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的一天,老干部张鹤亭找到老朋友华国锋,对他问出了这样一句话:“后来你为什么不当中央主席了呢?”
对于走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永恒的疑问。随着1981年6月,时任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的辞职,华国锋也放弃了最高的权力。
在顶峰时急流勇退,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所以,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民间,都有很多人在不停地猜测着。
那么,面对好友的疑问,华国锋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他和汪东兴的先后辞职,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这还要从两个人和毛主席的关系说起。
汪东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独特的人物。他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参加过农民运动,在1932年加入了红军。
他几乎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以后的所有战役,但是并没有能在战场上充分证明自己。
相比起那些冲锋陷阵的悍将,他的头脑中少了一分机变,因此战场表现一般。在长征之后,他更多地从事了一些管理工作。
他在福利院、医院担任过政委,也在文工团干过,但是成绩总是算不上突出。
1945年7月,汪东兴被调入社会部三室当副主任,开始从事保卫工作。
而这次工作调动,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汪东兴虽然短于机变,但是却有着极端细心的优点,干保卫工作极为合适。也就在这一时期,他和毛主席的关系开始密切了起来。
在解放战争中,敌人大将胡宗南曾经带着几十万部队进犯延安。为了拖住敌人,毛主席以自身为诱饵,在陕北的山区之中转战,迟迟不肯前往更加安全的华北一带。
此时,汪东兴带领少量警卫部队,一直不离毛主席左右。他的保卫工作,总是能安排得周密而又充分。
虽然这一路上非常辛苦,但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始终没有为安全问题发过愁。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汪东兴在完成保卫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战斗,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
在王家湾战斗中,汪东兴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率领小股部队, 对敌人发动了一次奇袭。他自己也没想到,干了保卫工作,反而在战功上有所提升。
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进驻西柏坡之后,汪东兴的作用更加凸显了出来。当时的国民党特务非常猖獗,经常以中央领导人为主要刺杀目标。
汪东兴用手里那少量的部队,将小小的西柏坡守得如同铁桶,敌特根本无法靠近。
1949年3月,随着北京的和平解放,中国革命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柏坡太小,无法承担首都的工作。
于是党中央决定,进入北京这座大型城市,在那里指挥全局。从西柏坡到北京城,这是一段三百多公里的路。
汪东兴一马当先,坐着一辆吉普车,为后面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开路。一路之上,他的眼睛警惕地看着身边的一切,唯恐出什么意外。
之后,不管是毛主席住在双清别墅,还是菊香书屋,身旁总是有汪东兴的身影。
多年的相伴,让汪东兴和毛主席之间,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亲情的感情。在毛主席的心里,汪东兴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
1958年,出于让干部外出体验的需要,汪东兴被调离北京城,去江西农业厅担任农垦厅厅长。
按照国家规定,干部的任期一般都是四年。但是,刚刚过了一年多,毛主席便急匆匆地将汪东兴调了回来。
原来,毛主席察觉到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向地方干部索要财物的事情。
毛主席对此深恶痛绝,但是又不信任别人来处理此事,于是便特地将生活作风优良的汪东兴调了回来。
汪东兴也的确不负众望,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将相关情况调查清楚,并责令有该行为的人进行退赔。
从此后,毛主席对汪东兴更加信任,甚至连部分机要文件都交给他管理。汪东兴也深深地为主席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生命的明灯。
相比起汪东兴,华国锋与毛主席之间的种种,少了一份同志的友谊,但多了一份奖掖后辈的赞赏和提携。
华国锋原名苏铸,山西省交城人。他是在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的,有感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这几个字的决绝,将名字改为华国锋。
他虽然参加过游击队,但是并没有参加过太多的战斗,更多的工作是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
他在山西交城县担任救国联合会主任,以及县武装大队政委。
在解放战争中,华国锋以“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精神,积极发展民兵武装,和山西的国民党军队抗衡。
他通过非常细致的工作,不断向晋绥军宣讲党的政策,争取了不少有心弃暗投明的敌人。
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他深入到贫农、雇农当中,不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制定他们真正需要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此时,年仅28岁的华国锋,被调往湖南省湘阴县担任县委书记。
湖南省是毛主席的家乡,所以华国锋对自己的新职务非常重视,继续以自己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他在主管农业期间,非常关心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他还非常善于做医疗、教育和统战工作,和很多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都是不错的朋友。他非常善于倾听这些人的意见,尽量以最大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做好地方的工作。
华国锋与毛主席的相识,是在1953年。
当时,毛主席在回湘潭老家的途中,火车暂时停靠在株洲。毛主席非常关心地方上的工作,于是便决定让几个主要干部来自己这里汇报。
时任湘潭县委书记的华国锋,借着这次机会来到了毛主席面前,向他汇报湘潭农业互助组、血吸虫病防控等情况。
毛主席在倾听之余,还问了一些湘潭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现状。这些东西,华国锋了然于胸,因此回答的时候非常流畅。
