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时政类畅销书作家李松的最新力作《整治形式主义》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形式主义是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疾,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问题十分顽固、积习难改。今年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释放出要去虚务实,动真碰硬的明确信号。
《整治形式主义》一书全面、深刻地剖析了15种形式主义表现及危害,对形式主义进行了“众生相”式总览,并将形式主义的种种表象层层剥开,展现出其背后令人深思的原因。此外,本书以案释纪、案例典型,语言辛辣明快、通俗易懂、贴近实际,把政治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严肃性与生动性结合起来,分析深入透彻,可读性强,可以作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警示教育的实用读物,有助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在书中,作者以大量鲜活案例,展现了当代形式主义如何异化为一种精致的生存策略:个别官员醉心于搞“政绩式改革”,滥竽充数、劳民伤财;有些基层干部热衷于“痕迹管理”,用精美的台账代替实际工作;一些政府部门沉迷于“数字游戏”,用漂亮的数据掩盖真实问题……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些人和机构对形式与实质的认知错位。
然而,整治形式主义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纸禁令,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我们直面内心的怯懦与虚伪,摒弃那些习以为常的形式主义的生存策略,重新找回对真实价值的敬畏与追求。书中提出众多观点,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形式主义问题的关键和解决之道,帮助我们重建价值判断的标准,让实质重于形式,让内容超越表象。
作者李松
本书作者李松,云南蒙自人,2001年2月进入新华社工作,现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见长;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作品多数被《作家文摘》《中国剪报》《联合早报》等海内外报刊转载,多次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已出版《领导干部调研十戒》《不信东风唤不回》《牛栏关不住猫》《中国隐性权力调查》等25部著作。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整治形式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正如李松所说:“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反对形式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紧盯形式主义新动向、新表现,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入推进,久久为功。”
(于梦、钟千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