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实施名校园长培养项目,搭建阶梯培养未来教育家型校长……3月30日,由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的“AI驱动变革 教育智治共生”浦东新区第五届“双特”论坛暨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启动仪式举行。活动中,浦东新区就教育人才培养发布多个“新动作”,多位教育者围绕AI时代的教育变革分享观点。
据介绍,浦东新区“双特”论坛自2020年启动,每年聚焦教育领域前沿话题,邀请全国、全市教育名家、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及浦东新区优秀校(园)长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贯彻近日召开的浦东新区教育大会精神。
浦东新区副区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娣芳为活动致辞,提出浦东教育系统要持续深化“活动驱动、师资升级、干部赋能、特色品牌”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切实以教育之力助推人才成长。她希望浦东新区的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们,以“大视野”拥抱技术变革,以“大情怀”照亮育人初心,以“大智慧”创新育人模式,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人才发展氛围。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育工会主席张艳萍在讲话中谈到,浦东新区作为全市首个“区域教育综改示范区”,始终以教育人才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改革魄力。她希望浦东教育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成为净化教育生态的示范者;不断深化人才培育机制,构建开放包容的引才机制与内生型培养体系;以AI赋能教育,打造未来教育新范式,形成更多可借鉴的“浦东经验”。
为加强名校园长梯队建设,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教育局分别于2020年7月、2023年2月启动了第一期、第二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构建“理论研修、实践浸润、课题引领、辐射带动”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本次活动启动的新一轮培养项目在系统沉淀前两期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拓宽培养幅度,设立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名校园长、优秀青年校长三个子项目,形成定位清晰、梯度衔接的校园长培养新格局。
活动现场,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国忠点亮启动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于希嘉,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毛力熊为10位特邀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授牌。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沈伟荣、廖静瑜为15位校长培训基地主持人授牌。
近两年,浦东教育积极向外拓展资源,与知名高校、驻区委属学校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深度合作。本次活动中,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国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习中心主任刘娟,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琳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元涛就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联合培养达成合作框架意向,将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赋能。
项目启动环节由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毛力熊主持。
在主旨报告及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学者、教育人围绕“AI驱动变革 教育智治共生”这一主题分享观点。
数智技术发展迅猛,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曼丽教授谈到,数智时代的学习应当是“面向创造的学习”,在此背景下具有拔尖潜力的学习者须具备创新思维、情境适应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全球胜任力、前沿洞察力,而教育者应当具备深厚的学科理解力、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为创造性而教的能力。她介绍,清华大学正计划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当前157门课程、147个教学班应用了“AI助教”,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提供空间和支持。
AI的发展让知识变得“唾手可得”,学校和教师的存在价值在何处?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严骏驰介绍了所在学院的相关探索:为知识的灌输做减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做加法——学院系统梳理知识体系,将原课程重复、冗余的部分删除;审查每个知识点,判断其是否仍然符合当前学科发展的需求;在整合过程中,确保保留每门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重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他谈到,AI将成为学生学习、创新、研究的重要伙伴,教育者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如何乘风破浪、顺势而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介绍了浦东新区的相关做法:建立“浦慧学”自主学习平台,运用“三个助手”改变课堂样态,利用虚拟实验室和元宇宙空间开展实验教学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打造贯通小学、初中的阶梯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构建打破地理阻隔、科技赋能的教研支撑体系“浦融研”等。她还谈到,教育者在积极拥抱技术的同时,必须警惕效率陷阱,避免过度依赖AI、忽略教育的人文属性;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度量衡。
当人们高度关注AI对教育的影响时,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繁荣实验中学校长金卫东将目光投向了教育与AI的“双向奔赴”,他谈到:教育需要AI赋能,AI需要教育铸魂。他提出了AI时代三个亟待教育者探索的问题:如何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与飞速发展的AI技术相匹配;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掌握AI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何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和问题解决。
本次活动还开展了两场圆桌论坛,浦东新区14位优秀校(园)长围绕“AI驱动,育人范式变革与创新”“AI驱动,未来学校治理与创新”两个话题,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实践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江丰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陈霜叶教授作点评并分享观点。江丰光谈到,AI时代的教育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拥抱技术探索教与学的创新;融合,让学习突破学科的边界;敬畏,保持教育初心、坚定教育使命。陈霜叶提出,在探索以技术助力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教育者还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性”。
论坛交流环节由浦东新区第三届“双特”联谊会会长、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建平中学筠溪分校校长虞晓贞主持。
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浦东新区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特邀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校长培训基地主持人,全区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以及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培养对象和党校主体班次学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