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历程中,毛主席曾在北上前叮嘱叶帅,一定要把三个人带回来。这三位人物对于中国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他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毛主席如此重视他们?
第一位是曾希圣。
在军委二局,作为我党我军的主要技术侦查情报部门,自1931年由毛主席和朱老总创立以来,便承载着获取敌方情报、为我方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的重任。在长征和抗日战争期间,二局全体官兵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党和军队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主席对二局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当时初建时他特别强调要叶剑英将军带领二局全体人员安全撤离,至少确保三人安全脱险,这三人将成为二局未来重建的核心力量。其中,曾希圣作为核心成员之一,他的身份和背景尤为特殊。
曾希圣生于1902年,是我军高级指挥员曾中生的弟弟。早年受到新思潮和新文化的熏陶,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完成师范学校学业后,他选择了投身黄埔军校,深入学习军事理论,积极参与北伐战争,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七一五事件后,他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汉口的地下工作生涯,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随后,他被派往河南担任政治教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干部。
1929年,他进入唐生智部队担任少校参谋,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第二位是曹祥仁。
曹祥仁在1914年生,出身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幼年时期,他就历经了无数困苦与挑战,4岁丧母,9岁又丧父,他的童年可谓是颠沛流离,令人心疼。然而,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打败他,为了求生计,他为人放牛、做帮工,坚韧不拔地努力生活。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亲戚的资助,勉强完成了初小学业。
1929年鄂东南农民起义的烽火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次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踏上了坚定的革命之路。1931年,曹祥仁进入无线电训练班,他表现优异,仅9个月后就被升任为班主任,并后来担任了支部书记等重要职务。
1932年,他被调至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谍报科,从8月开始与曾希圣紧密合作。到了次年的5月,他已经成为二局破译科科长,肩负着重要的破译任务。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合之前,他在曾希圣的领导下,成功破获了大量敌军密码,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三位是邹毕兆。
邹毕兆与曹祥仁年龄相仿,1930年成为了红军的一名战士。相较于其他二人,他的经历似乎更为简单,但却同样充满了坚韧与奉献。在军委二局中,他曾担任曹祥仁的副手,协助破译敌军密码。无论是在苏区的反围剿还是在长征途中,他都多次成功破获敌军的重要信息,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也荣获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颁发的红星勋章。
这三位杰出的破译专家,他们的存在不仅仅为军委二局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为我党我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并称为“破译三杰”,是二局的灵魂人物。毛主席深知他们的价值,因此特别叮嘱叶剑英要确保他们的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