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妈,您就别担心了,这事儿我会处理好的。"张明轻拍着老母亲的手背,眼里满是坚定。

老太太李秀兰微微点头,目光却仍旧忧虑地望向窗外阴沉的天空:"那么多钱,存了一辈子,可不能出什么岔子啊。"

"我知道,您放心吧。"张明笑了笑,心里却没底,三百万啊,这可是他从未想过能够一次性接触到的数目。

雨水滴答滴答敲打着窗户,仿佛也在无声地提醒着:人生无常,一切都来不及准备。

01

李秀兰今年七十八岁,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

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个人把儿子张明拉扯大。身材矮小、面容慈祥的她,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勤劳蚂蚁",一辈子省吃俭用,从不铺张浪费。

年轻时在纺织厂做工,后来下岗了,就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卖馒头包子。

日子虽然清苦,但李秀兰却有一个令人意外的"秘密"——她极其节俭,几十年来省吃俭用,再加上一笔拆迁补偿款,竟在银行里存下了三百万元。

这是她的全部家当,也是她一生的心血。



张明今年五十二岁,在一家普通的国企做中层管理,工资不高不低,和妻子陈红育有一个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

一家人生活还算安稳,虽说不上富裕,但也衣食无忧。

这天早上,李秀兰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张明慌忙将母亲送往医院。

医生检查后神色凝重:老人家心脏动脉严重堵塞,需要立即手术。

"妈,您别担心,医生说手术很成熟,没事的。"张明握着母亲的手说。

李秀兰却摇摇头,示意儿子靠近一些:"明啊,妈有话要告诉你。"

她声音微弱却意外地清晰:"我一辈子省吃俭用,在农业银行存了三百万,存折藏在我家床头柜的夹层里,密码是...你爸的生日。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这钱就是留给你的。"

张明愣住了:"妈,您别胡说,您肯定没事。三百万?您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李秀兰苦笑:"傻孩子,妈这一辈子哪里敢乱花钱啊。那时候你上学,结婚,买房子...我都想着给你留点儿后路。后来拆迁又给了笔钱...年年利息...就攒下了这些。"

张明眼眶湿润,不敢相信母亲多年来的艰苦生活下,竟藏着如此深情厚意。

手术前,李秀兰又嘱咐道:"这钱一定要你亲自去取,银行规定非本人不能领。密码条和存折我都准备好了,你找到就行。还有...你爸的骨灰,我想和他埋在一起..."

她的声音越来越弱,最后被推进了手术室。张明站在门外,看着手术灯亮起,心中五味杂陈。

那天夜里,医院的电话打来,李秀兰因手术中出现并发症,抢救无效去世了。

张明如遭雷击,站在医院的走廊上,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没想到,母亲的话竟成了永别。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张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母亲的老房子。这是一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式公寓,六十多平米,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按照母亲的指示,他打开床头柜的夹层,果然找到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存折和密码条。

张明手抖了一下,翻开存折,上面赫然显示的余额:3,027,846.52元。

看着这个数字,张明泪如雨下。他想起母亲补了又补的旧棉袄,想起她总是买最便宜的菜,想起她生病了都舍不得去大医院...原来,她把一生的积蓄都留给了他。

02

第二天一早,张明便来到了农业银行。他拿出存折和身份证,对柜台工作人员说:"我要取这笔钱。"

年轻的女柜员看了看存折,又看了看张明,问道:"请问您是李秀兰本人吗?"



"不是,我是她儿子。我母亲昨天刚去世,这是她留给我的钱。"张明拿出了母亲的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

柜员歉意地摇摇头:"对不起,按照我们银行的规定,大额存款必须本人持身份证和存折才能支取。如果账户持有人去世,需要办理继承手续。"

张明急了:"可我母亲生前特意嘱咐我,说这钱是留给我的!这是她的遗愿啊!"

柜员无奈地解释:"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但这是银行的规定。您需要先办理公证继承手续,然后再来银行办理销户转账。"

张明无力地坐在椅子上,感到一阵茫然。母亲留下的这笔巨款,竟然不能立即取出来。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情况,更不知道继承手续该怎么办。

回到家,他把情况告诉了妻子陈红。

"三百万?"陈红惊讶得合不拢嘴,"妈这些年竟然存了这么多钱?"

张明点点头:"是啊,我也没想到。可现在银行说非本人不能取,要办继承手续。"

陈红皱眉思索:"继承手续很麻烦的,要公证、评估,可能还要交遗产税,再加上律师费用...搞不好要花不少钱。我听说小林家就是这样,他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房产,光办手续就花了几万块,最后到手的钱缩水了不少。"

张明叹了口气:"没办法,这是规定。明天我去咨询一下律师,看看具体该怎么做。"

夜深人静,张明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母亲的音容笑貌不断在脑海中浮现,特别是她临终前的那句话:"这钱一定要你亲自去取..."

