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甲午风云》中有一幕很是让人气愤,北洋舰队水师提督丁汝昌命士兵打开炮弹,从里面倒出来的全是沙子。等到电影最后爱国将领致远号巡洋舰管带邓世昌,撞击敌方军舰意图同归于尽的时候我们都将黄海海战的失利原因归结在装沙子的炮弹上。气愤清政府的昏庸腐败!我们气愤清政府昏庸腐败是没有错的,也要明白一点,清政府并不是把炮弹内的炸药换成了沙子,而是没有配备装炸药的炮弹!



邓世昌

北洋舰队正常编制配备的炮弹有两种:开花弹和实心弹。开花弹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种炮弹,炮弹内装有炸药。击中敌方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和冲击波,爆炸点温度高达上千度,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实心弹是一种制造相对粗糙的炮弹,炮弹内装填沙子作为配重,击中敌人后不会爆炸,主要靠冲击力击穿铁甲,引起进水造成破坏。当时清政府的技术只能制造实心弹,也就是我们电影中看到的倒出沙子的炮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背后还有一个更令人气愤的真相!



甲午战争中使用炮弹

北洋舰队原本是配备两种炮弹,作为常规作战弹药的。只是这一年慈禧太后忙着过自己六十大寿,大肆修建颐和园筹办寿宴,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清廷对北洋海军紧缩开支,甚至下达了停止购买国外军械的禁令。这一结果就是北洋舰队开花弹配额基本为零,只能依靠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实心弹作为主要作战炮弹。而实心弹作为主战炮弹在这之前还没有击沉战舰的记录,战斗力堪忧。据史料记载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仅仅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补充了55枚开花弹。这55枚开花弹在黄海海战中仅仅使用了1个半小时就宣告用完。剩余的两个小时战斗都是依靠实心弹进行作战。在黄海海战中除了镇远舰击中了日本旗舰松岛舰的弹药房,引起连环爆炸,形成大火,导致军舰重创外其余战舰均为轻伤。



甲午海战双方力量对比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吉野舰,海战结束后尚剩余 120 毫米和150 毫米炮弹 1251 发,各种机关炮弹 6095 发,弹药仍旧极其充足,且均是开花弹。而这些开花弹研制经费来源除了日本正常军费开支外还有日本皇室捐献军费30万元、朝中大臣捐献年俸十分之一。这对比真让人痛心疾首!



丁汝昌力战身亡

甲午海战邓世昌英勇撞击敌舰,丁汝昌力战敌军身亡,从这一点来看甲午海战失败,输的不是浴血奋战的将士,而是昏庸统治者。清朝腐败的统治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才能国富民强!

你对这次战争有什么看法,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吧!

喜欢请关注我,每天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