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在新中国开国将帅中有着“旋风司令”之称,战争年代的韩先楚不仅鲜有败绩,带出来的部队也被国军将领形象称为“动若狂飙,攻如猛虎”。

而提起他的“辉煌战绩”,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的收官之作——胡家窝棚战斗。论参战规模和战术应用,这次战斗的确算不上什么经典战例,但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东野与东北国军最后机动力量的狭路相逢并借势俘虏了国军名将廖耀湘。

影视作品中的韩先楚(左一)

对时任东野3纵司令员的韩先楚而言,这场胜利既显得突如其来,又如久旱盼甘霖般畅快淋漓。归根结底,廖耀湘算得上是韩先楚在东北战场上反复较量的一个劲敌了。



1946年2月,依靠美械装备的东北国军集中四个师兵力,分三路沿北宁线猛扑沟帮子至新民铁路两侧地带,试图驱赶东北民主联军至北满地区。在东北民主联军参战部队的有力配合打击下,国军在秀水河子战斗中初尝败绩。

不过,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战斗打响前的两天,时任国军新六军军长的廖耀湘先头部队2000余人已顺利进驻辽南地区的沙岭村。尽管东北民主联军4纵集中优势兵力对新六军第66团展开攻势,奈何在付出2000余人伤亡代价后,愣是没有吃掉对方。

仗打到这个程度,形势对我军而言实在谈不上乐观。即便日后东野战史修订小组成员们坐在一起讨论时,仍不免异口同声的坦言:“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



影视作品中的东北民主联军

彼时的韩先楚刚刚担任4纵副司令员,迎头赶上了这样一次败仗,心中怒气不比其他参战将士们少。在战后总结大会上,他直言不讳的表达出批评意见:

“4纵不提高战术技术是打不了胜仗的!根据作战部门统计,我军平均发射2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这怎么能不受挫折?”



所谓“知耻而后勇”,我军进入东北作战的前期形势尽管并不明朗和乐观,但韩先楚却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无形中推动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我军一方发展。

四平、长春战斗接连失利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全部撤往松花江以北,林总一度做好了退往苏联境内打游击的心理准备。形势虽然严峻,但韩先楚却坚定站出来,坚持留在南满地区作战。

此后的半年时间里,南满北满相互配合,集中力量发起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不仅多次粉碎了杜聿明的进攻计划,同时壮大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基干力量,在原来两个主力纵队的基础上,扩展到五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约12万余人的总兵力,部队改称东北野战军。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图

韩先楚也在此时正式接替曾克林出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看似是一项简单的任命,如果结合当时东野内部的人事变动来看,韩先楚的职务变动又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

同一时期,李天佑接替万毅出任1纵司令员,洪学智接替陈光出任6纵司令员,似乎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显的信号:东野准备打大仗了。



再说回韩先楚的3纵。这支部队成立的时间并不算早,初入东北时建制装备也都不是很全,一打四平期间负责外线阻击任务,与新六军新编22师65团在火石岭子地区的威远堡交手时惜败对方,因此名声并不显赫。不过,3纵上下作风顽强却是人尽皆知,韩先楚的到来更是为3纵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1947年9月,东北野战军主动向国军发起秋季攻势,韩先楚率3纵长途奔袭威远堡地区,以不输当面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意志昼夜急行军240里,一举端掉了国军第53军116师,毙俘国军8000余人。

尽管对手不是昔日“冤家”新六军,但却让3纵上下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后辽沈战役顺利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曾任东野3纵司令员的韩先楚

1948年10月20日,距离锦州被我军完全攻克仅五天时间,东野总部下达了在辽西平原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东野1、3、8三个纵队作为第一梯队一马当先,兵分三路向目标地区出发。

在各纵队“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的歼敌指示下,辽西平原的战况其实已经有些混乱了,用“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来形容丝毫不显夸张。

当然,作为担负中路突破任务主力的韩先楚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他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直插廖耀湘第九兵团的阵线中心地带胡家窝棚。

此时的韩先楚考虑更多的是集中自身兵力消灭廖耀湘兵团更多的有生力量,并没有料到廖耀湘本人的指挥部也设在该地区。时任3纵第7师21团副团长的徐锐指挥前卫三营,迅速切断了胡家窝棚外围的交通要道,廖耀湘的电台指挥车也直接被我军炸毁。

影视作品中被俘后的廖耀湘

惊慌失措之余,廖耀湘企图以新22师稳住最后阵型,岂料新22师此前早已被被东野6纵打得无招架之力,迎面又撞上紧追不舍的3纵,结果可想而知。廖耀湘从胡家窝棚刚出去不久,就被3纵迅速合围过来,企图化装逃跑的他最终还是成了3纵战士的俘虏。

早在2年前东北民主联军一打四平时的威远堡阻击战中,获胜一方的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威远堡一战的胜利,确实给全军带来了旺盛的士气,但同时也很坏的影响,尤其是全军上下弥漫着轻敌的情绪”,不想最终还是在辽沈战役的最后阶段一语成谶。

得知廖耀湘被俘后的韩先楚,第一时间前往与之会面交流。哪知对方却阴阳怪气的冒出一句:“早知是韩将军在这里,当时就该多打几炮”。而韩先楚则不无感慨的说道:

“要知道胡家窝棚是你的兵团指挥部,怎么也该派个团过去。”

虽说3纵上下一致认为这是韩先楚提前设计好的进攻方案,他早已料定廖耀湘本人盘踞在此,但只有韩先楚自己清楚,这不过是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

位于黑山的胡家窝棚战斗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在自掏腰包请被俘国军将领共聚一堂时,廖耀湘依旧态度严肃,面对韩先楚等人的主动敬酒也面无表情、置之不理,直到刘亚楼请出了在长春投诚的郑洞国,对方的态度才有了明显缓和。

作为败军之将的廖耀湘或许本能的认为我军是在借宴席来“炫耀功绩”,却不知昔日的3纵也曾多次吃过新六军的亏,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而已。

至于廖耀湘本人最终败亡于3纵之手,似乎又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定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