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梅,你想当这个店的老板娘吗?"话音刚落,我就发现自己说得太突然了。

李梅一脸愕然地看着我,手里的抹布停在半空,那双总是灵动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夕阳的余晖从店门口斜斜地照进来,给她那张晒得微黑的脸庞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那是1998年的夏末,烈日炎炎的季节刚刚过去,空气中还弥漫着闷热的气息。

县城的发展还不如现在这样红火,马路两旁的柏油路还新铺不久,空气中总能闻到一股沥青的味道。

我周建军,一个转业不久的军人,靠着几年的积蓄在县城东边的新开发区租了间二十多平米的铺面,开了家小杂货店。

商品从日用百货到小零食应有尽有,货架上的东西不多,却也琳琅满目,可就是少了人气。

每天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迎接我的总是一屋子的寂静和灰尘。

退伍那会儿,战友们都劝我去找个稳定的工作,可我不想在机关里整天勾心斗角。

"老周,你小子就是犟脾气!"我们连长老刘临走时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过我就喜欢你这股倔劲儿,干啥都得成!"

那会儿街坊们都说我是个"傻小子",毕竟那时候国营商店还在,私人开店的不多,更别说开在这种偏僻的新区。

"小周啊,你图啥呢?这杂货店能赚几个钱?还不够你交房租的!"对面卖馒头的王大爷没事就爱这么数落我。

可我心里清楚,这片区域正在开发,政府已经规划要建几个大型小区,不出三年,这里肯定会旺起来。



眼光要长远嘛!不过日子过得也确实艰难,每天开门七点,关门九点,一个人忙里忙外,连口热饭都顾不上吃。

晚上回到那间简陋的出租屋,四面白墙,除了一张床,一把椅子,再无他物,显得格外冷清。

有时候半夜醒来,望着窗外昏黄的路灯,我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是不是真像老家人说的那样,安安稳稳找个工作,找个对象,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正途?

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李梅来了,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灰蒙蒙的生活。

那天下午格外闷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雨前的潮湿气息,店里冷冷清清的,我正靠在柜台后打瞌睡。

一上午只卖出去两包方便面和一瓶酱油,困意袭来,我的眼皮直打架。

门口突然传来怯生生的声音:"老板,你这招工吗?"

抬头一看,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瘦瘦小小的,皮肤微黑,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衫,脚上的布鞋也有些旧了。

但她梳着整齐的马尾辫,衣服虽旧却干净整洁,最吸引人的是那双眼睛,格外有神,里面透着股倔强和坚定。

"招是招,不过工钱不高。"我实话实说,指了指门边贴的招工启事,"一个月就这些,包吃不包住,你要是嫌少..."

"没事儿,我不挑。"她赶紧摆手,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我叫李梅,刚从村里出来,想在城里站稳脚跟。"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农村姑娘特有的那种朴实,"您看我行不?"

说实话,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是缺个帮手,看这姑娘勤快老实的样子,应该能干好。

谁知道这一招,却招来了改变我一生的人。

李梅干活真是又快又好,第一天来就把店里打扫得焕然一新,货架上的商品也被她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

早上比我还早到,把店面收拾得一尘不染,连柜台上那个爬满灰尘的老式收音机都被她擦得锃亮。

一个星期下来,连多年不进我店门的老张头都笑呵呵地来买烟,还专门夸了句:"小周啊,你这店里总算有了点人气!"

人气从何而来?都是李梅那股子热情劲儿和认真劲儿。

她记性特别好,没几天就记住了常客们的喜好,老李家的孙子爱吃什么糖,王奶奶每周几来买盐,她全记在心里。

"李大爷,您上次说腰不舒服,我这有个小方子,我奶奶用了一辈子的,回去试试?"

"刘婶子,您孙女不是快过生日了吗?我们进了些小发卡,挺好看的,要不要看看?"

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我们的小店渐渐有了"烟火气"。

慢慢地,街坊邻居们都喜欢来我店里买东西,就冲着李梅那张笑脸和贴心服务。

傍晚时分,她还会在门口摆个小桌子,放几把椅子,让买完东西的大爷大妈们歇歇脚,拉拉家常。



"周老板,你这招的不是店员,是福星啊!"隔壁修鞋的老刘常这么打趣我。

我心里也清楚,这姑娘不简单,她身上有种特别的气质,不是那种花枝招展的漂亮,而是一种质朴中透着灵气的美。

有一回,深夜收工后,我发现李梅在角落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在一个皱巴巴的账本上写写画画。

"你在干啥呢?"我好奇地问,走近一看,她赶紧合上本子,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哎呀,被你看见了。"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腮帮子微微泛红,"我就是发现咱们进货有点问题,有些卖得快的东西常常断货,有些卖不动的却囤了一大堆。"

"我琢磨着,或许咱们可以调整一下。"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把本子递给我,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每天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甚至还画了些简单的图表。

我看得一愣一愣的,这哪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姑娘能想出来的事儿?

"你在村里读到什么程度啊?"我忍不住问。

"高中毕业,不过没考上大学。"她低下头,声音轻了几分,"家里供不起,就出来打工了。"

她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坚定的神色。

那一刻,我心里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面前这个姑娘,远比我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那你就按你的想法来调整吧,我信你。"我脱口而出。



李梅抬起头,眼睛亮亮的,嘴角微微上扬:"真的?你不怕我瞎折腾?"

"怕啥!"我笑着拍拍她的肩膀,"大不了亏我一个人的,咱又不差这点钱!"

其实那会儿我的小店每个月勉强保本,根本谈不上有钱,但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就是说不出拒绝的话。

就这样,李梅逐渐接手了店里的进货和摆设,她还提出了不少新点子。

比如在靠近学校的位置多放些学生用品和零食,在上班族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多摆些速食和日用品。

她还和一些供货商讨价还价,硬是把进货价压低了不少。

不到两个月,店里的营业额就翻了一番,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做生意的乐趣。

"李梅,你可真是个做生意的料!"我由衷地夸她。

"哪有,就是在家看我爹做点小买卖,学了些皮毛。"她总是这样谦虚,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李梅相处得越来越默契,有时候一个眼神,对方就知道该干什么。

店里的活越来越顺手,闲暇时我们会聊聊家常,她说起村里的事,脸上总带着怀念;我讲起部队的日子,她会认真听,偶尔插两句有趣的评论。

我心里也慢慢明白,自己对这个姑娘的感情,早已超出了老板对员工的那种。

每次看她低头认真工作的样子,或是对着顾客露出那种温暖的笑容,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