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直播卖空50万豆皮 90后村支书爆改小村庄

在苏北平原的淮泗村,90后村支书李浩用一部手机、一口"快嘴",让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冲上抖音热榜,单场直播卖出50万农产品,甚至被央视专题报道。


这位被网友戏称"说话像机关枪"的"小 李书记 ",不仅让村民人均增收超20万元,更揭示了新媒体时代乡村振兴的破局之道——对于同样坐拥洪泽湖水产、泗洪大米等宝藏的泗洪人,这场"流量风暴"的启示远超带货本身 。



当李浩穿着工装裤在豆腐坊吆喝"老铁下单",在田间地头调解村民矛盾时,他打破了传统干部"正襟危坐"的刻板印象。通过"村干部+段子手+产品专家"三重人设,他将基层治理日常变成连续剧。

小李书记的直播间不只是卖货场,更是乡村资源整合中枢。

根据直播数据调整农产品结构,开发豆腐、豆皮、辣条等"倒头牌"品牌。

全链条赋能:建设含培训、物流、品控的助农基地,把直播间变成"云端合作社。

给泗洪的启示

当流量回归土地,乡村振兴需要 “双向奔赴”。小李书记的故事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 “流量狂欢”,而是需要将互联网思维扎根于泥土之中。泗洪若能以 “红色党建” 为引领,以 “数字赋能” 为抓手,以 “人才振兴” 为支撑,定能将 “网红效应” 转化为 “产业效能”,让 “流量密码” 真正解锁乡村的 “共富密码”。

正如李浩在苏电院"海棠讲坛"所言:"农村工作需要破壁出圈的勇气"。此刻,泗洪的乡村振兴剧本,正等待更多"小李书记"来书写。

乡村振兴不是 “逃离土地”,而是 “用新方式拥抱土地”。泗洪坐拥洪泽湖湿地、蟹稻共生、酒都文化三大王牌,缺的从来不是资源,而是把 “泥土味” 变成 “潮流范” 的勇气。

期待泗洪的田间地头涌现更多 “小李书记”,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在数字时代书写属于洪泽湖畔的 “鱼米之乡” 新篇章!

互动话题:

你觉得泗洪哪个乡镇

最有潜力成为 “下一个淮泗村”?

评论区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