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虽然是出了名的常胜儒将,但他的一生嫉恶如仇,尤其对敢于叛变革命的人更是恨之入骨。
在他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的时候,曾指挥部队进行过多次的锄奸行动,消灭了一大批鬼子的汉奸走狗。
但当他麾下的主力团团长带着士兵投靠日本人以后,粟裕却表现的非常平静,并没有过多的追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突如其来的噩耗
1941年1月,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
此事发生后,举国上下都对蒋介石政府进行了声讨,儒雅谦虚的周总理更是当着记者的面痛斥蒋介石等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为了让元气大伤的新四军尽快恢复战斗力,延安党中央任命粟裕同志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负责苏中地区的抗日工作。
当时新四军队伍的士气很低,战斗力更是锐减,所以在面对鬼子报复性扫荡的时候,整个部队只能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
粟裕很清楚想要扭转这个局面,就一定好好的打几场胜仗。
于是他带着人亲自侦查地形,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
1941年8月13日,苏中军区对小鬼子的反击正式开始。
在接下来的42天里面,粟裕指挥部队一共发起了130多次进攻,消灭日伪军数千人。
这不但有利的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打击了小鬼子的嚣张气焰,也保证了新四军根据地的安全。
进入1942年下半年后,鬼子默契的和国民党部队休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新四军上。
如此一来,新四军面对的压力倍增,这让足智多谋的粟裕司令员都有些头疼。
当时新婚燕尔的粟裕几乎整晚都待在作战会议室,盯着军事地图寻找破局的方法。
在经过反复的推演后,粟裕确定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他把这个计划上报给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共苏中区党委以后,得到了上级首长的一致认可。
一切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进了起来。
1943年2月的一天,粟裕正在工作,师部的通信员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报告首长,汤团长带着部下投奔小鬼子了。”
通信员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彼时小鬼子正在调集重兵,对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发动全面的“清乡行动”。
而这个汤团长的驻地正是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他的投敌肯定会让四分区的门户大开,导致友军队伍伤亡惨重。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身为苏中军区司令员的粟裕竟然对此置若罔闻,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就挥手让通信员离开了。
粟裕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的冷淡,难道只是因为这个汤团长是他麾下的爱将,所以他就不准备过多的追究了?
汤团长
投敌者的身份
这个带领600人投敌的团长叫汤景延,最早是国民党的宣传干事,1927年因为和上级发生了争执,所以被赶出了国民党队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和国民党军统搞在了一起,曾在江苏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军事谍报处工作。
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经常接触当地的伪军和汉奸,跟他们之间多少都有一点交情。
1938年春天,他组织成立了海门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副总队长。
这支部队刚刚成立的时候,确实打了不少漂亮仗,所以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重视,被改编为江苏省保安第九旅第五团。
这个曾经的游击队副总队长汤景延,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少校副团长。
1939年的时候,早就相互看着不顺眼,谁都不服谁的各保安旅发生了火并事件。
参与其中的第五团被缴械,汤景延也受到了牵连。
只不过长袖善舞的他经过了一番操作后,不但没有被再一次革职,反而去了泰州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第二纵队,成了中校营长。
由于当时汤景延所率领的机炮营驻地和新四军相毗邻,所以一来二去的,他和新四军渐渐熟悉了起来。
在这期间,汤景延多次秘密的给新四军支援枪支以及各种药品,和新四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在新四军情报人员的不断游说下,1940年夏天,汤景延借着回乡的名义又一次脱离了国民党,加入了新四军。
汤景延弃暗投明后,粟裕还亲自见过他,两个人相谈甚欢。
在粟裕的安排下,汤景延前往反正的原伪保安第四旅孟宪平团任参谋长。
只当了七个月的团参谋长,汤景延就被重新调了回来,在粟裕指挥的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任职。
有了粟裕司令员的关照,汤景延成长的很快,打起鬼子来丝毫不含糊。
1941年秋天,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汤景延被粟裕放了出去,到地方上担任通海人民抗日自卫团团长。
汤景延没有辜负粟裕的信任,上任以后将海通自卫团经营的有声有色。
这让粟裕十分的高兴,在次年春天的时候,他亲自做推荐人,介绍汤景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毫不夸张的说,粟裕就是汤景延命中的贵人,要是没有他,汤景延是不可能走到这种高度的。
