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工业南路,一栋三层建筑门前悬挂着醒目标识——“历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步入大厅,一楼受理区12个服务窗口和多个功能区有序运转,依托入驻的26个重点部门,群众只需走进“一扇门”,即可实现诉求“一站接”,矛盾纠纷“一站解”。

作为济南市首家区级标准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该中心自2023年3月启用以来,不仅是济南市历下区探索“只进一扇门,诉求一站解”的实践范例,也是山东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从“多头跑”到“一站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山东省136个县(市、区)实现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全覆盖,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和“首道防线”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供“山东样本”。

整合资源,136个县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

综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山东省聚焦力量下沉基层,按照“省市抓统筹协调、县乡抓实战实效”的工作思路,以整合治理资源、规范实体运转为重点,明确界定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前沿阵地”和矛盾纠纷化解“首道防线”的职能定位,136个县级综治中心和1825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均已实现实体化运转,“面对面”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山东省县乡综治中心的核心是‘一窗服务’,侧重登记、受理、办理等功能。”山东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张军介绍。为了达到县级综治中心“一窗服务”功能,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处”,山东省在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集中进驻,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并采取长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推动法院、公安、司法、信访、妇联、人社、住建等相关部门进驻中心,各级中心对长驻和派驻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青岛胶州市综治中心设置17个接待窗口,集成综治、司法、12345热线等功能,实现矛盾纠纷重点领域调解工作全覆盖,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诉求办理“最多跑一地”;潍坊市奎文区公、检、法、司等15个部门相关科室整建制入驻区综治中心,前台设置“导诊”服务,集中收集群众诉求后统一分派至各相关业务窗口调处,破解群众“多头跑”“重复跑”“跑而不决”难题;滨州市惠民县综治中心推动法院等10个部门长驻,人大、交通、民政等8个部门轮驻或随驻,清欠办等职能部门整体入驻,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

山东省各级法学会立足法学会平台优势、智力优势、聚合优势,主动融入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设立法学会会员之家、法律服务所、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推动法治资源向基层倾斜,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增强法治动能——

山东聊城临清市法学会在临清市综治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窗口,各镇街法学会工作站全部融入镇级综治中心,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法治化调解;济宁市微山县法学会推动法学咨询专家和退休政法干部在该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成立个人品牌调解室,助力微山县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枣庄市法学会组织法学咨询专家参与市、县两级“政法四长”联合接访,公正客观分析研判案情、释法说理,促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效化解;滕州市法学会依托滕州市综治服务中心打造“滕州中立和解法律服务社”,组织法学会会员及法学咨询专家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确保案结事了。

数字赋能,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解纷体系

济南市历下区某小区居民因加装电梯产生纠纷,部分业主以电梯箱体离楼体过近、会严重影响采光和隐私为由,反对加装电梯。小区居民扫描“山东解纷码”反映该问题,历下区综治中心接到群众诉求后,将该纠纷交办至“有话好好说”人民调解工作室,促使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2024年9月,为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山东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工作平台和“山东解纷码”线上平台正式启用,群众只需扫码即可提交纠纷信息,系统自动派单至属地综治中心,推动矛盾化解从“线下跑”向“线上办”延伸,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

“目前平台共覆盖涉及23个部门领域近7.9万个调解组织、11.8万名调解员,有力支撑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山东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副处长李昂介绍。

这是山东省以综治中心为阵地,延伸“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网格化智能平台,以信息化赋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又一项创新。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效率,更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今年1月,有居民通过信访渠道反映济南市历城区某月子中心“跑路”,交钱后无法享受服务,要求协调退费并帮助寻找可替代的月子中心。该风险推送至济南市历城区综治中心处理,中心主动介入化解,了解到某月子中心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涉及群体92人,联合相关部门研判分析后决定由某酒店接管涉案群体并拟定接管方案,确保产妇和新生儿顺利过渡。

此外,淄博市建立重大矛盾和社会稳定风险“日调度”机制,由市综治中心牵头,每天汇聚区县综治中心发现的重大敏感信息,实现风险信息全量掌握、动态汇聚、提前预警、及时交办;潍坊市奎文区研发“平安导航”系统,智能分析各类矛盾纠纷及诉求情况,对群众反映集中,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青岛莱西市运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分析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重点区域,并第一时间推送属事镇街、单位,及时调查复核。

“横”“纵”联动,凝聚多元力量做实矛盾化解

2024年12月,新泰市综治中心收到该市放城镇综治中心上报的一起因坟地冲突引发的信访积案。村民巩某某对公安机关的轻微伤情鉴定及赔偿方案不满。新泰市综治中心介入后,组织法院、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合研判,并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力量,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作为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能否有效解决群众诉求是综治中心的生命力所在。山东各县级综治中心注重“横”“纵”联合,横向注重聚合力,通过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统一调配各方调解力量,灵活指派村级人员、调解组织、调解专家、部门负责人等参与,推动“案解事解心解”;纵向则明确职责,注重上下联动,建立逐级流转机制。

上述新泰市案例的成功化解,就体现了山东县级综治中心“横向聚合力、纵向强联动”的工作机制。“纵”向上,当镇级综治中心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不成后,及时通过逐级流转机制提报新泰市综治中心,提请联席会议集中攻坚;“横”向上,新泰市综治中心统筹调解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化解工作,既解事结,又解心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此外,各级法学会推动法学法律专家参与疑难复杂案件调处工作。潍坊安丘市法学会依托安丘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张学信个人品牌调解室,由具有30余年调解经验、“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张学信领衔,吸纳来自政法单位和第三方律师事务所的法学咨询专家力量,化解了一批久拖不决、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临清市法学会组织法学咨询专家融入政法委牵头的联席会商专班,分析并提供法律意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为做好同类案件化解提供解决方案。

据了解,2024年,山东省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3.3万件,化解146.2万件。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9%,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今年,我们将全力推进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突出基层实战,重点围绕人民群众‘知不知道、愿不愿来、能不能解决诉求’等问题,统筹抓好基层综治中心优化阵地、完善机制、整合资源等工作,确保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启超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