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师 今天要聊的是关于《虚假共识效应》 了解自我,洞察人性的本质
你是否曾经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和你一样?
你是否在争论中坚信,对方只是“少数派”,而大多数人都会站在你这边?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陷入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虚假共识效应”。
这个现象不仅揭示了人类思维的盲点,还可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
什么是“虚假共识效应”?
“虚假共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Ross等人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观点、行为或态度在群体中的普遍性,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常的”,而与自己不同的选择则是“异常的”。简单来说,我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和我一样”,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故事案例
小王(化名)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最近他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他坚定地认为,996是一种剥削,应该被抵制。于是,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长文,呼吁大家反对996。他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支持他的观点,因为“这明明是常识”。
然而,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只有少数几个朋友点赞,甚至有人评论说:“996虽然辛苦,但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小王(化名)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愤怒:“难道这些人都不明白吗?为什么他们不支持我?”
其实,小王(化名)陷入的正是“虚假共识效应”。他高估了自己观点的普遍性,认为“大多数人都应该和我一样”,但实际上,社会中的观点是多元的,并非所有人都认同他的看法。
2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虚假共识效应”?
1. 自我中心偏差: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视角为中心,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自我中心偏差让我们难以客观地看待他人的立场。
2. 选择性接触:我们倾向于与和自己观点相似的人交往,这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的观点是“主流”。比如,小王(化名)的朋友圈可能大多是反对996的人,但他忽略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3. 认知简化:人类的大脑喜欢简化复杂的信息,而“虚假共识效应”正是一种认知捷径。我们通过假设“别人和我一样”来减少认知负担,但这种假设往往是错误的。
近期研究发现
xinlizijiu
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加剧了“虚假共识效应”。由于算法推荐机制,我们更容易看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这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的观点是“主流”。例如,小王(化名)的朋友圈可能充满了反对996的内容,但实际上,这只是一部分人的声音。
3
如何避免“虚假共识效应”?
1. 多听不同的声音:主动接触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避免陷入“信息茧房”。比如,小王(化名)可以多了解支持996的人的观点,理解他们的立场。
2. 反思自己的偏见: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自我中心偏差”,并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3. 接受多元性:社会是多元的,不同的观点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接受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平和地面对分歧。
“虚假共识效应”提醒我们,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世界,但真相往往存在于多元的声音中。
下一次,当你认为“别人应该和我一样”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共识,还是只是我的错觉?”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认识你自己,是智慧的开始。”而认识他人,则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Ross, L., Greene, D., & House, P. (1977). The "false consensus effect": An egocentric bias in social perception and attribution process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 13(3), 279-301.
2. Zhang, Y., Li, X., & Wang, H. (2023). The amplification of false consen
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启发,希望您能点亮下方【小红心♥️】谢谢您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婴儿面孔偏好实验(为什么仅仅是看到他们粉嘟嘟的小脸、无辜的大眼睛,我们就会忍不住想要亲近?)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科尔伯特道德两难实验(一个5岁女孩命悬一线——救她意味着倾家荡产;放弃余生将被良心拷问。是你,怎么选?)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 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可能只隔着六个人的距离?)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共情差距实验(一旦了解这个秘密,你将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群体歧视实验(我们有一种本能,会迅速将自己和他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对产生偏袒和歧视,这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超常刺激(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吃垃圾食品?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刷手机?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买买买?)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叫:创造伪记忆(你的记忆是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技术手段被“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