但会打仗并不一定看人也就准,在苏中抗战局势最紧张的时候,粟裕一手提拔的爱将竟然带着手下600人投靠了日本鬼子。
这不但让苏中地区新四军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也让粟裕这个司令员的威信受到了影响。
粟裕虽然嘴上表现的并不太在意,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但事后,他还是安排部队和叛逃的汤景延所部打了一仗,只不过双方谁也没有讨到便宜。
如此一来,不但小鬼子和汉奸们更加的重视汤景延,就连新四军内部也渐渐地传出了一些议论声。
甘受委屈的奇男子
“还要瞒多久啊,下面的人可都在议论,说你识人不明呢。”
新四军苏中军区的司令部中,老上司陈帅看着智珠在握的粟裕,忍不住打趣了一句。
粟裕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摇着头说道:“时机还未到,现在就让他暴露的话,我这一段时间的非议岂不是白受了。”
“不得不说你真没有看错人,汤景延这个同志确实不一般,身居虎穴临危不乱不说,还多次让敌人收编他麾下的阴谋破产。”
给老上司倒了一杯水,粟裕乐呵呵的道:“还不止呢,这段时间他给我们秘密送来了不少紧缺的药品,把后勤医院的院长给高兴坏了。”
就在新四军的两个首长谈笑风生的时候,假意投靠日本鬼子的汤景延正在和汉奸姜颂平勾心斗角。
姜颂平是鬼子的铁杆汉奸,很早之前就和汤景延认识。
这一次正是他主动联系汤景延,想要说服他叛变,这才让粟裕看到了将计就计的机会。
自从汤景延带着队伍投靠小鬼子后,鬼子就一直想要把汤景延的人打散,并往里面掺沙子。
负责执行此事的,就是这个铁杆汉奸姜颂平。
汤景延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和鬼子硬来,不然鬼子肯定会产生怀疑。
所以他一边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一边借机向小鬼子索要好处。
说实话鬼子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贪得无厌的人,因为越贪婪就说明这个人越好控制,越不是新四军派过来的卧底。
通过姜颂平,汤景延搞到了不少物资,这些物资被他以贪污的名义偷偷的都运到了新四军这里。
每次汤景延拿到实惠的时候,总是少不了要给姜颂平送上一大笔好处费。
这让姜颂平对汤景延非常的信任,多次在鬼子那里给他说好话。
这次姜颂平过来,是因为鬼子发下来的粮饷又到了,按照惯例,这些粮饷里面也有他的一份。
扯了半天后,姜颂平怀揣着几根金条,醉醺醺的挥手和汤景延告别。
看着狗汉奸上车离去,汤景延回到屋中嫌弃的丢掉了桌上对方喝过的茶杯,冷哼一声道:
“老子再忍你两个月,到时候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
1943年9月下旬,粟裕一直苦等的时机终于到来。
他派人把一封密信送到了汤景延的手中,让他按照之前早就计划好的行动方针开始发起武装暴动。
收到总部命令后,汤景延让政委顾复生做好了部署,全团都进入到了临战状态。
9月29日晚间,汤景延以商讨要事为由,将金沙特工组长翟光耀等多人骗到了自己驻地,并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些特务处决。
然后,他命令早就整装待发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伪行动大队队部和伪区公所。
随着第一声枪响,分散在石港、金余、九门闸等8个据点里的新四军战士同时开始暴动。
猝不及防之下,鬼子和伪军损失惨重。
一开始小鬼子还以为这是新四军打过来了,纷纷开始进入阵地,想要和新四军一决高下。
但不久他们就得到了准备消息,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个投诚的汤景延搞的鬼。
直到此时,鬼子才明白他们上了新四军的当,所以的汤景延叛变,从一开始就是新四军做好的计划。
英雄自证清白
恼羞成怒的鬼子于是集结了附近大量的伪军,想要把汤景延等人一举消灭,以解心头之恨。
但粟裕司令员早就计划好了一切,在汤景延部开始暴动之前,负责接应的南通县警卫团早已经到达指定位置。
所以当鬼子驱赶着伪军赶过来的时候,汤景延麾下和接应的南通县警卫团早已经回到了新四军的根据地。
怒气无处发泄的鬼子最终只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姜颂平的身上。
要不是这个家伙一直都兢兢业业的为鬼子办事,这一次他有九个脑袋都不够小鬼子砍的。
在汤景延带着队伍重新回到根据地后,其他人这才明白,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司令员和汤团长演的一出好戏。
看着同志们眼中钦佩和愧疚的眼神,汤景延这160多天的憋屈一扫而空,心里面异常的舒爽。
“快过去吧,司令员还在前面等着呢。”政委顾复生见汤景延高兴的忘乎所以,赶紧在旁边说了一句。
闻言汤景延对围在四周的战士们抱了抱拳,然后志得意满的朝着粟裕所在的方向走去。
司令员粟裕等汤景延走了过来,高兴的握住了他的手,无比畅快的说道:
“安全回来就好,这一次你忍辱负重,可是给我们第四军分区立了大功。”
事实也确实如此,被汤景延这么一搞,鬼子封锁第四军分区的阴谋彻底的破产。
汤景延早就没有了之前的兴奋,他感慨的说道:“还是司令员配合的好,要不然鬼子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相信我。”
解放战争时期,汤景延这个智勇双全的虎将被粟裕派到了苏浙边区游击纵队,担任党委书记兼政治委员。
当时的新四军主力已经北撤,留在浙东山区的新四军人数很少。
所以苏浙边区游击纵队要面临大量国民党军队的“清缴”。
1948年2月18日,国民党军队收到消息,派重兵包围了青浦县。
事出突然,汤景延等人来不及撤离,被围在了一个叫沈巷的地方。
经过8个多小时的顽强抵抗,寡不敌众的汤景延等人弹尽粮绝,最终落在了国民党手中。
被俘以后,国民党特务软硬兼施,想要逼迫汤景延投降,可汤景延誓死不屈,顽强的进行着最后的抗争。
1948年5月14日,无计可施的国民党特务在上海江湾秘密把汤景延杀害,这一年他才44岁。
上海解放后,汤景延烈士的忠骨移葬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在汤景延烈士牺牲十多年后,他的英雄形象被搬上了大银幕。
电影《铁窗烈火》中,主人公王孝和的同牢难友“汤司令”,就是那个把鬼子玩的团团转的烈士汤景延。
参考文献:
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中国版“特洛伊木马计”——王贞勤.军事文摘.2016 (09)
新四军通海自卫团“诈降”内幕——档案春秋.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