祥的预感,她心急火燎地赶过去,从士兵手中接过一个包裹和一张纸,包裹里是王长献的遗物,那张纸则是阵亡通知书。
谢玉花拿着阵亡通知书,心脏像是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疼得她喘不过气,她走进部队为她安排的房间,关上门,瘫坐在床上,望着虚空发呆。
很奇怪,明明心中悲痛万分,她却一滴眼泪也哭不出来。
王长献走了,谢玉花的天也塌了,没有王长献的生活和未来,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不要!
想到这里,谢玉花做了一个决定,她以失眠为借口,去卫生员那里拿安眠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全部吞下。
她太想念王长献了,哪怕是碧落黄泉,她也要跟着去!
谢玉花忍着呕吐的欲望,将安眠药吞下,朦胧中,她仿佛又看到了逝去的丈夫,他温和地笑着,仿佛从未离开过。
谢玉花昏迷后,负责照顾她的战士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推开门,便看见谢玉花躺在床上,生死不知。
经过一番抢救,谢玉花活下来了,部队领导得知此事,匆匆赶来探望,看着脸色灰白的谢玉花,领导擦了擦被泪水沾湿的脸颊,掏出一封遗书。
遗书是王长献上战场前写的,他知道自己此去九死一生,为了保家卫国,死没什么好怕的,他怕的是他走了之后,一大家子人活不下去。
王长献和战友
信中,王长献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对妻子的愧疚不舍,他希望,自己走后,妻子能代替他照顾家人,尽一份孝道。
谢玉花早已泣不成声,滚烫的热泪砸在遗书上,晕开一团团水迹,手中的遗书,在此刻重达千钧。
领导说:“你留下来吧,给你安排个工作。”
谢玉花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两天不眠不休,最终做出了一个选择。
“长献为国尽忠,我要回去,替他把这个家撑起来!”谢玉花对领导说。
她没有让部队给她安排工作,也没有麻烦当地政府,提出各种要求,而是抱着丈夫的遗物和遗书,回到了他们的家。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屋里的大红喜字还没有褪色,初为人夫的王长献,却和新婚妻子阴阳相隔,属于他的战斗结束了,但属于谢玉花的万里征程,才刚刚开始……
改嫁大伯哥: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尽孝
王长献牺牲后,他的父母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一家人病的病,老的老,小的小,生活无以为继,眼看就要分崩离析。
这时候,谢玉花完全可以改嫁,脱离这个“泥潭”,这种情况,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她没有,她不仅没有,还心甘情愿地留下来,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为了名正言顺地留在王家,谢玉花嫁给了王长献的大哥王绍,以长媳长嫂的身份,伺候公婆,照顾弟妹。
两人成婚当天,王长献的父母老泪纵横,跪在谢玉花面前,哭着说:“孩子啊,你救了我们全家!”
谢玉花紧紧握住公婆的手,泣不成声。
说起来,她和王长献满打满算只做了三天的夫妻,可她居然会为了短短三天的情意,将王长献的家庭当成她一生的责任。
这是怎样一份感天动地的深情?又是怎样一份无私忘我的大义?说不清楚,也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出来。
从这之后,谢玉花就开始了她忙得昏天黑地的生活,每天天不亮,她就要起床做饭、洗衣,熬猪食,将猪喂饱后,她就叫上小姑子去地里干活。
因王绍有病在身,不能劳累,所以家里的活儿,田里的活儿,都是谢玉花和小姑子在做。
后来,公婆去世,小姑子也出嫁了,养家重担就压在了谢玉花一人身上。
谢玉花起早贪黑,拼了命地种田,养猪,她在外面埋头苦干,丈夫就在家带两个孩子,日子辛苦,却也能过得下去。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谢玉花日夜操劳的时候,家中传来噩耗:王长献的弟弟得了肝炎。
谢玉花眼前一黑,家中贫困,连吃饭都困难,哪有钱治病?可是,不治的话,就让小叔子这么病下去吗?亡夫为国捐躯,尸骨未寒,自己如何对得起他?
