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6月,此前嚣张得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以至于不得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主动要求进行停战谈判。
然而,即便是美国主动提出进行停战谈判,这场谈判进行得依旧异常艰难,谈判持续了2年零17天,双方几乎是边打边谈,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谈判尚未开始,毛主席就预料到了此次谈判的艰难之处,为此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钦点了两位“大将”参与朝鲜停战谈判,一个是坐镇的李克农,另一个是作为辅助的乔冠华。
乔冠华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确实不俗,两人在朝鲜停战谈判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促成了朝鲜停战谈判协议的最终签字。
然而,朝鲜停战谈判结束后的第一个中秋,在庆功会上,乔冠华喝得醉醺醺。
就在众人一个不注意的时候,他突然神色一变,摔了手里的酒杯,一脸不忿地说出了一句对李克农不敬的话。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叫来乔冠华,将他大骂了一顿!
朝鲜停战谈判开启
二战结束后,美国刚刚确立了其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急需一个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
就在这时,朝鲜战争开始了。
朝鲜战争
美国认为这正是自己的机会,于是急匆匆带着“联合国军”跑到朝鲜掺了一脚,想要速战速决结束这场战争,向世界宣告美国的拳头有多硬,同时也有利于其稳固在远东的南韩防线。
让美国没想到的是,原以为刚建国不久,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的中国会隔岸观火,谁料在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下,中国却做出了出兵支援朝鲜的大胆决定。
中国向来秉持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对我国造成了巨大威胁,这才是我国会主动参战的根本原因。
此前美国没想到中国会出兵支援朝鲜战争,因为中国的加入,原本想要速战速决的“联合国军”一时间陷入了战争的泥潭,美国也难以脱身。
自从中国参战后,朝鲜战争的局势就得到了快速扭转。
原本一个多月就打到了鸭绿江边,差点把朝鲜都攻占下来的美军,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用5次战役赶回了“三八线”附近,使得美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才不得不主动寻求停战谈判。
中国和朝鲜经过协商后,最终决定同意进行停战谈判,为此中国方面由毛主席亲点,派出了李克农和乔冠华等人赴朝参与谈判。
毛主席为什么要派这两人参与如此重要的朝鲜停战谈判?
首先是李克农,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在抗战时期,他是我方的“情报之王”,同时还负责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工作,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刺杀任务,保护了毛主席等人的人身安全。
李克农曾经参与过西安事变后的艰难谈判,成功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使得全国从内战逐渐走向了全面抗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克农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克农还曾经参与了历史上重要的重庆谈判,经过这两次艰难谈判的历练,李克农在谈判方面积累了大量重要经验。
再加上李克农在情报方面的出色表现,以及对党坚定不移的忠诚,毛主席最终才选择由他作为我方谈判代表团的总指挥。
李克农性格稳重、领导力强,而且在搜集情报方面很有一手,由他坐镇朝鲜停战谈判,毛主席才能安心。
乔冠华作为毛主席亲点的第二人,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同样不可或缺。
他是新中国的第一批职业外交家,熟知外交事宜,而且本人才华横溢,笔杆子尤其出众,就连周总理都对他寄予厚望。
乔冠华的才华,让他在我党中很有知名度,选择他去参与朝鲜停战谈判,也是毛主席深思后的决定。
在朝鲜停战谈判中,李克农和乔冠华,果然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李克农坐镇稳人心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正式开始。
李克农在谈判中起到的是幕后指挥作用,并不出现在谈判会场上。
根据李克农的事前估计,这次谈判中双方肯定会存在许多分歧,谈判很可能会出现进展不顺的情况。
事情果然和他想的一样,谈判刚开始,美国和南朝鲜方面就表现出了高高在上、充满敌意、拒不合作的姿态,并且在军事分界线的确立一事上与我方产生了严重分歧。
我方提出合理要求,提议以三八线为基准建立军事分界线,结果这一提议遭到了美方的坚决拒绝,谈判很快陷入僵局。
当时,谈判桌上双方皆是一言不发,每个人都竭力保持沉默镇定的姿态,等着对方的妥协。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克农早有准备,只见他面色不变,拿过一张纸写下了三个字递给离开谈判会场前来求助的联络官柴成文。
这张字条上只写了三个字,那就是“坐下去”!
有了李克农在幕后坐镇,最终我方在这场谈判中稳住了自己的姿态,直到谈判僵持持续了132分钟后,美国首席代表终于还是最先坐不住,主动提出了暂停谈判。
在谈判中,李克农稳得住的心态,给整个谈判代表团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得众人在随后的诸多谈判中都保持住了立场,稳定住了心态,没有被美方牵着走。
李克农不仅稳得住,而且还有着很强的领导力,善于团结队伍中的每个人,帮助冲突双方化解矛盾。
朝鲜停战谈判持续了2年多,在此期间,代表团的很多人在高压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会。
面对这一切,李克农以强大亲和力与说服力,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让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对他信服有加。
在谈判进行中,朝方的首席代表南日将军与乔冠华发生了分歧。
南日将军受过大学教育,平日里自视甚高。巧了,乔冠华的脾气、性格与他相似!
这两人一接触,很快就不对付了,随后李克农分别找了两人谈话,最终促使两人握手言欢,并且此后双方居然一直都相处和谐,配合默契,实在是令人惊讶。
乔冠华平时最常说的就是团结,在他看来,朝鲜谈判是一场艰难的“文战”,如果自己内部都相互争斗,互不团结,那么如何能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呢?
