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到1956年间,罗帅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一直忙于评定军衔、授勋、兴办政治学院,工作很紧张。由于过于劳累,心绞痛反复发作,时间一长,罗帅担心影响和贻误工作,便考虑辞去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长职务。对此,罗帅说:你在这个位置上,人家有事就要请示你,你又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这会影响工作。我专做政治学院院长,可以集中精力搞得更好一些。罗帅经过慎重考虑,1956年9月2日,在党的八大召开的前一天,致信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
彭转军委并报中央主席:
“我长期身体不好,不能工作,而又挂名很多,精神上极感不安。请求解除我总政治部主任及总干部(部)长等职,以免妨碍工作。建议以谭政同志任总政治部主任,李志明(民)同志任总干部(部)长。如李不能调离志
愿军而又无其他适当人选时,赖传珠同志较为长时期在总干部(部)工作,情况熟悉,亦可以任总干部长。以上请考虑决定。”
10月3日彭德怀在罗荣桓辞职信上批示:“克诚同志:抄送军委委员阅,准备在军委会上讨论一下,原稿转呈主席。”
罗帅在信中推荐接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人选,是时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的谭政大将。谭政大将来自于四野和中南军区,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和四野及中南军区,一直是罗帅主持政治工作的主要助手,协助罗帅做了大量工作,因此罗帅是充分了解谭政的,所以罗帅认为谭政大将是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合适的人选。谭政大将在1956年12月被中央批准,接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罗帅推荐接任总干部部部长的是时任志愿军政委的李志民上将。李志民上将红军时期在红三军团,是彭德怀的老部下。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野战军,后随十九兵团到了西北军区。罗帅应该是考虑到干部任职要五湖四海的选拔,尽量避免一军团出身的干部过于的突出。因此推荐的人选是来自于三军团的李志民上将。第二个推荐的人选是,长期在新四军和华东地区任职的赖传珠上将。赖传珠上将从总干部部一组建起,就负责总干部部的日常工作,也是接任总干部部部长的合适的人选。
1956年12月,中央批准接任总干部部部长职务的是来自于红一军团和四野的萧华上将。总干部部1958年9月合并到总政治部,萧华也回到总政治部任职。李志民上将于1957年回国后,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赖传珠上将在1958年11月接替因病离退休的朱良才上将、北京军区政委的职务。
在1956年,共有两位重要的军队领导人提出了辞职,其中一位是以上介绍的罗荣桓元帅因病辞职;而另一位提出因病辞职的是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大将。关于粟裕大将因病辞职的相关情况,我在以前的发文中介绍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地址搜索阅读。谢谢!
“关于军队建设方面的一些意见及请求免职休养”
https://www.toutiao.com/i6875532254337204740/
本文参考书目:《罗荣桓年谱》、《罗荣桓传》。
1958年,李志民上将陪同毛泽东主席接见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
周总理接见《槐树庄》剧组;前排左一为导演王苹,左二周总理,左三萧华,左四张爱萍,左五胡可。
谭政大将、罗荣桓元帅、张鼎臣、刘亚楼空军上将、王宏坤海军上将、杨勇上将观看演出。
贺龙元帅、谭政大将会见外军来访客人。
1958年10月,叶剑英元帅、赖传珠上将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出访苏联和波兰期间。
1946年3月中旬,刘亚楼少校(右一)邂逅在大连疗养的罗荣桓。
1956年初,罗荣桓元帅,萧劲光大将,谭政大将视察“汉口高级步校”。
1957年,李志民上将和王蕴瑞少将。
1957年夏季,时任志愿军政委李志民上将与黄继光烈士的弟弟“黄继光连”战士黄继恕合影。
1974年春,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李志民与韩先楚、皮定均、冼恒汉等在福州鼓山合影。
1981年,原红27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与政治委员王平、军长贺晋年、参谋长李寿轩在一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