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四高四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重要支撑,是守牢底线、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迫切需要。
“基层治,则百姓安”。商丘市梁园区白云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建强“微网格”、深化“微协商”、做细“微服务”、圆梦“微心愿”、树好“微榜样”微治理工作法,持续优化“警社民”茶谈矛盾化解机制,完善“5+N”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党群“一张网”铺设到便民服务第一线,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书写基层治理的“白云”幸福画卷。
党建引领,下好优化治理体系“先手棋”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全面强基固本,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核心作用。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持续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党建网络,特别是强化楼栋党小组建设,有效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运行。在基层治理中,36个党总支、106个楼栋党小组、千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网格党组织,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夯实筑牢基层治理工作根基。
二是优化治理平台。运用社区党群协商议事会、评议会、民情恳谈会、网格议事委员会等协商形式,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红色物业”,建立健全“1+3+X”协调运行机制,即1个社区党总支加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主体加小区党员、网格员、巡防队员等力量,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搭建“居民议事亭”、“茶谈室”、“有事好商量”等议事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治理效能。
三是优化资源整合。充分整合共驻共建单位资源,拓宽党建联席会议,建立由社区党总支牵头、辖区内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联席会,发挥辖区资源优势,激发基层党员、共驻共建单位关心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通过“党建工作联做、服务难题联解、辖区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困难对象联帮”等共建措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今年以来,26家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开展义诊、法律援助、帮扶救助、义务理发、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135次。
多方联动,打好汇聚治理力量“组合拳”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各方面、各层级、各领域党员和群众的力量动员起来、凝聚起来。
一是发挥楼栋长“链接”作用。5个社区采取居民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出227名红色楼栋长参与到社区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纠纷调解等工作,向上对接社区资源,向下团结居民群众,发挥其“链接”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是发挥志愿者“增温”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从健全队伍体系、丰富实践载体等方面入手,将“五老”人员、热心群众等纳入志愿者队伍,成立矛盾纠纷调处、文艺演出、治安巡逻、关怀慰问等16支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9次。如广源社区依托“四点半”课堂、科普示范角,创新打造“学校放假(学)、社区接管”模式,招募7名在职教师、返乡大学生等参与志愿服务,通过精细化的社区服务,解决辖区有孩上班族的后顾之忧,得到辖区居民一致好评。
三是发挥物业“管家”作用。依托省级红色物业示范社区—广源社区为模板,持续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把“红色物业”打造成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把物业服务人员队伍打造成党的工作队伍,着力解决居民小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邻里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实施“大物业”兜底服务“三无楼院”行动,拓展“社区+物业+项目”服务措施,让大物业”赋能基层“微治理”变成现实。目前,街道19个物业小区中,已实现“红色物业”管理的小区有16个,占比84.2%。
四是发挥“警社民”茶谈作用。深入推进“警社民”茶谈矛盾调处,做实“一村一干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民调队伍”,创新“民警副书记”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穿警服的副书记”作用,结合本职工作掌握辖区社情民意,主动为社区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目前,在5个社区建立7个茶谈室、8处矛盾纠纷调解室、5所社情民意站,以“茶”会话,面对面谈热点、疏堵点、解难点。今年以来,先后解决小区路灯安装、供暖、电车充电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15件,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完善机制,绘好提升治理效能“新图景”
用活用好微治理工作法,从细处着手、从微处发力,以机制健全保证民生服务无缝隙、网格治理无盲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一是完善网格管理机制提效能。建强“微网格”,将党建与“网格化”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将物业工作人员、楼栋长等群体纳入网格员队伍,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凝聚在网格里,把责任落实在网格上,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把5个社区科学划分142个网格,同时,整合社区党组织、网格员、物业公司、小区在职党员、派出所5个主体,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辖区企业单位等N种力量,采用“5+N”微网格治理模式,落实“街道抓社区、社区抓网格、网格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千人万户”大遍访,各网格累计走访群众9875户,化解矛盾纠纷36起。
二是完善协商议事机制破难题。深化“微协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5个社区建立小区业主微信群127个,在群内收集社情民意,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反映诉求、提出建议等,做到群众诉求“一键提交”,街道社区“即领即办”。根据征求的意见建议,建立完善协商议事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分工,形成议题提出、讨论协商、落实解决工作闭环。以楼栋、网格为单位开展“微协商”,按照“一事一议”原则,通过“警社民”茶谈、楼栋议事会、线上微协商等形式共同协商解决。今年以来,先后解决楼道卫生、飞线充电、停车难等微议题32件,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
三是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促和谐。做细“微服务”,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持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精心打造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地等,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聚焦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精准定位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生活“小急难”问题,细化生活照料、心理关爱、文化娱乐等“小而实”服务内容,以“微服务”为抓手,通过主动对接、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等灵活形式开展服务。积极探索“积分制”,设置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志愿活动、家庭建设、荣誉奖励等5类36项积分项目,根据难易程度和服务时长赋予分值,以户为单位发放积分超市存折,建立家庭专属的“积分档案”,充分调动辖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照护独居老人、看守留守儿童、代购代办等各项微服务400次,受众1200余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四是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得民心。圆梦“微心愿”,从小切口入手,将党员群众对小区治理方面的“微心愿”“小需求”进行征求和梳理,列出问题清单,然后召集党员和居民代表为小区治理出点子、想办法,最终让小区居民的“微心愿”得到最大满足。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机制,化解民众的“小”困难、满足“小”需求、助力“小”梦想,为社区残疾人、空巢老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架起党群“连心桥”。自2月份以来,累计征集实现“微心愿”166个,书包、轮椅、足球等爱心物品及时送到群众手中。
五是完善作用发挥机制扬正气。树立“微榜样”,坚持以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为弘扬新风气、传播正能量,发挥身边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将热心楼栋长、社区群众、普通志愿者等16人的先进事迹,用榜样展示台的形式进行展示,让榜样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让先进事迹更富有感染力,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新风尚,营造“人人可学、处处可为”浓厚宣传氛围,让小区群众学有榜样、学有方向、学有目标。通过以“微榜样”凝聚“大共识”,目前,志愿者服务队伍规模已从原来210余人增加到330余人,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来源:中共商丘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