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学校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王建清于3月27日走进校园,通过主题宣讲、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开展了“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主题系列活动。
主题宣讲:领悟两会精神,聆听成长故事
在关山校区综合实训楼学术报告厅,王建清以《以笨功夫练就真本事——我的工匠之路》开启了主题讲座。他用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作为人大代表的心路历程和履职情况,就全国两会中关于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进行了详细阐释,并结合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战略部署,深度剖析了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围绕职业教育如何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展开生动阐述。他还讲述了自身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的经历,勉励全体师生“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用‘笨功夫’打磨技能,以‘真本事’回应时代需求,让劳模精神在车间里、在每一次精益求精的实践中薪火相传。”
实地参观:感受智造魅力,互动共促发展
“我感觉到今年的全国两会里边所讲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是因为有了这么好的训练阵地、数字化的阵地,才能够让科技创新的图纸通过我们数字化的产业工人把它变为现实产品。”站在机电工程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后,王建清感慨地说。师生代表详细讲解了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等区域的设备功能与应用场景。在汽车一站式实训室,王建清还与学生共同探讨了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实验。他表示“希望学校产教融合的实践阵地,越办越好,越走越坚实。”
交流座谈:聚焦人才培养,共探创新路径
在座谈环节,机电工程学院师生代表与王建清围绕《新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与创新路径》展开交流。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熊小艳表示,机电工程学院持续创新打造“三融”教工党支部,组织师生赴武重等企业实习实践,通过“车间党课”“技能微课堂”等特色活动,使师生在智能生产线装调、精密零件加工等实操环节中体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会上,王建清与师生代表就职业教育如何将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到育人实践、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问题展开讨论。王建清认为,职业教育要立足产业需求,培养“能吃苦、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党委书记钟毓宁立足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向全体师生提出三点殷切期望:其一,要筑牢信仰之基,珍惜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善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在知行合一中锤炼过硬本领,以技能成才书写青春华章;其二,要厚植工匠情怀,传承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对标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在创新实践中追求卓越品质;其三,要聚焦产业变革,紧密对接“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施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等举措,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机电工程学院教工一党支部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铸魂育人的首要任务,以“智慧红匠”党建品牌创建为牵引,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教工第一党支部荣获省级“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3年获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24年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025年荣获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研究会首届党建工作成果二等奖。党支部依托智能制造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获批了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国家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相继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各1个。未来,机电工程学院教工一党支部将继续通过有深度的思想引领、有力度的实践锤炼、有温度的文化浸润,努力实现劳模精神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谭闺臣 熊小艳 刘捷 李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