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没有 35 岁中年危机呢?

第一,国外劳动力不充足。

第二,外国人从来没有在特定年龄段必须要干什么事儿这个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想法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有一点,他们特别注重隐私,在面试招聘时不能问年龄,这属于侵犯隐私。

在国内,35 岁中年危机非常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国内企业的创新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 996 是常态,大家讲究的是工作强度,而不是工作难度。所以,在刚工作的前几年会飞速成长,但一旦到了 30 岁以后,还是在重复之前的工作,工作没有创新和难度,就变成了熟手。

这时候和刚毕业的新手比起来,没有太大竞争力,而且离高手还有距离。这就导致市场上有大量熟手,大家相互内卷,比工作量、比时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很难出现像 OpenAI 这样的创新企业。

那么,35 岁的人应该怎样破局呢?

对于 35 岁的人来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这个道理其实和做企业是一样的。当主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一定要花 20%的时间去学一些天花板更高的新技术,或者尝试让自己做点小生意,开始往创业这个方向转型。要盘点一下过去的技能,思考如何通过新媒体这个杠杆去变现,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个体,这才是绝大部分人的新出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