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4年寒冷的清晨,楚大明和他的红军战友们正艰难地穿越一片广阔的草地。食物已耗尽,饥饿使每个人的脚步都变得沉重。就在队伍缓慢前行时,楚大明突然感到一阵晕眩,脚下一个不稳,重重地跌倒在冰冷的土地上。

他的身体倒在一堆看似普通的马粪旁。正当其他战士忙着将他扶起时,楚大明的眼睛却紧紧盯着那堆马粪。他想到了什么?这些马粪对红军走出草地有帮助吗?



长征序幕:困境与出发

1934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围剿和步步紧逼,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党的领导下,红军作出了开始长征的决定。这不仅是一次战略性的转移,更是对每一个红军战士信念的考验。

秋末的寒风中,红军战士们整装待发,面对着未知的困难和挑战,他们一步步踏上了艰苦的征程。行军的路途异常艰难,战士们穿越了崇山峻岭,翻越了被冰雪覆盖的高山。他们的衣服破旧,鞋子磨损,但却无人抱怨,队伍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和士气。

随着长征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冷,大雪纷飞。在雪山的峻峭山路上,战士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由于长时间的负重行军和严酷的自然环境,许多战士的脚都冻伤了,脚底磨出了血,但他们依然咬紧牙关,没有一个人退缩。



穿越雪山之后,红军进入了一片广阔的草地。这里虽然没有高山的严寒,但草地上的风大而冷,能见度时常很低。在草地上行进,食物和水源成为了巨大的问题。原本就贫瘠的土地,加之连年战乱,能找到的食物极其有限。

战士们往往要靠采集野菜和树皮来维持基本的生存,有时候连这些都难以找到。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红军的组织纪律显得尤为重要。营长楚大明常在队伍行进中巡视,确保每一个人都没有掉队。



楚大明:从医者到战士

楚大明原本有机会成为一名医生,但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受到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决定投身于改变农民苦难的斗争中。他积极参与了农民暴动、打土豪的行动,用他的医学知识为受伤的农民提供急救,同时也在行动中展示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对革命的忠诚。

随着楚大明在土地革命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他的名声也逐渐在红军中传开。他所在的队伍后来被编入了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在这里,楚大明被安排在卫生队,负责救护和医疗工作。

尽管条件艰苦,医疗设备和药品都非常匮乏,但他依然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有效地处理了许多战场伤病,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楚大明不仅在医疗救护上表现出色,他还经常参与到战术讨论中,帮助制定行军和战斗中的健康与安全措施。

他的全面能力和对战士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使他在部队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他的领导才能逐渐显现,使他在部队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到了长征开始时,楚大明已经晋升为红31军的一名营长。



草地上的生存挑战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食物的极端短缺。当穿越那片广袤的草地时,原本就稀缺的补给线被进一步切断,红军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以维持基本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食用的自然资源都显得格外宝贵。

楚大明作为一名医生,他的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部队缓慢推进的同时,他会带领一小队战士四处寻找可能的食物来源。野菜和树皮成了队伍的主要食物来源。尽管这些食物难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但在绝境中却能提供必需的能量维持行军。

每当找到可食用的野菜时,楚大明总是首先确认这些植物是否安全,然后才允许大家食用。他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详细解释每种植物的营养成分和最佳食用方法。有时,他们还能找到一些野果,尽管味道不甚理想,但能为战士们提供一些水分和糖分。



在食物最为匮乏的日子里,楚大明甚至会指导战士们如何将树皮制作成能够食用的物质。他们会剥下树皮,然后用水浸泡,尽可能地去除树液,之后煮食。虽然这样的食物难以下咽,但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它提供了战士们继续行军的必要能量。

此外,楚大明还教导战士们如何将皮带煮食。他们会将皮带切成小块,长时间煮沸,希望能让皮带软化至可以咀嚼的程度。虽然这样的食物几乎没有营养价值,但在饥饿难耐时,这些方法至少能让战士们填充空腹,保持体力。

