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在长沙市一中校园,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毛泽东19岁在长沙市一中求学时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
这篇文章,成为长沙市一中学生必习之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也成为该校文化的基因。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当国文教师柳潜看到这篇文章后,分外高兴,在文后写下赞语:“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时光穿越百余年,培养“伟大之器”,仍然是长沙市一中的不懈追求。采访时,谈起一中学生的特质,众多教师的话语里,都透露着一股豪迈之气,且关键词总是与“大”分不开:大格局、大追求、大视野、大胸怀、大气象……
事实也是,在长沙市一中百余年铿锵的足音里,在风声、雨声、读书声谱成的壮怀激越的动人乐章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迈,一代宗师周谷城博大精深的学问,还有符定一、徐特立、袁仲谦、杨昌济、舒新城、黎锦熙等一时俊彦,他们之大格局、大追求,足以让长沙市一中在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0万余名校友充分说明,一中人的精彩,在于始终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脉搏。”学校党委书记宋健平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作为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省属示范性高中,必须继续勇立时代潮头,切实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要有大格局、大追求,说到底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培养?自1992年以来,长沙市一中就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四个维度,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四维框架”,并先后以4个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行动研究,不断丰富内涵、优化课程、拓宽途径、提升实效,经过30余年的深入推进,到现在,该校“大德育”体系已愈发成熟。
身心筑基:树健全人格
2024年11月23日,从浙江省江山市传来一个消息:长沙市一中健美操队在2024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中,以优异的表现勇夺青年组三项桂冠,分别是五人操第一名、有氧舞蹈第一名和有氧踏板第一名。
拿下全国冠军,对长沙市一中健美操队来说,已经算不上新鲜事。自2009年以来,该校几乎每年都会获得全国冠军。截至2024年底,长沙市第一中学健美操队有国际级运动健将2人、国家级运动健将26人,在国际级别比赛中共斩获4金4银4铜,在全国比赛中共斩获76金16银8铜,在湖南省内赛事中共收获87金15银4铜。
但记者采访健美操队教练郭莎莎时,她却闭口不谈比赛获奖的辉煌成果,而是兴奋地谈起了自己独特的执教理念:“每每有时间,我都会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聊上一会儿。从习惯到行为,从说话到做人,从启发到训教……教会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认识自己。要让他们知道,健美操不只是一种难度动作,经历磨炼不只是为了取得成绩。专业的突出魅力之一,是促使运动员通过各种学习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有思想、有品质、有技能的高水平运动员。”
郭莎莎说,她崇尚“教体合一”的教育理念。队员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会有助于健美操水平的提升;反之,健美操能取得好成绩,同样能促进文化成绩的提升。
郭莎莎“教体合一”的教育理念,其实也是长沙市一中秉持的教育理念。走进长沙市一中,都会发现操场墙壁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羿莎说,精神和体魄是一个人之两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身心健康一体教育,势在必行。”
身体健康,必重视体育。校长羿莎告诉记者,长沙市一中自建校以来,始终将体育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首任校长符定一在《告诸生举行远足文》中提出:“徒步观山水……锻炼身体,体育也;发摅心性,德育也;扩充知识,智育也。”这一理念奠定了学校“体教融合”的基础。抗战时期,学校迁至涟源,即使条件艰苦,仍用木头搭建单双杠供学生锻炼,展现了逆境中坚持体育的毅力。“1937年的时候,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就强调每个学生要参与一两个校运会项目。”
110多年来,长沙市一中崇尚体育的传统深深植根于校园文化中,并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特色活动及教育理念传承至今,并注重以竞技体育为引领,以全民体育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特别是2006年,个别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让学校意识到学生体质下滑问题,逆势加强体育课程,将武术纳入必修课。高一年级学习武术操和少年拳,高二、高三开设拳术和器械选修课,男女分班教学。
现在,长沙市一中高中三年全学段开设体育课程,实施体育模块化教学,搭建了足球、羽毛球等七大类体育课程,打破行政班级界限,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项,组建篮球、足球、击剑、散打等十余个体育类社团,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高考前两天仍有体育课,就连高考结束后的当天,都有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体育教研组组长李阳说,长沙市一中高一开设体育必修基础课程,高二开设体育选修专项课程,高三则回归建制班教学,确保每个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数十年来不间断。”
“无体育,不青春。无体育,不一中。”“全员文体”已经成为长沙市一中的现实写照。每天,在长沙市一中校园里,短跑赛道上,同学们如离弦之箭,奋力冲刺,追求速度与激情的极限;长跑途中,他们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用毅力与汗水书写着青春的故事;跳远选手轻盈跃起,展现着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实心球运动员凝神聚力,奋力一掷,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落向远方……
身运动,心精彩。体育运动发展学生的阳光个性,锤炼意志,塑造坚毅品质。“运动能让人释放压力,刺激身体产生多巴胺和内啡肽,因此,爱运动的人,一般不会有心理问题。这也是一中学子心理问题少的重要原因。”李阳说。
这不仅是李阳的经验之谈,也是实践之果。一个学生在排球比赛失利后反思道:“我们既要能享受掌声,更要能承受失败的落寞。”一个学生这样回忆篮球赛训练:“我们5个人每天中午顶着烈日,晚上踏着星河,驰骋在球场上,即使汗流浃背,即使打到手痛,也没有放弃,这大概就是青春吧!”
