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江苏泰州有个新闻看得人心里发堵。说是亲姐姐心疼妹妹生不出孩子,仗义出手当代孕妈妈,结果姐妹俩合伙做生意闹掰后,姐姐突然翻脸要抢回孩子。法庭上这对亲姐妹像菜市场大妈似地争抢孩子抚养权,法官手里那本法典都快被她们扯成两半了。

事情得从多年前说起。妹妹结婚多年肚皮没动静,看着别人家孩子满地跑,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时候亲姐姐挺身而出,说"不就是个孩子吗,姐替你生"。这话听着比电视剧还魔幻,但人家真就这么干了。姐姐十月怀胎期间的费用全由妹妹家包办,孩子出生后妹妹夫妻当亲生的养,这一养就是好些年。本来该是个感天动地的亲情故事,结果姐妹合伙做生意闹掰后,姐姐突然起诉要抢回孩子,理由居然是"妹妹都离婚了,没资格养孩子"。



这事儿荒唐吗?荒唐得让人想笑。可笑着笑着就觉得喉咙发紧——什么时候开始,子宫能当筹码用了?亲情能当合同撕了?姐姐当初拍胸脯当代孕妈妈时,是把子宫当共享充电宝借给妹妹了吧?现在生意黄了就要收回"租赁物",这算盘打得比华尔街精英还精。更讽刺的是,法庭上姐姐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孩子亲生父母",我倒想问问,当初代孕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现在看着妹妹离了婚,倒想起来行使"亲权"了?

要我说,这场闹剧里最该被审判的根本不是这对姐妹。那个被当成货物争来抢去的孩子,此刻正躲在哪个角落偷偷抹眼泪?他管两个女人都叫"妈妈",现在却要被迫理解法庭上那些关于DNA、抚养权的冰冷术语。我们总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可这个孩子分明成了亲情的抵押品。当初姐姐代孕时但凡多想一步,就该知道用子宫换来的"亲情",迟早会被现实的算盘打得粉碎。



看看这对姐妹的骚操作吧:姐姐用子宫投资亲情,妹妹用金钱购买亲情,生意红火时其乐融融,利益冲突时原形毕露。这不就是当下社会的缩影吗?多少亲情在利益面前薄如蝉翼,多少血缘关系在金钱面前脆若玻璃。更可怕的是,她们居然都觉得理所当然——姐姐觉得"我生的我有理",妹妹觉得"我养的我该得",唯独没人问问孩子想跟谁姓、想管谁叫妈。

这事最吊诡的是,从头到尾没人觉得代孕本身有问题。姐姐轻飘飘一句"我帮你生",就把人命关天的大事说得像帮忙取个快递。如今孩子成了烫手山芋,法律文书成了争夺工具,亲情伦理在法庭上摔得稀碎。要我说,这场官司根本不该存在——从姐姐决定代孕那刻起,她们就已经把孩子物化成可以转让的"物品"了。现在争抚养权?不过是在争夺破损物品的残值罢了。



最后说句难听的:当亲情开始明码标价,血缘关系就成了可以随时解除的合伙协议。这个案子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永远别考验人性,更别用子宫考验亲情。现在这对姐妹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我倒想问问:当初那份用代孕换来的"亲情",现在还剩几斤几两?评论区开放了,各位觉得这事儿该怪姐姐翻脸无情,还是妹妹过河拆桥?要我说,该怪的是把亲情当生意做的畸形价值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