尽管饥饿和劳累带来了极大的身体消耗,楚大明从未放弃过寻找食物的努力。每当部队停下来休息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吃饭的人。他常常将自己的食物分一部分给那些体弱多病或是伤势较重的战士。

他知道,作为一个医生,他的责任不仅是治疗伤病,更是确保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前行。



意外的“发现”

在长征途中,楚大明和他的红军战友们经历了无数次的食物短缺危机。在一个寒冷的清晨,队伍正在穿越一片荒凉的高原地带,粮食已经耗尽,大家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饥饿。正当行军到达一个稍显平坦的区域时,楚大明走在队伍的前方,突然他的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

楚大明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堆略显干硬的马粪。在常人眼中,这不过是路上的障碍,但在食物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每一点可能的食物来源都不能放过。楚大明蹲下身,用手小心翼翼地翻动那堆马粪。他很快发现里面夹杂着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青稞和麦粒。

虽然这些谷物已经被部分消化,但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它们却是无价之宝。楚大明立刻叫来几名战友,指着那些谷粒说:“看,这里还有可以吃的东西。”几位战士虽然对这种发现感到吃惊,但饥饿迫使他们克服初步的反感。



他们开始在附近寻找更多这样的马粪,希望能找到更多含有未消化谷物的粪便。不久,几个战士手里都攥着一些收集来的马粪,虽然大家脸上都带着难以描述的表情,但都明白这是当前能找到的最好的食物来源之一。

他们将马粪带回临时营地,开始仔细地挑选出里面的谷物。楚大明指导大家如何将这些谷粒清洗干净,尽可能去除马粪的污染。清洗后的谷物虽然数量不多,但在那个饥饿的时刻,却足以让每个人都能稍微充饥。

战士们用带来的水壶加水,将这些谷物煮成稀粥。虽然粥看起来清淡,味道也难以令人满意,但当这些温热的粥送入口中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满足感。

那天晚上,围坐在简陋的火堆旁,红军战士们分享着这意外的晚餐。虽然食物简陋,但能在这种时候找到食物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楚大明看着战友们,知道这一餐虽然不能解决长远的饥饿问题,但至少能让大家恢复些许力量,继续前行。



走出草地:团结与希望

楚大明的意外发现后,红军战士们在粮食极度短缺的环境中,开始了一种新的寻找食物的方式。马粪中未完全消化的谷物成了一个不可预见的资源,也成了拯救他们走出草地的重要依靠。

从那一刻起,每个战士都开始在行军的途中密切关注地面,希望在泥土中发现更多这样的“宝藏”。行军途中,楚大明带头,经常是他第一个低头检查路边的堆积物。

其他战士也学会了如何辨认那些可能含有谷物的马粪,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动每一堆,希望能从中挑选出宝贵的食材。尽管这种方法听起来不尽人意,但在荒野中,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存的一种新策略。

楚大明经常组织小组,教授战友们如何有效地从马粪中提取谷物。他们使用干净的水反复清洗谷物,然后将其晒干,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营养。尽管这种食物供应非常有限,但这些小小的谷粒在饥饿中显得格外重要。



每当找到足够的谷物时,营队会用简易的锅炉煮成粥或烤成简陋的饼,尽管味道并不美味,但足以提供战士们所需的能量。这种状况也让战士们学会了珍惜每一粒食物,更加团结互助。

在草地上的数日里,随着马粪中谷物的发现变得频繁,整个营队的气氛也逐渐变得不那么沉重。战士们在精疲力尽之余,也会交流他们的“收获”,有时候甚至会开玩笑,比较谁找到的谷物更多,哪怕这些谷物只是微不足道的补充。

这种不寻常的食物搜寻方法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也在精神上给予了战士们极大的支持。他们开始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最后成功在陕北落地。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1]吴森,柯大全.太岳战将猛 首推楚大明[J].百年潮,2016,0(3):53-5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