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被誉为是无声的歌,无形的舞,而在五体书法中草书最具形象化,草书自汉代张芝“一笔书”开启了草法的先河,自此草书这一门书体大放光彩,到唐代的张旭、怀素以狂草舞动天地。

明代书家徐渭曾言:"世间无物非草书",道出了草书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哲学境界。


然而这条艺术长河始终存在暗礁——当恣肆的笔墨逾越了汉字结构的底线,"龙蛇竞笔端"的意象便可能沦为难以辨识的墨痕。

这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永恒博弈,恰似琴弦上紧绷的张力,既催生出惊心动魄的美感,也埋藏着误入歧途的风险。


早在晋朝之前书法就早已有不少大家,但他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书法圈,自他之后此圈中皆以他为宗,拜他为圣,他就是王羲之

他的书法如同泰山北斗, 这位书圣将篆隶的古拙化为行草的灵动,每一处使转都暗合阴阳之道。元代赵孟頫曾临摹《兰亭序》数百遍,仍感叹"用笔千古不易",足见晋人笔法的精微深奥。

遗憾的是,王羲之的传世真迹稀少,其草书技艺更是深奥难懂,从古至今,极少有人能够真正悟透,对于现代人而言,想要学会更是难如登天。直到米芾这位大家的出现,他将一生对王羲之家族的笔法要点研习要点都给整理成册。


而直到明代,在那些原本秘藏于王氏家族的笔法心诀,经过韩道亨的提炼重构,化作朗朗上口的韵律密码。整理成了这么一部经典之作《草诀百韵歌》,虽然此帖并非他首创,早在宋时期和米芾就曾创作出类似的草书帖。

韩道亨深谙"取法乎上"的学书真谛,他以王羲之《笔势论》为经,北宋采真子草诀为纬,在万历四十一年织就这卷书法宝典。

书中"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的箴言,不仅破解了偏旁部件的密码,更揭示了书法造型的空间美学。当我们凝视"熙"与"照"的微妙差异——前者如云卷云舒般连贯,后者似层峦叠嶂般稳重——便能领悟到汉字结构的建筑之美。



这部著作它以五言诗的形式告诫我们王氏草法的要点,和草书的学习技法,而且还朗朗上口又好记的形式,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的意象化教学,将抽象的笔法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记忆。

相比《十七帖》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不可捉摸,《草诀百韵歌》如同将王羲之的笔墨基因进行解码重组,让学习者既能触摸晋人风骨,又可规避"画虎类犬"的误区。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大概也只有初唐的人见过吧,传言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每每得到真迹都令人临摹,这也才让我们后人得以窥见其王氏书法的精彩。

虽然此部《草诀百韵歌》并非出自王羲之之手,但其作者也是尽得王之笔意,有眼尖的会发现后面落款的字样都是搬的《圣教序》的,没办法自从有了《集王圣教序》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原来还能这样集名家的字而成经典。






所以自古以来托名书作就从未停歇过,虽在明之前也有不同的版本,但对些都多为石拓本, 在明万历12年韩道亨将所见到的有关草诀的本子进行汇刻整编,使其内容较完备之后便取名《草诀百韵歌》,现在流传下来,应用最广的也是韩道亨的墨迹本。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韩道亨纸墨版本,高清单字带米字格字帖,请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