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主办的“上海市属高校金融科技师资培养暨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本次培训旨在服务国家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通过整合高金与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认证项目(CGFT)的学术资源与行业实践经验,围绕课程共创、持续学习、产学融合等,与上海市属各高校共建金融科技领域重点课程,赋能市属高校的科研教学能力,为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人才高地注入新动能。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的更多信息


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科技处处长赵焕、高金党委书记张新安,高金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峰,高金金融学教授、汇付天下讲席教授张春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01

项目背景:

破解供需矛盾,打造复合型人才培育新范式

当前,上海正加速向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迈进,但人才供给端面临严峻挑战。截至2023年,上海已有10余所高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全国备案相关专业的高校超83所,然而企业仍面临“招聘难”“培养慢”的困境。

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对“既懂金融又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亟需通过产教融合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赵焕在致辞中分享了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及推进市属高校金融科技师资培养项目建设的原因。他指出:“上海建设金融科技高地,不仅需要政策引导和场景开放,更需要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通过高金的学术资源与行业应用实践结合,能够加速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


张新安在致辞中表示:“高金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智库力量,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此次培训不仅是师资能力的提升,更是上海金融科技生态的一次创新实践 - 通过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协同,构建‘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02

项目设计:

四维赋能,共建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此次项目采用“宏观视野+前沿技术+实践演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覆盖了金融科技核心领域知识框架,并融入头部企业访学与模拟课堂实践,旨在与市属高校师资团队共建金融科技领域重点课程,通过四个维度来赋能市属高校科研教学能力。

1

学术资源整合

依托高金在金融、科技交叉领域的学术优势,邀请高金教授、头部金融机构首席技术官(CTO)、行业领域内顶尖国际学者等产学研专家集中授课,系统梳理金融科技知识图谱,帮助教师构建跨学科教学框架。

2

课程开发共建

此次参与项目的市属高校教师将深度参与两门金融科技课程的共建,通过参与教材内容的编写、案例调研等核心环节,共同开发贴合行业前端应用需求的标准化教材与教学案例库。

未来,高金也将持续通过梯度推进的方式与上海各市属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扩大学科覆盖范围。

3

生态圈层联动

围绕项目成果目标,教师们将走访金融科技实训基地、相关头部企业等,与机构金融科技板块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前沿场景化应用,并通过高金的生态资源加入高校与企业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学术科研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

4

构建人才平台

未来,高金期望通过与各市属院校共建课程来实现与CGFT金融科技认证体系内科目的学分互认。

同时,认证讲师推荐的学员将优先获得CGFT“未来科技金融家夏令营”、高金“金融科技案例大赛”等实战机会,优先获取金融科技实训基地实习机会等权益。


随着培训成果的逐步落地,上海市属高校金融科技学科建设将迈入快车道,为上海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未来,高金将持续深化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合作,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推动更多创新模式在沪落地,助力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高金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创立的国际化金融学院,建院十六年来始终秉承“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构筑开放研究平台、形成顶级政策智库”的发展使命。

在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高金顺应国家需求,不断守正出新,围绕国家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可持续金融三大战略方向,不断加强金融与实体领域、科技创新双向赋能。

高金连续两年发布《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标准白皮书》,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被纳入《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高金项目火热招生中…

欢迎点击小程序了解更多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