毛主席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笑着对他说:
“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受到这次见面的鼓舞,华国锋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卖力。他非常注重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群众同甘共苦,从来不搞虚假的东西。
毛主席非常赞赏他,曾经评价他:“讲老实话,是个老实人。”而华国锋,也以自己更加耀眼的工作成绩回馈毛主席。
1971年,华国锋被调入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
在当时的那场政治风暴中,华国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屈从于任何的派系。对于当时的极“左”思潮,他也进行了有力的抵制。
他协助周总理,主抓全国的农业工作。他非常重视科学育种,重视农村生产队的建设。
在那个工农业饱受打击的年代,他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表现优秀,在1973年以后,华国锋开始被当作周总理的接班人来培养。
在1975年周总理病重之后,他几乎接手了国务院的一切工作,从工农业生产到外交莫不如此。
毛主席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曾经让人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办事,我放心”。
1976年年初,周总理与世长辞。此时,毛主席为自己培养的两位接班人,也接连出现问题:王洪文的水平不行,而且性格懦弱,没有原则,因而被否定;
而邓公,与毛主席在某些问题上意见相左,也失去了他的信任。此时在中央,还有能力主持工作的,仅剩下华国锋一人。
于是,他不得不撑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有工作。虽然任务艰巨,但华国锋仍然努力将事情做到了最好。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溘然长逝。华国锋根据当时的情况,继任成为了中央主席。
因为周总理和朱总司令此时都已去世,他们的职务无人接替,华国锋只能也担负起了他们的工作。
就这样,华国锋成为了新中国唯一一位集党、政、军所有权力于一身的领导人。甚至可以说,他比毛主席的权力都要大。
然而此时,潜藏在中央的一部分野心家开始冒头。在如何处理毛主席遗体的问题上,有些人借机为难华国锋,指责他损坏了主席遗体。
为了堵上他们的嘴,华国锋费了很大的力气,完成了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工作。但是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回合,日后的考验仍然会非常严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华国锋决定与汪东兴和叶剑英联手,以霹雳手段,解决了那些野心家。
10月6日晚,他们几人统一行动,将那些人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次行动,扫清了之前很多年的政治阴谋,让新中国拨云见日。
这之后,华国锋稳定了自己的权力基础,而汪东兴也成为了党中央的副主席。两人组成了“华汪体制”,让国家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但是,两人之后的表现,却让人有些失望。
华国锋与汪东兴,其实是一类人。他们对工作尽心尽力,有着非常良好的执行力。但是,他们在策划和决断能力上,是有所不足的。
在全国的经济会议上,华国锋多次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由于其位高权重,他的计划被强行推进,结果造成了不小的问题。
同时,在外交问题上,华国锋和汪东兴也没有任何建树。
华国锋虽然已经接受外交工作很长时间了,但是受限于自己的眼界,他并没有很成熟的外交战略。这就让他在工作中有些捉襟见肘。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也都做得并不算好。
华国锋和汪东兴,都是毛主席最为亲密的人,自带一种对他的崇拜。而这种崇拜,也充满了盲从的意味。
两个人都认为,虽然毛主席已经故去,但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仍然要按照毛主席的方式来。
同时,为了强调毛主席的权威,他们还提出了“两个凡是”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干扰下,他们对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老干部的名誉等问题很不热心,国家的整体情况,仍然和过去几年差别不大。
汪东兴甚至公开批评邓公“有问题”,阻止其复出。这些问题,让那些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和全国的人民都失望不已。
1979年,向来敢说敢干的陈云,在一次生活会议上公开批评了汪东兴。
他说道:“汪东兴同志的思想已经落后了,由他来继续担任中央领导职务,是不适当的,全党都不会答应。”
他的发言,立刻得到了大多数领导干部的附和。
在这种情况下,“华汪体制”已经很难再维持下去了。
于是在1980年,汪东兴正式提出了辞职。而一年之后,华国锋也向党中央递交了辞呈。
对于自己的辞职,汪东兴的态度是比较率直的。
他多次向别人提起:“我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要照顾大局,不能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相比起来,华国锋的态度,则显得有些讳莫如深。
他在辞职之后,虽然仍然参加国家的大部分活动,也会参加重要的会议,但是总体上来讲,已经是深居简出了。对自己辞职的原因,他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正如开头的表述,在2002年,他的老朋友张鹤亭前来拜访。
在谈话间,张鹤亭很直白地问道:“后来你为什么不当中央主席了呢?”
这一次,华国锋没有保持沉默,他回答道:
“我兼职多,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是我的身体不好,经常闹病,支持不过来。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辞掉了所有的职务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从这个回答中可以看出,华国锋对这件事,仍然不愿意多谈。
如今,很多人仍然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一些外国的恶意媒体,也仍然在以此事为把柄,不断地兴风作浪。
但是,不管原因到底是什么,华国锋和汪东兴,都对国家有过大功,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而他们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只能说,人都有他各自擅长的东西,华国锋和汪东兴,并不适合他们的新职务,这恐怕就是他们先后辞职的最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华国锋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8-03-20]
2 王沪宁: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