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时,我党的军事力量与国民党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战争的进行,到1948年,两党的军事力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党已经具备了与国军决战的实力,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蒋介石的嫡系力量,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在三大战役期间,先后有多位国军高级将领起义,他们的起义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来盘点一下在三大战役中起义的国军高级将领。

1、郑洞国将军

郑洞国是在辽沈战役期间在长春起义的,当时郑洞国的职务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长官,负责固守长春。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是国军当中较早参加抗日的将领之一,1933年就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在古北口南天门一线与日军血战八昼夜。

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洞国再次投入抗日战场,基本上打遍了整个抗日战场,率部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徐州会战、桂南会战、昆仑关大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以及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战役。期间先后担任了第二师师长、第98军军长、荣誉一师师长、新1军军长等职。



郑洞国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代替杜聿明指挥东北的国军。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东北的国军被分割在几个大城市里,辽沈战役时,为避免长春免遭战争的荼毒,郑洞国在周桓等人的争取下率部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长期在水利部工作,后来又担任民革第五、六、七届中央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199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是数百名黄埔系将领中唯二的被两岸同时追到的将领,另一位是杜聿明。

2、曾泽生将军

曾泽生将军也是在辽沈战役时期在长春率部起义的,他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

曾泽生是云南永善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毕业,是朱老总和叶帅的小师弟,长期在滇军中任职。1938年徐州会战时期的王禹山之战,曾泽生率部打出了滇军的血性与顽强。



曾泽生将军

抗战胜利后,第60军被蒋介石调到东北参加内战,然而曾泽生早已厌倦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毅然于1948年10月在长春率领60军起义,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曾泽生仍然担任该军军长。

1950年10月,曾泽生率领第5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汉江一战,曾泽生率部坚守50多个昼夜,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彭老总的嘉奖。1955年,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3、侯镜如将军

侯镜如是河南永城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次年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贺龙的第20军担任教导团团长,并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之后被组织派往上海参加地下工作。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侯镜如与组织失去联系,自此脱离了党,到国军中任职。



侯镜如

在国军中,侯镜如担任过第30师89旅旅长,92军21师师长、92军军长等职。率部先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战役。

辽沈战役时,侯镜如曾指挥部队强攻塔山,结果却在我军的顽强阻击下无功而返,战役后期,侯镜如离开东北,却指使自己的部队在战场起义,1949年8月侯镜如率部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侯镜如担任国务院参事,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199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4、何基沣将军

1948年11月8日清晨,时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的何基沣和张克侠率领59军全部,77军大部两万余人在贾汪一带起义,宣布加入中共一方。

何基沣,河北藁城人,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是西北军著名将领。1933年率部赶赴喜峰口抗击日军,战后因功升任第110旅旅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何基沣率部与日军在宛平城一带激战,战至最后甚至开展了白刃战。同年11月,何基沣率部与日军在大名府激战,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失守。1938年何基沣秘密进入延安,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基沣将军

此后,何基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国民党军中从事兵运等工作。抗战胜利后,何基沣率部驻防在徐州,因与解放军作战不力,被蒋介石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免去77军军长的职务,重新任命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员,实际上是削去了他的兵权。

淮海战役前夕,何基沣与张克侠率部在贾汪、台儿庄一带起义,加入人民阵营。起义后,何基沣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直捣南京,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新功。

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担任过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局局长,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198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5、张克侠

张克侠与何基沣于1948年11月8日清晨率部在贾汪、台儿庄一带起义,宣布加入人民的一方。

张克侠,河北献县人,192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宋哲元麾下任职,是西北军中的著名将领。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张克侠担任29军副参谋长,参加了卢沟桥抗战。



张克侠将军

抗战期间,张克侠先后担任过59军参谋长、第33集团军参谋长、副总司令长官等职。抗战胜利后,张克侠被任命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淮海战役前夕与何基沣一起率部起义。

早在1929年,何基沣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的党员。淮海战场上起义算是重新回来了。起义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军长并兼任上海淞沪警备区参谋长。

建国后,张克侠担任过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6、廖运周

1948年11月27日,廖运周率领第110师5500余人战场起义,宣布加入人民阵营,加速了黄维兵团的灭亡。

廖运周,安徽凤台人,1926年考入黄埔五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廖运周奉命长期隐蔽。此后他一直以“党国忠臣”的面目出现,努力取得国民党首脑的信任。



廖运周将军

抗战期间,廖运周担任过110师656团团长、330旅旅长、110师副师长、师长等职。淮海战场上,廖运周率部在战场上起义,起义后廖运周所属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14军第42师,廖运周担任该师师长。

建国后,廖运周担任过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7、傅作义将军

傅作义将军是三大战役起义将领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将军。

傅作义,山西临猗人,是晋绥军著名将领。1915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军阀混战期间,傅作义不断升职,到1931年他已是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

1936年傅作义发起百灵庙战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