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人类的唯一区别,在于我是疯子;我与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没疯。”这听上去有些疯狂的话,出自闻名世界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
3月28日,在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纪念日倒计时60天之际,“致敬大师,感受经典”——达利艺术作品展在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启幕,其中部分作品首次在中国高校展出。
【沉浸式体验最知名作品】
还记得达利最知名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吗?这幅画作以其标志性的“软钟表”形象深入人心,是20世纪艺术史上最具辨识度的作品之一。
《记忆的永恒》沉浸式装置。
展览入口处特别设置了《记忆的永恒》沉浸式装置,观众可以亲身感受超现实世界的扭曲与变形。
达利(1904-1989)6岁开始作画,与毕加索、马蒂斯并称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其创作表现了“弗洛伊德式个人梦境与幻觉”,创造了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
达利堪称“网红”的鼻祖,他亲自引爆的热点事件不胜枚举;他是自媒体先驱,办过名为《达利新闻》的报纸;他设计的珠宝与服装被时尚界追捧,撰写的烹饪美食书颠覆了人们对食物的想象。
【在电影方面也有所建树】
“我的堂吉诃德石版画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石版画。”达利曾自信地说。在达利的画笔下,堂吉诃德的头像陀螺一样旋转着,他的长矛高高举起,盾牌在面对军队时开始旋转。达利甚至把《堂吉诃德》版画发行变成了街头行为艺术,达利本人亲自扮演风车,当场示范《风车之役》是怎么画出来的。
达利的《堂吉诃德》石版画。
但丁的长诗《神曲》中关于天堂、地狱和炼狱的奇幻描写,以及对人类灵魂救赎的探索,与达利自身对神秘主义、潜意识和精神世界的关注相契合,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达利与法国木版雕刻大师雷蒙德・雅克合作,为《神曲》雕刻了3500块木版,每幅画平均约35块版。他运用超现实主义风格,对《神曲》进行了重新诠释。展览现场设置了60幅《神曲》分解图,生动再现了其制作过程,对研究西方木刻版画工艺具有重大价值。
达利在电影方面也有所建树。超现实主义电影开山之作《一条安达鲁的狗》,是由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与达利跨界合作的默剧短片,革新了电影美学和叙事方式。观众步入展厅的影音室,可以观看达利参与制作的影视作品及他的个人纪录片。
本次展览展出达利的200余件作品,其中《堂吉诃德》系列以及《不朽的记忆》全套作品首次在中国高校展出。
本次展览将以全预约形式免费向公众开放。校外人员可通过“人文相辉”微信公众号,点击相应推文进入线上报名程序,预约入校参观(社会公众进入江湾校区请带好身份证)。鉴于展览场地为学校图书馆公共区域,本次展览对社会公众预约将实行限额管理。
展览展期为3月28日至6月3日,展览地点为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1楼。此次展览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校董、上海睦宁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朝晖校友资助。
原标题:《去复旦看达利,部分作品首次在中国高校展出》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黄海华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