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是草书史上一位“空前绝后”的大师,他继承了汉末至初唐历代名家的笔法,将它们熔冶一炉,并从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夏云出岫等自然事物中悟出用笔灵感,因此他的草书做到了“与阴阳同工,与四时共运”,不论是笔法的丰富性、点画的流畅性还是境界之超脱,都堪称“空前”。



而唐代以后的草书家,虽然在顿挫、结字、章法、墨法上有所创新,但都没能超越怀素,也正因此他被誉为“草书史上最后一位圣人”,这便是“绝后”。对于学习草书的朋友来讲,怀素的作品是最适合打基础和进阶的。


赵孟頫就曾说:“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我们从中既可以领略到晋唐正宗草法,还不用担心匠气和俗气。要学怀素,应先从他的小草书学起,积累一定基础后再去临摹其狂草。


怀素传世小草极少,《论书帖》真伪难辨,《苦笋帖》字数太少。而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他失传百年之久的20件章草、小草作品,弥补了以上缺点,它们被合称为《效古人草书册》,全卷洋洋洒洒1000余字,完整无缺。

此作是怀素仅存的草稿作品,是他平日里的对临、意临之作。原本递藏有序,卷后有白居易、巨然、米芾、贾似道、赵孟頫、项元汴等人的跋文,清代进入内府。清亡后被溥仪夹带出宫,后来辗转流落台湾省,因为太过珍贵,一直被秘藏未公开,直到近期修复成功,才首度问世。


这部《效古人草书册》为我们展现了怀素登峰造极的临创功力,根据每一篇的款署,可以知道他取法崔瑗、杜度、张芝、索靖、皇象、二王等人,书写时有章草、有行草,每一篇风格都不一样。


这部作品的珍贵之处在于怀素帮我们把每一位古代名家的草书技法特点总结了出来。比如“效钟元常(钟繇)书”,用笔圆劲灵巧,绞转自如,结字舒展开张,略带扁势,这就是钟繇草书的特征。


而“效索将军(索靖)书”,笔画则变得大开大合、欹侧险奇,收笔时如银钩虿尾。结构收放自如,高低错落。学王羲之时,草书笔画就内敛秀润,裹锋而行,转折时一搨直下,内擫取势,连绵纵长。


米芾、贾似道跋文

怀素学古人时,没有追求纤毫毕现、完全一样,而是在掌握其笔法特征后,灵活运用,可能欹侧的角度不同、或是结构的疏密敛展不一,但神韵上仍能看出取法何人,这就是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


如果我们能把这件《效古人草书册》临习透彻,不仅可以学魏晋隋唐草书的正统笔法,还能领悟到如何学帖和出帖。


而今,我们将怀素《效古人草书册》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