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册》
童衍方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650-0 开本:889mm×1194mm 8开 定价:69.00元
童衍方先生自序吴昌硕先生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均能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其书法四体皆工,但成就最高、功力最深的是篆书。沙孟海先生评曰:“篆书最为先生名世绝品,寝馈于《石鼓》数十年,早、中、晚年各有意态,各有体势,与时推迁。”笔者所藏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册》,即是他早年篆书的精品。 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册》,楠木面裱本,纸本,共二十四面,每面纵三十七厘米,横二十二厘米,计有篆书一百二十一字。落款:“右录《小戎》诗一章,即请容亭老伯大人正腕。乙酉(一八八五)花朝先日一,昌石吴俊并记。”钤朱文印“甓禅”,白文印“吴昌石”、“吴俊卿信印大利长寿”。另有受书者白文收藏印“张镜私印”、朱文印“容亭”。首页钤朱文印“张氏存耕庐藏”。吴昌硕先生时年四十二岁,册首题签“吴苍石篆书小戎章”,钤白文印“张镜私印”。
此篆书册有二跋,每篇二百余字。其一为张炳翔跋语,曰:“……近日工篆者喜学籀书,吾友仓石大令素工此体。此《小戎》诗笔法古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促长引短以求匀称,纯用史籀笔意,乃学石鼓文而得其神者……命为题识,爰书数语质诸吾师,不知有当否?光绪癸巳上巳,张炳翔跋。”据跋可知,此篆书册是收藏者为便于欣赏,由屏幅改装成册页的。改装时间是昌硕先生书此屏后的第八年,即一八九三年。由此可见,昌硕先生早年的篆书已深为鉴藏者所宝爱。越三年,元和程镳在跋中指出,此册的收藏者之一存耕先生也是以小学传家并兼工各体的书法家。存耕先生可谓是昌硕先生的知音了。
《篆书小戎诗册》继承杨沂孙古朴严整之风,结体趋方,工稳精到,密中见疏,拙中藏巧。用笔沉着含蓄,遒劲朴实,颇显功力。 此篆书虽貌似沂孙,实质已孕昌硕先生独立面貌。观其特点,一是笔气浑穆,藏千钧之力于点画中;二是奇拙中含蕴藉,古朴处寓潇洒,结体比杨氏更具动势。 如册中“戎、胁、縢”等字的灵动,“文、驾、如、胡”等字的洒脱,均显特色。昌硕先生同时期的篆刻作品正处于突变期,精品甚多。此篆书册字里行间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也定与其绘画、篆刻交织着的共性有关。
昌硕先生的篆书作品以《石鼓》为多,故《篆书小戎诗册》颇显珍贵。除所藏外,笔者曾另寓目三件内容相同的篆书屏。一件是藏于日本的四屏《篆书小戎诗》,为光绪庚寅(一八九〇)所书,其行书落款“庚寅五月既望,雨后微凉”中的“微”字,不自觉地以石鼓文篆法录之,可见他对所书石鼓文的研究已达忘我境地。一件是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篆书小戎诗四屏》,为光绪丁酉(一八九七)所书,字形趋长,其篆书落款曰“篆成自视,圆匀似猎碣,而偏斜取势则又似《怡亭铭》”。此书晚于笔者所藏十二年,昌硕先生除寝馈于石鼓文外,也在探求李阳冰等人所书篆字之体势和韵味。笔者所藏与上述两件篆书相较,篆法大致相同,唯“载寝载兴”之“载”字,笔者所藏是以彝器古写为之,可见昌硕先生于大、小二篆,都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还有一件《篆书小戎诗四屏》则是宣统三年(一九一一)所书,现藏于西泠印社。
昌硕先生曾曰“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强抱篆隶作狂草”,这深厚的篆隶功底,应是吴昌硕先生继往开来、成为一代宗师的根基所在。 本次出版的《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册》,采用大八开的大开本规格,以原色、原大的方式影印,最大程度还原原作风貌,纤毫毕现。借助这一版本,研习者能够清晰洞察作者书写时每一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变化,精准把握用笔的轻重缓急,哪怕是细微处的接笔痕迹都清晰可辨。对于有志于篆书学习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范本;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它更是研究吴昌硕书法艺术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 ,具有非常高的研读价值。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