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学习一下,关于一类儿童的病理性执拗的问题。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会遇到孩子“不听话”、“固执”甚至“偏执”的情况。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常常感到困惑、沮丧,甚至认为孩子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然而,根据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关于“病理性执拗”的研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学习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也就是说孩子不听话、固执,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说他们“生病了”。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固执和偏执行为时,往往会感到愤怒和受伤,认为这是孩子对自己不满或敌意的表现。然而,根据“病理性执拗”的理论,这些行为可能并非孩子有意为之,而是他们心理机制的一种表现。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病理性执拗的表现。首先是极端的固执:孩子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坚信不疑,无论外界如何劝说,都难以改变。其次是缺乏反思能力:孩子无法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论证,只有一个方向的思维,缺乏灵活性。最后就是对抗性质的行为:在与人互动时,容易产生对抗情绪,即使面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也不会妥协。这些行为并非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症状”。理解这一点,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