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材料类专业曾因就业难题而被一些网友纳入“天坑专业”的黑名单。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众多行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十四五”规划中,更是强调了新材料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要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和应用。可见材料类专业正逐渐摆脱冷门标签,迈向发展的春天。

在河南新乡,有这样一所高校,虽然以师范类专业起家,但它在功能材料专业的育人实践中,正以独具特色的 "产学研创" 一体化模式,成为中原地区新材料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引领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这个年轻又有活力的专业如何俘获大众的“芳心”,跟着小编的步伐,我们一同看一看吧。

该专业看似“年轻”,背后却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ESI全球前1%学科材料学作为强大支撑。在此雄厚基础上,该专业还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100%具有博士学位,人手一个博士学位,平均年龄仅38岁,形成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如今的功能材料专业也获批成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无疑都是对该专业建设实力的深度肯定。

高学历的师资队伍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而且在科研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近五年,这群材料界的“大佬”,手握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累计超1.2亿元。在《Nature》《Science》子刊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87,ESI高被引论文占比23%,获授权发明专利64项。如此强悍的产出量,堪称学术界的生力军。


此外,该校秉承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搭建国际化平台、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作为品牌活动,定期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两院院士等顶尖学者齐聚,围绕智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学术对话。而且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还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碰撞学术火花。


尽管功能材料专业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在学术交流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但大众对该专业还有一些疑问:认为功能材料专业偏重理论、应用不足,且就业局限于工厂或实验室。但事实并非如此,新能源电池、柔性电子器件等产品研发离不开该专业人才,且随着新兴产业兴起,此方面人才缺口增大,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好机遇。

河南师范大学也深知就业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花费了大量心思。领导班子在新乡华锐锂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乡科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凯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拓岗访企活动,通过与各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技术创新以及未来规划等情况。

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多元且高附加值,覆盖新能源、半导体(华为、中芯国际芯片材料开发)、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行业,岗位涵盖材料研发工程师、工艺优化师、技术顾问等。同时政策引领下,功能材料在5G通信、可穿戴设备等场景应用加速落地,毕业生兼具跨学科背景与产业化思维。行业薪资水平稳居理工科前列,部分领域年薪20万起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聚焦新材料,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认为,随着国家的重视和企业加强研发,中国新材料行业已走上“自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并跑’跃升关键期,2025年新材料产业的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0万亿规模,”这也向我们释放了重要的信号:未来,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面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河南师范大学正通过持续创新育人模式,为行业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对功能材料专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优先考虑一下河南师范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