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湖北省选拔赛在长江大学成功举办,文华学院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工程实践分队以卓越表现成为焦点,一举斩获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创下文华学院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不仅展现了突击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力,更凸显了学校“专精特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团队合影

创新实践铸就硬核实力‌

作为文华学院重点培育的科技创新社团,青科队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3月16日,团队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摘得全国三等奖,其自主研发的禽蛋裂纹检测技术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3月22日,团队在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区域赛中再获亚军,其设计的模块化作战机器人以创新驱动系统实现战术突破。这些实战积累为本次大赛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支撑锻造精锐团队‌

“每项技术突破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突击队队长王亚腾副教授介绍,团队构建了“教授领衔—青年导师指导—专业协同”的攻关梯队,采用“理论建模—仿真验证—样机迭代”的工程化研发流程。

顾问团专家张新建教授指出:“学校注重将企业真实技术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设计的物流搬运机器人已与武汉某企业达成技术转化意向。”杨家军教授强调:“突击队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本次获奖的创新设计目前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比赛现场

心理护航助力科技攻关‌

来自机电、信息、经管、城建等多学部多专业的科技攻关青年骨干学子融合组建工程实践分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队伍面对高强度备赛压力,青科队顾问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翀老师为团队量身定制心理辅导方案。“我们运用正念训练提升专注力,通过团体沙盘释放压力,帮助学生在大赛中保持最佳状态。”许翀表示。工创赛省一等奖获得者辛孟媛说:“许老师的情绪管理技巧让我们在突发故障时快速调整策略,最终实现逆风翻盘。”

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

此次佳绩是文华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成果。文华学院机电学部创新创业分中心副主任、青科队队长助理陈文涛表示:“我们正筹建‘智能制造创客工坊’,计划将获奖项目转化为科研、教学资源,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升级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入推进,湖北省文华学院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的创新实践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正如团队宣言所言:“以青年智慧解码智造难题,用工程实践诠释报国担当”,这支由教授和学生科研骨干组成的科技尖兵,正在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在湖北省支点建设中贡献更多的文华力量。(文/图 陈文涛 戴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