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初,时任晋绥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接到西北野战军一纵政委廖汉生的报告:
在与敌人交战中,我们缴获了匹战马,这匹马是贺炳炎的坐骑。
听到这话,贺龙当时就变了脸色。贺炳炎从1929年开始就追随贺龙,本来担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此次接到调令去西野一纵担任副司令员,去的路上执意不要多余人员,就带了个警卫上路了。
这一路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国军,此刻只剩下他的战马,莫非已被俘虏或是遭遇了不测?想到这里贺龙立马下令:
现在就给老子去找人,哪怕出动1个师也要把贺炳炎找回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挂掉电话贺龙还喃喃自语:
我宁愿失去一个师,也不能失去贺炳炎。
贺炳炎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此次当然无事,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贺炳炎又是如何脱险的呢?
1947年4月29日,时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独5旅旅长的贺炳炎,调任第1纵队副司令员,他性子很直,不顾别人劝说就只带了一名警卫员横穿前线阵地。
如果是平时也就罢了,自3月以来西野已在陕北大胜过两次胡宗南部,而且预定是在4月30日对蟠龙镇发起进攻,这样紧张的气氛下仅带一名警卫员,遇上国军那就极其危险。
贺炳炎不在乎这些,但真的在中途遇上了国民党保安队,当时的贺炳炎披着斗篷,骑着大马,身边还跟了警卫员,这个气度一看就是高级将领,所以国民党保安队误认为是上级来督查的,马上立正行礼。
说起来也搞笑,贺炳炎也把对方搞错了,以为是西野的战士,开口问道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双方说了几句,感觉有些不对劲,互相的口号也对不上。国民党保安队反应过来马上拉枪栓射击。
还好贺炳炎反应快,跳下马招呼警卫员,两人顺着山沟就往回跑,因为路不好走,马和骡子都没顾得上。国民党没追到贺炳炎本人,就将他的骡子和马带了回去。
贺炳炎经其他路到达1纵后,与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一起指挥部队打进蟠龙镇,全歼国民党整编第167旅6700余人,缴获所有军需物资,也包括了那匹被敌保安队抢走的马。
贺龙是廖汉生的舅舅,加上他平时对待部下都很温和,所以那通电话是廖汉生看到“战利品”后故意开的玩笑,贺龙得知后也只是笑骂几句,没有怪罪。
不过从贺龙当时的态度能看得出来他对贺炳炎的重视,两人虽然都姓贺,但没有亲戚关系,纯粹是因为贺炳炎一心革命、作战勇猛而得到贺老总的欣赏。
1935年,贺炳炎在后坪战斗中只身冲入敌阵,一举扭转战局,后来在板栗园战斗中也是率先冲入敌阵,被誉为“孤胆英雄”
同年12月,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突破湖南澧水、沅江封锁线后,部队在瓦屋塘东山跟敌人遭遇,贺炳炎又一次勇敢地冲锋,但此次右臂不幸被敌人大威力子弹打中,骨头被炸得粉碎,为保命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条件所限没有足够的药品和手术器材,所以贺炳炎是在无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被用伐木的锔子锯掉右臂!
这事的困难程度和需要的勇气,都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从此贺炳炎就成了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但他对革命的热情反而更大了,抗日战争中先后担任过120师第716团团长、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江汉军区司令员等职,带领队伍打出过众多胜利。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贺炳炎某次在见到毛主席时马上立正用左手敬礼,毛主席看到后摆摆手示意他不用敬礼,并笑着说:
你是独臂将军,免礼!
从此贺炳炎就有了个“特权”——见到毛主席不用敬礼。
除了作战勇猛以外,贺炳炎还有个很明显的特征:
性急口快
,他是个认死理的人,不管对方是谁他觉得对的绝对会争论,所以常常与人合不来。
因此经常有人去向贺龙告状,贺龙对他这点也很头疼,只能无奈地用烟袋敲贺炳炎的头:
你真是打仗越来越硬,头也是越来越硬了啊…
与其他人吵架也就算了,但是贺炳炎还敢跟彭德怀吵。彭德怀同样也是性子很急,但是遇到了贺炳炎也是这种“硬脑袋”也有点没脾气。
西北野战军的班底,其实大部分都是贺龙的120师。
1946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延安,延安当时仅有两万守军,人数悬殊之下,中央决定组建一支野战军与敌周旋,尽量拖住敌方的主力。
贺龙当时人在晋北指挥部队作战,而情况危急下野战军又必须要有一个统帅,于是在延安的彭德怀就暂代了西野司令员,这个司令员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空降”,因为西野的官兵基本都是贺龙的旧部。
如果我党部队也跟国民党一样是那种新军阀性质的,彭德怀这个司令员绝对指挥不动,好在我军服从命令是天职,西野在他的带领下战绩才能打得出彩。
虽然大局之下没有什么问题,但毕竟彭德怀与贺龙的指挥风格差异很大,贺龙的旧部中有些人就与彭德怀合不来,贺炳炎就是其中一个。
1947年10月,西野发起黄龙战役,贺炳炎奉命进攻耙子山阵地,因为敌军顽强抵抗,一纵的伤亡很大,716团团长储汉元不幸牺牲。
面对这种情况,在前线指挥的贺炳炎很急,在后方筹划的彭德怀也很急,彭德怀一个电话打到了前线指挥所怒喝:
怎么还没打下来?我命令你赶紧给我拿下耙子山。
贺炳炎本来心里也窝火,闻言同样是吼回去:
部队伤亡很大,出现困难!
随即他就直接挂了电话。敢这样不给彭德怀面子的,军中也难找出几人。
西府战役后,西野召开军事会议,此次贺龙也有参加,在会议上彭德怀批评了一纵贺炳炎与廖汉生,两人非常不忿,当即在会场顶撞了起来,一些本就不服彭德怀的贺龙旧部也纷纷出声。
贺龙见到这种情况马上出场喝止了众人,散会之后又把刚才顶撞彭德怀的人全部召集一起,用烟袋一一敲了脑袋,首先骂了贺炳炎:
跟彭老总顶牛,必须要检讨,他说的话就是命令,必须坚决执行,不管什么理由、有多大困难,都一定要执行。
接着就是廖汉生,因为是贺龙的亲戚,廖汉生被骂哭,一个从战火里走过来的汉子能被骂哭,可见贺龙骂得有多凶,其他人一个也没逃过,事后贺龙还让这些人全部去给彭德怀道歉。
贺龙的态度让旧部不敢再有意见,当他们找到彭德怀道歉时,彭老总笑着表示毫不介意。
他们都是军人、是汉子,有什么问题明着解决,解决之后就开始上下一心,此后的西野也是胜仗连连。
因为早年受过的伤太多,贺炳炎的身体并不好,各种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坚持在岗位上,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担任了成都军区司令员,可惜的是1960年贺炳炎就早早过世了,实在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说起来像贺炳炎他们,就是纯粹的军人,欣赏就是欣赏,不忿就是不忿,把感情会表达得很清楚。想的也不会太多,就是为了革命事业付出!钦佩这些无私奉献的老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