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亲密关系似乎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悸动、交汇、 习惯、疲惫,
从信任到裂痕,
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终结。
如果你知道这一切只需要24小时就能走完
你还会选择开始吗?
01
失踪之后
在现代社会,关系为什么越来越脆弱?
害怕孤独、害怕错过、害怕自己无法在世界上找到一席之地,于是我们不断尝试进入新的关系。但一旦真正进入,我们又迅速感受到压迫、束缚、不安,于是拼命寻找逃脱的出口。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一场无止尽的进入与退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励“即时逃脱”的时代。
交友软件里,在模糊或清晰的几百个名字中,只要手指向左一滑就能删掉一个名字——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随时可以屏蔽、拉黑、消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毫无交代地消失,越来越多的关系崩坏得毫无仪式感。
在这样的世界里,一段关系的断裂已经不需要剧烈的争吵,甚至不需要理由。
我们大可以直接失踪。
「燃烧」
在《燃烧》里,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不是暴力,而是关系里的“消失”。女主角海美毫无预兆地从世界上抹去:没有告别,没有争吵,没有理由。她的失踪像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火灾,没有明火、没有浓烟,但等到人们察觉时,一切已经化为灰烬。
关系的终结被简化成了一种物理现象,似乎只要人不见了,问题就不存在了。
但这一切真的不存在了吗?
还是我们已经不再真正进入关系?
02
对抗之前
如果“失踪”是一种当代式关系的结束方式,那么失踪之外,另一种“结束”是什么?
「婚姻故事」
如果《燃烧》里的情感关系像是一个人从世界上蒸发,那么《婚姻故事》展示的则是另一种极端——让一段关系在漫长的撕扯中彻底燃尽。
不是消失,而是一刀一刀剖开,从爱到怨,从牵绊到挣扎,每一次争吵、每一纸诉讼,都是一次对关系的解剖。它没有留白,没有暧昧的余地。在这里,分手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整个过程,一个比维持关系还要漫长、痛苦的过程。
它要求人们去回忆、去对峙、去计算、去辩驳,甚至去伤害彼此,以此证明这段关系真的已经走到终点。
当回忆变成呈堂供证,当关系走到无路可逃。
如果此刻一切归零,
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再看一次对方的眼睛?
03
殊途同归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是一场情感关系的极限实验。
赤裸、残酷,甚至带着某种冷静的数学感。
c夫人和所有观众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一同见证一段关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燃烧、升温、崩解、终结。
我们总用“渐行渐远”来形容一段关系的消亡,
但这一次,我们摧毁了缓慢的错觉。
如果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如此脆弱,
那么长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所有关系的结局都是如此,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它们?
为何这一切还在不断发生?
答案只有一个:
也许,我们仍需要一种殊途同归。
因为于关系中的人而言,它的意义并不在于长久,而在于它确实发生过。
她的24小时是一场实验,
而我们的人生比24小时更漫长。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结局,
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是否要踏入那一天,
即使知道一切终将崩坏,
我们是否还愿意再试一次?
北京|蜂巢剧场
2025.04.0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