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于清华艺博一层展厅展出,已延期至2025年5月11日。

念奴娇·八十私语

杜大恺

八十春秋

唯丹青

常念我

喜与忧

行遍天下

搜奇峰

回眸村舍田畴

剡溪荡舟

桨声悠悠

最人间情稠

春花秋月

墙外海棠依旧

仰望迢迢青空

正满天星斗

天朗气清

了无新愁

今细数

少年志剩几许

少亦难酬

欲图穷天地

笔底无花

纸素难寄

心逐春潮祛留

我画水墨始自1990年,那年我四十七岁,太晚了。

这之前,我画油画,画水粉水彩,画重彩,画壁画,画连环画,画插图,很杂。累积时间最长的是油画。我模仿印象派的式样:先是莫奈,后是雷诺阿、高更、马奈;与梵高始终有距离,他的“疯狂”学不得;至于塞尚则是后来才认识的,也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如今,我对印象派仍有感情,但不再以之为榜样,印象派本身也有“囿于时代”的局限。





中国画很难读懂,不单凭情感可以介入,其清心寡欲的境界,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对自然与生命的一番彻悟,即使你能识别那山光水色,能领略其云蒸霞蔚,你仍然难以走进它。







中国画很冷,不属于年轻人,四十七岁才斗胆走进它的世界,晚则晚矣,也似乎早不得,即使早几年与它发生瓜葛,仍不免事实上与它处于隔膜之中。中国画属于中年以上的人,它的闲逸恬淡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是真正的慰藉。中国画是由人生的理想衍生出来的,它是理想中的现实,无论那情,那景,都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读。读懂了中国画,也就多半读懂了人生。





中国画,尤其水墨,颜色很难用。单只水墨已是一种语系,可以自足的语系,无以穷尽的语系,沉积着中国人千余年智慧与灵性的语系。水墨的单纯就是一种象征,把现实抽象化,走向理性,已是观念的存在。但颜色也有走向抽象的潜质,而且因其丰富而更具弹性。







我画水乡,画山,画荷塘,都凭一种缘分,人的一生能够依恋几多事物,因有缘分,就须珍惜;那水乡,那山,那荷塘,在有生之年我相信都会细心呵护,永不舍弃,维系这生命的施舍。

文/杜大恺,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简介



杜大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