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许世友:“你最佩服的将军是谁?”
许世友不假思索地回答:“韩先楚!”
在许世友眼里,韩先楚是令人敬佩的四野悍将,是威震八方的“旋风司令”。而且韩先楚为人正直,敢于说真话、办实事,宁折不弯。
比如有一次,韩先楚到北京开会,冒着巨大风险前去看望老首长徐向前。连徐向前都吃了一惊,问:“你怎么敢来看我?”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走出了最多的开国将军,韩先楚就是其中之一。
韩先楚出身穷苦人家,为了填饱肚子,他小时候当放牛娃,长大一些后当了篾匠,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1927年,革命浪潮席卷湖北大地,黄麻起义爆发。14岁的韩先楚深受影响,从武汉赶回,参加了黄安的农民协会。三年之后,韩先楚参加了孝感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参加红军之初,韩先楚名不见经传,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1933年红25军成立时,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副连长。直到红25军踏上长征之路,韩先楚才迎来扬名立万的机会。
1934年11月,为了策应红军主力长征,红25军从河南罗山县出发,翻越八百里伏牛山、大巴山,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西征路上,韩先楚走在最前面,多次完成夺关开路、冲锋杀敌的任务。
独树镇一战中,红军刚准备安营扎寨,便遭到敌人一个师和一个骑兵团的袭击。当时正值凛冬时节,天寒地冻,红军战士们拉不开枪栓,无奈撤退。
关键时刻,韩先楚随军政委吴焕先杀了过来,他挥舞着大刀冲向敌阵,打乱敌人阵脚,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战后吴焕先给予韩先楚极高评价,“唯楚有才,先楚为证”,并提拔他为连长。
长征结束后,韩先楚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红军东征,短短两年便晋升为红军师长。抗战全面打响后,韩先楚又接替老首长徐海东,担任344旅代理旅长,成为八路军的著名战将。
1941年3月,韩先楚被调回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深造。
韩先楚的到来,让时任抗大代理校长的徐向前非常高兴。红军时期,红25军原本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自然也是韩先楚的老首长了。
这时的韩先楚年近30,因为常年打仗连个对象都没找,一直是单身。徐向前身为老首长,关心韩先楚的个人问题,决定适时给他介绍一个对象。好巧不巧的,延安来了一批年轻女同志,进入抗大学习。
徐向前有了主意,将韩先楚叫到身边,嘱咐他:“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打扮一下过来找我。”
不多时,韩先楚换了一身衣服过来,可这身打扮却让徐向前哭笑不得。原来韩先楚以为老首长让他出任务,换上了笔挺的军装,腰间还挎着一柄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军刀。
徐向前看韩先楚如此严肃,只好道出原委:“抗大来了一批女学员,派你去给她们上课。”
韩先楚听后连连推辞,说:“我是个大老粗,没什么文化,怎么能给她们上课啊。”
“让你去你就去,这是命令!”徐向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将韩先楚打发走了。
第一次上课,韩先楚非常紧张,站在讲台上说不出话来。女学员一阵骚动,纷纷窃窃私语,讨论咋派来这么一个教员。只有一个名叫刘芷的姑娘反应过来,鼓掌给韩先楚打气。其他女学员一看,也纷纷鼓起掌来。
韩先楚得到鼓励,也没那么紧张了,讲述起这把日本军刀的来历,然而让学员们提问。刘芷问的问题最多,给韩先楚留下深刻印象。
韩先楚讲课的时候,徐向前在一旁观察,察觉出韩先楚对刘芷有意思。下课问徐向前问韩先楚:“那个提问最多的姑娘怎么样?”老首长这一问,竟然让韩先楚这位战场上的骁将害羞了,没有说话。
徐向前回去后,请夫人黄杰去找刘芷,询问她对韩先楚的看法。刘芷大大方方承认了对韩先楚的好感,答应见面。
第一次正式见面,韩先楚揣了一把红枣,找刘芷去了。韩先楚开门见山说:“我没文化,不搞那些弯弯绕子。你长得漂亮,有文化,我喜欢你。你如果愿意和我相处,就张张嘴,不张嘴就是不同意。”