谢玉花咬咬牙,去血站卖血凑钱为小叔子治病,总算把小叔子治好了。
后来,家中的猪都出栏了,谢玉花将猪卖掉,手头宽裕了一点,拿着辛苦攒下的积蓄,谢玉花给小叔子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总算对亡夫有了交代。
小姑子和小叔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两个儿子也成家立业,谢玉花松了一口气,几十年如一日的操劳,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很多。
本以为,年老的谢玉花可以“功成身退”,过上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生活,但命运又和她开了个玩笑。
大儿子结婚后不久,儿媳妇嫌家里太穷,日子没有盼头,就撇下年仅十个月的孩子,一走了之。
老婆跑了,大儿子也心灰意冷,远走他乡,长年不归。
儿子的离去,彻底击垮了谢玉花。很多个夜晚,她都枯坐在屋前,朝南方哭喊着:“长献!你帮帮我啊!我快要撑不住了!我实在是太累了!”
撑不住,也要撑下去,等天边泛起鱼肚白,谢玉花,还是那个坚强的谢玉花。
抚养孙女,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谢玉花像个陀螺,一刻不停地围着这个家庭转,这些年,她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允许自己休息片刻,怀念一下逝去的王长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王长献的生命定格在了22岁,永远是青春年少的模样,可是谢玉花已经老了。
老了,对一些人或事物就有了执念,随着年纪渐大,谢玉花对王长献的思念越发浓烈。
她知道亡夫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有无数次,她都想着去见他一面,哪怕是隔着冰冷的墓碑,远远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谢玉花每一次都被现实打倒:她没有钱,拿不出去云南的路费。
转机出现在2014年,这一年,王长献连队原指导员李玉昌和夫人高鹏纯来到河南,专程看望谢玉花。
见到亡夫昔日的战友,谢玉花嚎啕大哭,最后,在李玉昌和夫人的精心安排下,谢玉花得偿所愿,带着孙女去麻栗坡祭奠亡夫。
时隔三十年,谢玉花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人,她整个身子都扑倒在墓碑前,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诉说着自己的辛苦和委屈。
“长献啊!你跟我一起回去吧!”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高鹏纯女士感慨万分:“让她哭吧!她被压抑了很久,三十年了!让她尽情地哭一哭,心里会好受些!”
哭完了,谢玉花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捧出一抔土,这是她出发前,特意从家门口挖的。
谢玉花将土洒在王长献的墓上,哭着说:“长献啊!我给你带来家乡的土!”
王长献魂断异国,长眠异乡,一抔家乡的土,是一份指引,也是一份圆满,山水迢迢,希望英魂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从麻栗坡烈士陵园离开后,谢玉花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她不知道的是,她在烈士陵园痛哭的照片,被一名重返老山战场的老兵拍到了。
老兵得知谢玉花的故事后非常感动,特意为她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这位无私奉献,为烈士尽孝的女子,得到了无数人的赞美和帮助。
2017年,平顶山民政局经过一番调查核实,决定为谢玉花办理烈士遗属定期抚恤补助手续,并为其换发了新的烈士证明书。
在这之前,享受烈属定期抚恤待遇的一直是谢玉花的公婆,但特事特办,考虑到谢玉花的情况,民政局多次请示上级,最终将抚恤待遇给了谢玉花从,2017年6月开始,谢玉花就可以领取烈属定期抚恤补助金了。
7月14日,民政局工作人员将新的烈士证明书送到了谢玉花手中,谢玉花的家门口,还挂上了烈属光荣牌。
“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尽全力解决。”工作人员说。
谢玉花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烈士证明书,摇摇头:“真的很感谢政府,感谢你们,你们对我照顾得够多了,我很知足。”
三十多年的坚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谢玉花都没有向政府求助,现在自然也不会,在她看来,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她有手有脚,还怕活不下去吗?
王长献为国捐躯,是王家的荣耀,她不能拿着烈士的鲜血向政府提要求,换取物质的东西。
善良无私,勤劳勇敢,不给国家添麻烦,也不依靠任何人,像石头缝里的小草一样,坚韧地生活下去,这就是谢玉花朴素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有很多夫妻都劳燕分飞,这没什么好指责的,但正因为这样,谢玉花的坚守才显得宝贵而伟大。
当一个人,违背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贫困道路,就注定了她比别人高尚,谢玉花就是如此。
最后,借用谢玉花祭奠王长献时,现场一位红衣女士说过的一句话:“长献啊,如果你还有良心,就和玉花过好下辈子吧。”
下辈子,一定要好好爱她,好好守着她,给她一个美满幸福的家。
参考文献:
1. 平顶山民政-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记好军嫂谢玉花
2. 来自彩云之南-军嫂谢玉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