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45岁的李鸿章看到母亲的脚露在轿帘外,赶紧低声提醒道:“娘,您把脚收回去。”没想到李母一脚踢开轿帘,怒斥道:“不孝的东西,你老子都不嫌我脚大,怎么就你嫌我脚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即可观看,感谢您的支持!
湖广总督府门前,一场不同寻常的争执正在上演,总督大人李鸿章恭敬地守在轿旁,却因一句提醒母亲遮掩天足的话语,惹得老太太大为光火,这位威震朝野的重臣,此刻只得连连叩首认错,这看似寻常的母子纷争背后,却蕴藏着一个清代家族兴衰的传奇故事。
这要从一个寒冬腊月说起,某年隆冬,医者李殿华归家途中,听闻婴儿啼哭,循声寻去,在路边发现一名染患天花的女婴,当时社会对天花患者避之不及,这个不幸的女婴显然是被遗弃了,李殿华心生怜悯,将其抱回家中悉心医治,这个被命运捉弄又得到垂怜的女婴,就是日后的李氏。
天花虽然治愈,但在李氏幼嫩的脸上留下了累累疤痕,所幸李家并未因其容貌而另眼相待,依然将其视如己出,因家境清贫,李氏自小便没有裹脚,在那个以“三寸金莲”为美的年代,她的天足无疑是不合时宜的,然而,这双天足却让她能够自由活动,承担起家中大小事务。
李殿华的小儿子李文安与李氏青梅竹马,日久生情,李文安不嫌弃李氏的容貌,更欣赏她的勤劳能干,这段姻缘得到了李殿华的支持,养女就此成为儿媳,婚后的李氏,用她的智慧和勤劳开启了李家兴盛之路。
在李氏的持家之道中,严格管理是一大特色,每日要儿媳妇们报账,事无巨细都要记录在册,她深知持家重在节俭,断不可奢靡逾矩,正是这种严谨的治家方式,为李家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为子女的求学之路提供了保障。
更为难得的是李氏的教子之道,她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不惜倾其所有供养子女求学,每到饭前,她都会给孩子们讲述为官之道,告诫他们要心怀天下,报效国家,她常说:“位至极品,也要戒骄戒躁,”这些朴实无华的教诲,为李家子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品格基础。
在李氏的培育下,李家子女皆有所成,其中最为显赫的当属李鸿章,位极人臣,成为晚清重臣,长子李瀚章也官至两广总督,其他儿子也多位居要职,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无一不为李家增光。
随着子女们的显达,李氏的晚年可谓福寿双全,朝廷特赐“松筠益寿”匾额,以褒扬其教子有方,然而,生于寒微的她始终保持着朴素本色,即便贵为总督之母,她仍以那双天足为傲,从不以此为耻。
李氏八十三岁辞世,朝廷连发谕旨,赞其“秉性淑慎,教子有方,”她的一生,从被遗弃的女婴到德高望重的贤母,从寒门女子到名门望族之母,谱写了一曲传奇人生,她用那双未经裹缠的天足,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
细究李氏的成功,既有命运的垂青,更有其过人的智慧,她深谙持家之道,既能严格治家,又懂得教子成才,正是这种完美的智慧结合,才造就了李家的显赫门第,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族兴衰的缩影,更展现了清代母亲形象的典范意义。
信息来源:磨店出了个李鸿章,小小地方因此名扬天下.--2022-08-08 17:13·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