有了李克农的坐镇,我方的谈判团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连队伍中的朝鲜人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找到李克农寻求帮助。
所以说,李克农相当于一个坐镇的大将军,纵览全局,镇定自若,为朝鲜停战谈判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乔冠华机智洞察
李克农作为毛主席指定坐镇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指挥,其所作出的贡献自不必说,但在此期间乔冠华的表现同样十分不俗。
谈判现场
或许,也正因为乔冠华有才,并且在此次谈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才让他在后来感到不公,以至于酒后失言,对李克农说出了不敬的话。
乔冠华才华横溢,并且思维灵活,一些让其他人觉得困难的事情,由他解决往往就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停战谈判开始前,我方在开城已经做好了全面且周密的欢迎对方前来谈判的准备,但是为了维护我方在谈判中的主动权,我方不能表现得太过热情。
那么,怎么才能让对方了解到我方的准备,同时还不失礼貌,又不能表现得太过热情呢?
就在众人为此事焦头烂额的时候,乔冠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不直接通知对方,而是迂回地让我们的记者以目睹会前准备情况为名,发一篇新闻通讯或者巡礼。
乔冠华的这个办法简直绝妙,既不用降低姿态主动通知对方,又让对方顺利知道了我方的友好态度,为接下来我方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打下了基础。
乔冠华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对于朝鲜战争的局势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能够透过表象洞察到对方的真实情况和态度,并以此制定谈判计划。
1951年12月,我方在谈判中提出双方遣返全部战俘的建议,结果遭到美方的强烈拒绝。
为此,美方在战场上继续发动攻势,并于次年10月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想要迫使我方答应对方的不合理要求。
然而,我方并没有因为美方的强硬态度吓倒,既然不想谈判了,那就继续打!
1953年2月,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变化,毛主席和周总理认为,我方或许可以先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主动提出恢复谈判。
然而,乔冠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在分析了美国当前在战争中的现状后,认为“一动不如一静”,我方有底气拖下去,而美方却不一定能坐得住。
乔冠华的看法最终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肯定。
1953年2月22日,美方终于坐不住,主动提出双方先互相遣返伤病战俘。
自此,双方谈判局面再次发生变化,谈判很快又得到了恢复,然而双方的矛盾和分歧依然不少,谈判进展依旧不顺利。
1963年6月25日,乔冠华针对朝鲜战争问题发表演讲,表示“我们是能够胜利的,而且已经胜利了。”
乔冠华果然富有远见,演讲结束后才一个月,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协定签字仪式正式举行,我方在谈判中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历时2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最终以美方的妥协落下帷幕。
乔冠华在朝鲜谈判中,同样拥有不俗表现,展现了出众的能力和富有洞察力的眼光。
恃才傲物终犯错
然而,乔冠华虽然有才华,但也正是因为他太有才,以至于有了一个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
乔冠华很快就为自己的这个缺点付出了代价。
朝鲜停战谈判胜利结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乔冠华因为喝醉酒吐露真言。
他不仅怒摔了酒杯,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还趁着李克农不在场,直接气愤地说:
“我辛辛苦苦给毛主席写的报告,凭什么都是他一个人签名!”
乔冠华这一番怨气发言,直接让周围的众人都有些尴尬,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大家都看得出他是喝醉酒失言了。
然而,朝鲜停战谈判中,李克农的贡献不可磨灭,受命前去参加谈判的时候,李克农是带病上场,甚至在谈判中还多次面临生命危险。
即便如此,李克农依然坚持了下来,并且在谈判中成功发挥出了幕后指导者的作用,为谈判的最终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周总理听说此事后很是生气,他当然知道乔冠华有才华,在朝鲜停战谈判中也做了不少事情,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可以对李克农出言不敬。
周总理原本对乔冠华很欣赏,也愿意重用他,然而这次周总理却没有纵容乔冠华,而是把他找来,狠狠训斥了一顿,说他“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话可谓是很重了。
为了让乔冠华改掉这个问题,周总理不仅狠狠斥责了他,还让他对此事写一份检讨,并且他亲自去向李克农道歉。
或许是见到事情闹大了,乔冠华此时也非常后悔,他找到李克农的时候,一边道歉一边流下了愧疚悔恨的泪水。
本以为李克农会因此讥讽他一番,没想到李克农对此事并不在意,甚至还真心给了他一个忠告:
“这事我早知道了,你眼里没几个人,要吃大亏的。”
乔冠华虽然因为这件事遭到了周总理的斥责,但是这件事对他却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工作中的乔冠华
直到李克农去世后,乔冠华无意中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得知乔冠华被周总理斥责后,李克农曾经暗中找到过周总理,表示自己已经原谅了乔冠华,希望组织不要对乔冠华进行处分。
乔冠华得知此事后,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十分悔恨,同时也更加佩服李克农的为人,对于他的过世感到由衷地悲痛。
李克农和乔冠华都是我国难得的人才,只不过相对于才华外露的乔冠华,李克农却是不露锋芒。
李克农的大气和谅解,让乔冠华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自此以后每当他忍不住再犯老毛病时,都会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这件错事,以及李克农对他的忠告。
经过此事后,乔冠华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收敛了许多,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高傲了。
后来,乔冠华凭借着自身的才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颗闪耀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