刘芷没想到韩先楚这么直接,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韩先楚想了想,说:“既然这样,先吃枣吧。”
刘芷张开嘴吃枣,正中韩先楚下怀。他高兴地跳了起来,说:“你张嘴了,就是答应嫁给我。”
刘芷这才意识到“上当”,觉得韩先楚很有意思,开始和他深入交谈起来。二人就此确定恋爱关系,于1943年结婚。
韩先楚与刘芷相爱相守40多年,感情一直很好,说起来还要感谢老首长徐向前当年的说媒。
韩先楚绰号“韩大胆”,敢打别人不敢打的仗,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解放海南岛一役,他敢于承担责任,说服军委和中南军区,突破薛岳的伯陵防线,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宏伟大业。也正因如此,毛主席破例授予他上将军衔,说:“韩有功,中晋上。”
韩先楚在战场上是“韩大胆”,生活中也是如此。他天不怕地不怕,眼里容不下沙子,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不敢去看的人他敢去。
庐山那次会议后,彭德怀被免职,闲居在北京郊区的吴家花园。彭总落难,许多人对他敬而远之,但韩先楚是例外。抗美援朝时,韩先楚是彭总的得力助手,他毫不避嫌,竟然敢去看望彭老总。
特殊时期开始后,多位开国将军落难,韩先楚也是能帮则帮,不怕担风险。1972年底,福州军区出现一个“怪相”,除了韩先楚,还有三位上将坐镇福州,分别是陈再道、王建安和李志民。这三位上将都是韩先楚接到福州的,李志民是政委,陈再道、王建安是第一、第二副司令。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大军区中仅此一例,韩先楚身为军区司令,也因此受到周总理的表扬。
韩先楚对老战友如此,对老首长徐向前更是如此。1967年4月,韩先楚奉命赶往北京,参加军委的一个会议。他下了飞机,在宾馆收拾妥当后就让秘书叫车,带自己出去一趟。秘书问他去哪里,他直接回复:“到徐帅家里去。”
秘书非常吃惊,要知道在1967年2月的那场风暴中,徐向前也被牵连,扣了帽子,此时去拜访他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可韩先楚无所畏惧,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首长。
徐向前听说韩先楚要来,早早坐在沙发上等着了。韩先楚一到,徐帅便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韩先楚,你怎么敢来看我啊?”
韩先楚哈哈大笑,回答:“我看望老首长有什么不对,谁要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吧!”随后韩先楚又“质问”起徐向前来,说:“老首长,我对你有意见!”
原来那段时间徐向前身体不好,得不到及时治疗。韩先楚来访时才知道老首长的情况,担心之余也“埋怨”老首长,为什么不早点说,他可以派福州军区的医生过来。
徐向前听后摇摇头,说:“已经很长时间没人来看我了,你韩先楚来,不怕影响你的前途嘛!”
韩先楚看望老首长,徐向前特意把他留下来吃饭。徐向前是山西人,喜欢吃面条,韩先楚虽然是湖北人,也喜欢吃面条。于是韩先楚每次来访,徐向前都给他安排一顿面条吃。
福州军区也有坏人,某段时间韩先楚处境不好,到北京躲清净。他照例去看望徐向前,可心情不是很好,饭也吃不下去。
徐向前开玩笑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不吃饭怎么能行。不用敌人动手,你自己就把自己解决了。”
徐向前照样请韩先楚吃面条,而且亲眼看着他吃完,吃完还要给他添饭。韩先楚非常感动,记下了老首长的恩情。
上世纪80年代,韩先楚卸任兰州军区司令,出任军委常委。他的晚年是在北京度过的,一直与徐帅保持着来往,有时候一个月要去看望两次。
后来,韩先楚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发展到肝癌。韩先楚没把身体当回事,说人总有一死,也不积极配合治疗。徐帅得知后很生气,登门“兴师问罪”了。
徐向前用严厉的口吻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保重身体,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徐帅还说,301医院的院长要去德国考察,他和院长谈过了,给韩先楚制定一个详细的治疗计划。如果有必要,韩先楚可以到德国接受手术。
韩先楚听进去了老首长的忠告,开始配合治疗。只是他的病情太过严重,于1986年病逝,结束了自己战斗的一生。
徐帅得知后悲痛不已,亲自为韩先楚题写悼词,高度评价韩先楚的一生,刻在他的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