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上海小洋楼?妈,你在开玩笑吗?"我握着电话,声音微微发颤。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却异常平静:"孩子,钥匙已经寄出去了,地址是复兴中路137号,那是留给你的。"
我满心疑惑,二十年来母亲从未提过上海的事,这突如其来的馈赠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01
我叫王明,今年二十五岁,刚从大学毕业一年。对我来说,童年的记忆如同一本撕掉了大半页的书,残存的几页也模糊不清,只依稀记得父亲高大的背影和母亲哭泣的面容。
那是我五岁那年的冬天,窗外北风呼啸,屋内争吵声不断。父亲又一次喝得烂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看见桌上的饭菜冷了,顿时大发雷霆。
"李淑兰!这就是你当家庭主妇的水平?连顿热饭都做不好!"父亲咆哮着,酒气熏天。
"建国,你看看现在几点了,饭早就做好了,是你一直没回来..."母亲小声辩解。
"你还敢顶嘴?"父亲一把掀翻了桌子,碗碟摔得粉碎。
我吓得躲在卧室门后,透过门缝看到父亲抬起的手,听到母亲的尖叫和求饶。我哭着冲出去:"爸爸,不要打妈妈!"
父亲转向我,眼中布满血丝:"滚回去!这是大人的事!"
我没有退缩,抱住母亲的腿。父亲怒火中烧,一把将我推开,我的后脑勺重重地撞在墙角上,顿时血流如注。
母亲尖叫着抱起我,冲向医院。那一晚,我在医院缝了五针,而母亲的决心也缝合得更加牢固——她必须带我离开这个家。
第二天,当我从医院醒来,母亲红肿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泪水,只有坚定。
"明明,妈妈带你回姥姥家,好吗?"她轻声问我。
我点点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不用再害怕父亲的拳头了。
就这样,母亲带着我回到了她的老家——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姥姥家的老屋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温暖。姥姥是个慈祥的老人,虽然生活艰苦,却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为我和母亲付出。
母亲回到村里没多久,就开始四处找工作。村里的工作机会少,工资又低,她最终决定去沿海城市打工。
"明明,妈妈要去远一点的地方工作,挣钱给你上学,你要听姥姥的话,好好学习,知道吗?"临行前一晚,母亲抱着我,眼中噙着泪水。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不舍地问。
"等妈妈挣够了钱,就回来接你,去大城市生活,好不好?"母亲笑着擦去泪水。
我点点头,不知道这一别,竟会是如此漫长。
母亲离开后,我的生活由姥姥一手操持。姥姥虽然年过六旬,却硬朗得很,不仅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常常给我讲故事,教我做人的道理。
"明明,你妈妈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多聪明啊。"姥姥常常这样骄傲地说,"你要像你妈妈一样,好好读书,将来走出这个村子。"
在姥姥的鼓励下,我确实很用功读书,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我从不抱怨,因为我知道,母亲在外面一定更辛苦。
02
母亲虽然很少回家,但每月都会按时寄来生活费和一封信。信中她总是详细询问我的学习和生活,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鼓励我要努力学习。每封信的末尾,她都会写上同样的话:"明明,妈妈爱你,等你长大了,妈妈会给你一个惊喜。"
我就这样,在母亲的信件和姥姥的陪伴中,一天天长大。
父亲?那个在我记忆中高大却可怕的身影,似乎早已淡出了我的生活。他从未试图联系过我,仿佛我这个儿子从未存在过。
直到我高考那年,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破了平静。
"是王明吗?我是你父亲。"电话那头,一个低沉的男声说道。
我握着电话,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二十年来第一次,父亲主动联系我,这让我既惊讶又困惑。
"听说你要高考了,考得怎么样?"父亲试探性地问。
"还可以,应该能上个不错的大学。"我简短地回答。
"那...需要我帮忙吗?比如学费或者..."父亲的声音有些不自然。
"不用了,谢谢。妈妈已经安排好了。"我冷淡地回应。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父亲叹了口气:"明明,这些年,爸爸对不起你和你妈妈..."
"王先生,"我打断他,刻意用敬称拉开距离,"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吗?二十年了,你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我知道我错了,但人总有改过的机会,不是吗?"父亲的声音里带着请求,"明明,给爸爸一个机会,好吗?"
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挂断了电话。父亲的突然出现,让我心绪不宁。为什么是现在?他想要什么?
高考后,我如愿考入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从不向母亲多要一分钱。毕业后,我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工作,薪水不错,足够我在郊区租一个小公寓,偶尔还能寄点钱回家给姥姥和母亲。
我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平静地继续下去,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电话。
03
那是我大学毕业一周年的晚上,刚刚结束加班的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租住的小公寓。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母亲。
"妈?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我有些担心地问。母亲很少在这个时间打电话给我。
"明明,妈妈有件事想告诉你。"母亲的声音异常平静,这反而让我更加紧张。
"什么事?姥姥身体不舒服吗?"
"不是,姥姥很好。"母亲顿了顿,"是关于房子的事。"
"房子?"我一头雾水,"什么房子?"
"上海复兴中路137号,那栋小洋楼。"母亲说得很具体,"那是留给你的。"
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海小洋楼?妈,你在开玩笑吗?"
"不是玩笑,明明。那栋房子一直是你的,只是时机未到,妈妈没告诉你。"母亲解释道,"现在你大学毕业了,工作也稳定了,是时候告诉你这件事了。"
"但...但这怎么可能?我们家哪来的上海小洋楼?"我依然难以置信。
"这是个很长的故事,明明。"母亲深吸一口气,"等你去看了房子,一切都会明白的。钥匙已经寄出去了,你过几天就能收到。"
我有太多疑问想问,但母亲似乎不愿多说:"明明,妈妈只希望你幸福。无论你看到什么,记住,那都是妈妈的一片心意。"
挂断电话后,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上海复兴中路,那可是黄金地段,一栋小洋楼价值连城。母亲一个农村妇女,靠着打工的微薄收入,怎么可能拥有这样的房产?这背后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故事。
三天后,我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一把古旧的铜钥匙,钥匙上挂着一个小小的标牌,上面刻着"复兴中路137号"。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母亲熟悉的字迹:"明明,房子是你的了。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妈妈爱你。"
周末,我按捺不住好奇,决定去看看这个神秘的小洋楼。复兴中路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两旁多是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充满了老上海的韵味。
按照地址,我来到了137号门前。这是一栋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两层楼高,红砖外墙,西式门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养得很好,在一排老建筑中显得格外精致。
04
我站在门口,心跳如鼓。这真的是母亲给我的房子吗?我颤抖着手,将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转,门锁"咔哒"一声打开了。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香味迎面而来。屋内光线昏暗,但依稀可以看出装修考究,家具陈设都带着浓厚的老上海风情。
我摸索着找到了灯的开关,灯亮后,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