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新作为?
3月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召开,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5所试点高校发布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与企业签约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正式启动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据悉,本次改革试点将进一步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紧跟科技变革步伐,对接产业最新需求,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培养主体由学校向校企双元转变、培养方式从学科体系为主向以行业需求为主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精准对接,提升试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级和水平。
会上,上海电机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会同步举行并发布一系列改革举措。校方表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方案遵循“服务区域重大需求,适应未来产业发展,坚持实践创新导向,注重学科交叉复合”的改革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为基本路径,搭建“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充分的职业实践教育”三者相结合的知识能力体系,创新“双培养主体、双教师队伍、双学习场景、双能力培养、双证书认证、双发展通道”的卓越现场工程培养“六双”模式,着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养要素、评价方式的“三变革”。学校遴选了机械学院作为试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并期望通过试点改革带动全校其他学院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要努力围绕产业需求输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质量应用科研成果。”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学校紧密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及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重点布局了"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及新材料""数字经济"4大特色专业群。为及时有效地给学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把脉掌舵,学校聘任了与所设学科专业领域符合、与产业需求对接,在产业界、教育界有权威影响力的9位专家组成的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其中6位是来自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集团、发那科机器人、华大半导体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专家。此外,学校还创新成立了三个中心,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旨在构建产业需求闭环响应机制;产教协同育人中心将作为对接企业、政府、行业及科研院所的重要窗口;学业指导中心则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这些举措将有力支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上海电机学院重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全校本科生在1-4学年将分别进行为期1-4个月的综合实习实训,不断强化适岗能力。学校还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优质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现场工程师工作站”,这都将成为学校开展“四段式”集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域。
同时,学校还在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全职教师中30%要具有企业工作经历,50%能主导企业项目研发,来自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占比30%以上,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师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