他突然坐起身,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

第2天, 张明没有去找律师,而是直接去了公安局户籍科。

他想打听一下,如果要更改母亲身份证上的照片,有没有可能。结果自然是被断然拒绝了。

接下来的一周,张明四处奔走,咨询了各种可能的方法,但都行不通。银行的规定非常严格,没有合法继承手续,任何人都无法动用死者的存款。

越是困难,张明越是不甘心。他不是贪图这笔钱,而是不愿意辜负母亲的一片心意。这笔钱凝结着母亲一生的心血和爱,他必须想办法按照母亲的意愿处理好。

就在张明一筹莫展之际,他的儿子张小川从外地赶回来祭拜奶奶。晚饭时,张明把遇到的困难告诉了儿子。

张小川沉思片刻,问道:"爸,奶奶是什么时候存的这笔钱?"

"存折上最早的记录是二十年前,后来陆续又存了一些,再加上利息..."

"那您有没有想过,"张小川神秘地笑了笑,"如果有一个人,能暂时'变成'奶奶呢?"

张明一愣:"你什么意思?"

张小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些信息给父亲看。

03

原来,张小川在科技公司工作,接触过一些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他解释说,现在有一些特效公司可以制作非常逼真的硅胶面具,甚至能模仿皮肤质感和细微表情。

"爸,您想啊,如果能找人戴上这种面具,再加上适当的妆容和服装,模仿奶奶的样子和声音,再带上奶奶的身份证和存折去银行..."

张明大吃一惊:"你是说...让人假扮妈去银行取钱?这不是犯法吗?"

陈红也连忙打断儿子:"小川,别胡说!这可是严重违法的事情!"

张小川赶紧摆手:"我就是随便说说,当然不能真这么做。"



但这个大胆的想法却像一颗种子,悄悄地在张明心里生根发芽。

他开始幻想:如果真能有人假扮母亲,去银行取出那笔钱,然后按照母亲的遗愿分配...

不,不行!张明猛然惊醒,这简直是疯了。他怎么能有这种想法?那可是犯罪!况且,谁能完美扮演他的母亲?银行工作人员又不是傻子。

几天后,张明还是决定走正规途径。他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咨询继承手续的事宜。

律师告诉他,办理继承公证需要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产清单评估等多项材料,整个过程可能需要三到六个月,而且确实要缴纳一定的税费和律师代理费。

张明无奈地签了委托合同,心里却始终不安。

这笔钱如果进入继承程序,就可能面临分割、缴税等问题,最后到他手里的可能只有一部分,这与母亲的意愿相悖。

晚上回到家,张明长叹一声,对妻子说:"我还是觉得对不起妈。她一心想把钱直接留给我,现在却要走这么复杂的程序。"

陈红安慰他:"这也没办法啊,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

张明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你说,如果...如果有人能够暂时成为妈,去银行取钱,然后再按照妈的心意处理...这算违法吗?"

陈红吓了一跳:"当然违法!那是诈骗罪!你怎么还在想这事?"

张明低下头:"我只是假设...只是不甘心妈的一片心意就这样被规则束缚住..."

就在这时,张小川推门进来:"爸,妈,我有个发现。"

他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是一个年轻女孩,她通过特殊的化妆技术,把自己化妆成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连皱纹、老年斑都栩栩如生。

"你们看,现在的化妆技术有多厉害,简直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样貌和年龄。"张小川说,"而且我朋友里有个学表演的,模仿能力特别强..."

"够了!"陈红严厉地打断儿子,"别再说这种话了!这是违法的!我们必须走正规途径。"

张明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却变得复杂起来。母亲的话又回想在耳边:"这钱一定要你亲自去取..."

夜深了,张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想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想起她省吃俭用的样子,想起她临终前的嘱托...

他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一早,张明趁妻子还没醒来,悄悄来到了城郊的一个小区。这里住着他多年未见的大学室友吴强,现在是一家传媒公司的化妆师。

"老张,你这是..."吴强看着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造访,有些惊讶。

张明环顾四周,确定没人后,压低声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吴强听完,震惊地摇头:"不行不行,这是犯法的事,我可不能参与。"

"我知道这请求很过分,但这是我母亲的心愿啊。"张明恳求道,眼中含泪,"我不是为了自己贪图这笔钱,而是不想辜负她的一片心意。"



吴强犹豫了,他和张明是多年的老友,知道他为人正直,现在能让他做出这种决定,一定是万般无奈。

"即使我愿意帮忙,这也太冒险了。银行有监控,工作人员又不是傻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