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学术圈,院士始终占据着金字塔尖的位置。这些学术界的顶尖人才不仅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更掌握着学科发展的关键资源。
作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院士数量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学术底蕴和发展潜力,所以现在很多高校都希望拼尽全力吸引院士来任职。
就目前来说,很多普通高校都还没有院士任职,而一些985高校不仅培养出来了很多院士,同时也有多位院士在校任职。
比如吉林大学就培养出了很多院士,对2019-2023年两院院士数量详细统计,排名第一的就是吉林大学。
其中总共培养了33名院士,其中有19名中科院院士,14名工程院院士。这样的数据也意味着吉大始终保持着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为学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虽然吉林大学培养院士人数非常多,但近年来这所老牌强校却面临着人才流动现象。比如于吉红院士、王云鹏、孙友宏院士等人才先后被调任到其他高校担任重要职位。
于吉红院士在1967年出生,她本硕博均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1999年晋升为教授,在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2016年担任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在2024年4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王云鹏院士在1966年12月出生,他本硕博均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曾担任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等,在2010年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职,担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在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22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孙友宏院士在1965年出生,他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就是现在的吉林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副校长等。
在2019年来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担任校长,在2021年当选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25年2月担任东南大学校长。
这三位院士都是在吉林大学成长起来的人才,正是吉林大学深厚的学术氛围,才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三位院士离开吉林大学后,吉林大学还有几位院士,其中有一位院士非常年轻,今年才53岁,这位院士就是马琰铭教授。
马琰铭教授在1972年出生,他的人生轨迹让人十分羡慕。从延边大学本科起步,在吉大完成博士学业后留校任教,仅用11年就从普通讲师晋升为教授,38岁斩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9岁担任副校长,5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然他之所以可以享受如此快的晋升速度,主要是因为他的科研成果太丰硕了。马琰铭教授长期从事高压强极端条件下的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他创建了基于群体智能的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解决了在仅给定组分情况下确定高压相结构的理论难题。
他在2010年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2018年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019年再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马琰铭教授非常年轻,今年53岁,这个年龄的院士对于高校来说真的是非常珍贵的宝贝,而马琰铭教授是吉林大学副校长,对此大家都希望马琰铭教授能够带领吉林大学朝着更好方向发展。
但近日,马琰铭教授却被调任到浙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这意味着吉林大学再次流失了一位院士,所以这个消息发布后,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认为吉林大学快被薅秃了。
大家认为马琰铭教授被调任到浙江大学任职,对他本人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浙江大学是我国顶尖985高校,排名要比吉林大学靠前,学校综合实力更强。
而他从吉林大学副校长到浙江大学校长,是升职,他来到浙江大学工作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但马琰铭教授来到浙江大学任职,对吉林大学来说却是一件伤心的事情,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院士却来到浙江大学任职,这是学校的大损失。
希望大家要理性看到这样的调整,国家既然做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这是有道理的。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是我国高校,都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希望这些高校都可以得到更好发展,从而能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