当然,身心健康,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剧的今天,它还需要专业、系统的心育来加持。
长沙市一中在这方面有着超前的眼光。早在2003年,学校率先在全省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通过科学、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优化心灵,使学生能适应环境、控制情绪、承受挫折,培养独立、坚强、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长沙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丰富多样的,其举措涵盖课程建设、资源整合、活动创新。学校创新开设了心理集市、心理漫画创作比赛、心理剧展演、心理电影赏析、心理辅导等活动,营造了温暖有爱的氛围,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开心灵、自由呼吸、真诚交流、向阳生长,展现生命的气象万千,成为立体、鲜活、拥有韧性的个体。
“时光飞逝,我不再是个婴儿。成长的我开始怀疑,真正的‘我’究竟是什么?于是,我按照地图指示,踏上了寻找‘我’的旅途。最后我才发现,这生命旅途中的一切,塑造了真正的我。”
“人生总要求我们扮演好许多角色。到头来,最重要的,其实是‘扮演’好我们自己。”
这是来自该校心理漫画大赛作品上的一些话。该校心理漫画创作大赛深受学生欢迎,每次大赛学生参与度达90%以上。
“心理漫画里隐藏着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够引导创作者正视内心,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心理学教师赵靖说,心理漫画通过鲜活的图像和生动的情节,帮助人们表达和处理复杂的情绪,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高三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高考的压力,犹如一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如何帮助他们松一松紧绷的弦?长沙市一中有许多有效的实践。
比如研学。高三去研学,有时间吗?有必要吗?“刚进高三的时候,学生是充满力量的。等过完年,高考近了,他们又期待又害怕,这时他们内心的力量可能没那么充足了。这个节点上进行研学,能够让学生在走出去放松的同时,再次激发斗志。”赵坤兰介绍,近10年来,每年4月,学校会组织高三学生到韶山研学,“希望学生从伟人的生平经历中汲取能量。”
比如考前减压。高考临近,帮助高三学子摆脱困扰、放松心情,长沙市一中深入调研学生需求,开展考前团辅活动,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从备考压力中暂时解脱,共同分析高考决胜要素,探讨考前放松技巧,调整心态。
除了正儿八经地支招,长沙市一中还会为高三学生精心准备一场既放飞心情,又激励人心的团体拓展活动。在“同舟共济”“鱼跃龙门”“气球大战”“放飞梦想”等趣味游戏中,高三学生充分地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正视梦想,获得前行的力量。
在构筑心理防线上,长沙市一中突出全员都是“守门人”。羿莎说:“教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守好学生心理安全之门的重要一员,长沙市一中强调全员育人,大力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全员心育团队、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和朋辈辅导员团队等四支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心理育人综合素质。”
长沙市一中也一直在践行“首遇责任制”,明确了每一位教职工在第一个遇到事关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的偶发事件时,都负有第一时间制止不良事件发生、引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及时报告直至安全移交给相关责任人等责任。
2020年的一天晚上,保安定时巡逻的时候,在学校的半亩方塘发现一个女生情绪特别激动,一直在哭。保安马上过去询问,并把她劝到传达室。路过的化学教研组长张中华看到了哭泣的女生,主动把她带到操场,听她讲事情的原委。原来她违纪了,被老师批评了。讲完之后,女生的情绪慢慢平复,张中华给了她一些建议,让她自己做决定,还给她买了一杯奶茶。女生就开开心心地回教室去了。事后,该女生说:“我们学校有一个天使般的张老师。”
“在一中,每个教职员工都知道安抚、守护学生是他们的责任,每个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心理教育经验。”彭健说。
当然,班主任的角色特殊,无疑是全员育人的关键。长沙市一中要求班主任通过建设友好的班级环境来“养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润心”、开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来“慧心”、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来“凝心”、坚持每天的体育运动来“健心”、进行“走心”的谈心谈话来“舒心”、指导家长智慧陪伴来“护心”等途径,自觉地将心育融入“五育”,融入日常管理,构建班级风气好、学习氛围浓、凝心聚力强的师生成长共同体。
2025年元旦节,高三班主任周子珺就组织了一次特别的主题班会。“我收集了每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照片,让大家猜猜照片里的人是谁。这次班会的主题是‘成长的轨迹’,希望以此勉励大家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习斗志。”
据了解,2014年,长沙市一中获评为长沙市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并于2015年获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接待了来自广东、福建、贵州、甘肃等多个省(区、市)的兄弟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并先后帮促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等8所学校完成了市级心理示范校的创建任务。
“高中阶段孩子处于人生成长关键阶段,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复杂的身心发展协同挑战,高中三年,很大可能影响其未来三十年,给孩子一个健全的身心与人格,不仅对于孩子个人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国家未来同样意义重大。”宋健平这样总结道。
来源:湖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