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有三人最为杰出、优秀,他们分别是蒋先云、贺衷寒和陈赓,其中蒋先云在革命斗争中不惜牺牲;而贺衷寒后来当了国民党特务,成了蒋介石的“马前卒”;唯独陈赓靠着过人的胆识和才智,一路拼搏不止、砥砺前行,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陈赓早年曾在旧湘军中当过排长,后来因为忍受不了军阀部队的丑恶作风而愤然退伍,转而南下广州进入刚刚创办的黄埔军校就读。毕业后他被编入黄埔学生军,在蒋介石和周总理的指挥下东征旧粤军陈炯明部。惠阳战役中,他单枪匹马救下深陷困境的蒋介石,随后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指引援军包抄敌人,最终全歼旧粤军余部,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等到东征结束后,蒋介石亲自褒奖了陈赓,向他许诺高官厚禄,想要以此拉拢他为己所用。但陈赓心向共产党,不愿与口蜜腹剑的蒋介石为伍,因此婉拒了其抛来的橄榄枝。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亲自创建了人民武装,翻开了红色革命的新篇章,1928年到1933年间,陈赓被委派到上海特科担任情报人员,在隐蔽战线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较量。
1933年,陈赓在传递情报途中不慎被特务发现行踪,随即遭到逮捕。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很是兴奋,当即与陈赓见了一面,想要规劝他脱离共产党,投入自己的麾下,但陈赓却十分坚定的拒绝了老蒋,搞得老蒋很是尴尬。这时,有人建议老蒋除掉陈赓以绝后患,可陈赓毕竟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蒋若是真的痛下杀手,恐怕会引发舆论谴责,思来想去,蒋介石最终还是对陈赓网开一面,私下命人放了他。
而陈赓重获自由之后,马上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进入红一军团担任指战员,随后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以及艰苦的长征,并立下了不少战功。抗战爆发后,陈被安排到八路军一二九师担任旅长,从1937年下旬开始,他指挥部队在太岳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数次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日伪军后来被打怕了,再也不敢轻易招惹陈赓,一直对他敬而远之。
众所周知,彭老总是出了名的暴脾气,批评起下属来非常严厉,因此大家不免对彭老总有所畏惧,和老总的相处的时候始终规规矩矩,生怕惹老总不高兴。但陈赓却一点也不怕彭老总,他经常和老总开玩笑,甚至还经常“套路”彭老总,老总后来发觉自己玩心眼玩不过陈赓,索性便故意躲着他,以免“这小子”再拿自己开涮。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与谢富治将军一起领导太岳兵团活跃在晋北一带,与西北野战军联动作战,保卫党中央的安全。1947年下旬,陈赓率部跃进大别山,与中原野战军主力部队会合,1948年,陈又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与兄弟部队相互配合,陆续歼灭了黄百韬、黄维、邱清泉兵团,并顺势解放苏北、皖北等大片地区。
1949年初,陈赓渡过长江,指挥部队沿着湖南南下,一路连战连捷、所向披靡。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陈又扎根云南,一边肃清当地的土匪、推行土改政策;一边与盘踞在缅北的国民党残军作战,数次粉碎了对方“反攻大陆”的阴谋。
1950年,陈将军被中共中央公派到越南,指导越共对抗法国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一年后,陈又被调往朝鲜担任军事观察员,负责协助彭老总和邓华将军指挥志愿军作战,抗击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长久的劳累和奔波让陈赓身心俱疲,他的健康状态也由此出现了问题,无法再承担繁重的一线工作。中共中央体恤陈赓的难处,于是在1955年大授衔结束后,特许他逐步退出一线,转往二线单位挂职。
但陈赓将军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转而开始研究军事理论,并着手撰写了十余篇专业军事论文,其中有几篇精品还被选入军校的教材。1959年,陈赓突发心脏病,虽然后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也因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大受影响,整个人变得呆滞、迟钝,终日只能卧床静养。1961年,陈赓耗尽了所有精力,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年仅五十八岁,实在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