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开始援朝战争。11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着手组建志愿军空军司令部。11月24日,刘亚楼与刘震商谈。他说:空军打仗是个新事物,但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打好;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空军指挥机构;当前军区空军司令部尚不健全,只能用“凑班子”的办法解决。他要求刘震带志愿军空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中央军委任命刘震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1月又任命为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组成后又兼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时间应该是在1951年1月。
关于刘震离任志愿军司令员岗位的时间,在粟裕年谱中有一段相关记载:1952年10月18日,根据空联司司令员刘震汇报并与有关方面研究,就当前朝鲜空战中的若干问题向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怀副主席报告了情况和建议。报告提出:“今后作战方针,似仍以锻炼与配合友军作战为主”,“并早做出海作战的准备”。同时提议即由聂凤智接替空联司指挥,刘震回东北空司。
在刘震回忆录中介绍说:由刘亚楼同志传达军委的口头命令,我于1952年秋末逐步将指挥任务移交聂凤智同志代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不久,刘震进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一九五七年七月毕业,隨后就奉命组建空军指挥学院。由于刘震长时间做部队工作,虽然曾经在抗大住过两期学,但没有搞过学校工作,顾虑办不好学校,开始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所以几次推辞兼职指挥学院的工作。
对此,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找刘震谈了两次话,最后他严肃而又半开玩笑地说:"为了办好空军学院,我们空军几个领导同志中必须有一人分管。要是你真不愿意干,那就只有我同你对换一下工作。"这样,刘震就只好承担了建院任务,积极着手准备。
空军学院是在军事学院空军系的基础上筹办的。当时,原空军系还在南京继续施训。空军学院的院址定在北京,按上级要求,修建营房和建院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加快进行。刘震就在南北往返中进行筹建学院的各项工作。
一九五八年九月原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迁来北京。在空军党委的领导下,从部队调来一批干部,新建和充实了原空军系的教学机构及其他工作部门,逐步展开了各项建院工作。
九月十二日,国防部命令正式组成空军学院,刘震被任命为院长兼政治委员,常乾坤、沙克、沈启贤为副院长。副政委裴志耕和副院长朱云谦、吴肃分别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四年来学院任职。九月三十日,组成院临时党委会,确定刘震任党委书记
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湖北孝感人。1932年入党。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历任红二十五军师政治委员,八路军二、四纵队旅长,兼苏北淮海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三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二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三十九军军长,志愿军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兼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本文参考书目:刘震回忆录、粟裕年谱。
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和刘亚楼上将亲切交谈。
朱德总司令(左)和刘亚楼将军在一起。
1957年11月,中国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在莫斯科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阅兵和群众游行观礼台上。代表团成员左起为肖向荣中将、许光达大将、粟裕大将、谭政大将、洪学智上将、陈锡联上将(苏军将领后面)、彭德怀元帅、肖劲光海军大将、叶剑英元帅、刘志坚中将、刘亚楼空军上将、刘震空军上将。
1965年空军党委常委全体人员会议后的合影。从左至右:副司令成钧中将、副司令徐深吉中将、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副司令曹里怀中将、副司令谭家述中将、政委吴法宪中将、副政委王辉球中将、副司令刘震上将、副司令常乾坤中将。
1964年3月26日,贺龙元帅到空军司令部视察,刘震上将(左)、曹里怀中将(右)陪同视察。
1955年10月1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在天安门楼上合影。
1963年10月01日,刘亚楼(左一),童小鹏(左二)陈丕显(右二)杨成武(右一)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合影。
刘亚楼上将陪同外宾观看飞行表演。
1964年2月,李天佑(前右1)、彭绍辉(前左1)、王新亭(前左2)、三位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率总参机关干部到空军机关大院参观学习,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前左3)正在介绍有关情况。后右1为孙毅中将,后右2为刘少文中将。
1955年9月授衔后,红二十五军同班战友,刘震空军上将、韩先楚上将与老班长陈先瑞中将合影。
刘亚楼司令员接见荣获军功的基层连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