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黄寿发指挥部队击毙日军名将阿部规秀,一时名震四方,却在1948年因严重罪行被毛主席下令处决,这是怎么回事?
黄寿发,1911年出生于福建连城一个贫困家庭,早年因家境拮据,不得不为地主劳作,包括放牛和耕种,还做过泥瓦匠以补贴家用,这些艰难岁的点燃他反抗压迫的斗志。
1929年,年仅18岁的黄寿发加入当地的农民起义军,不久接受红色思想的熏陶,成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期间,黄寿发积极参与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战斗,英勇善战,战功赫赫,长征结束后已晋升为师参谋长兼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黄寿发所在的红一师被整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他担纲起第三营营长的重任。随着独立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演变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区兼独立1师,黄寿发晋升为第二团团长。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黄寿发率领麾下将士屡出奇兵,屡建战功,算是一员猛将。1939年,黄寿发迎来巅峰时刻,他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深度参与黄土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与司令员杨成武携手并进,精心布置战局,将日军诱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当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率领部队侵犯山西涞源,企图对晋察冀军区实施报复性“扫荡”时,黄寿发与杨成武等人利用黄土岭地区有利地形和武器装备,对日军展开猛烈的攻击。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阿部规秀这位日军山地战的专家、被誉为“名将 之花”的指挥官,最终命丧于此。阿部规秀的死讯传出后,日本朝野为之震动,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黄土岭战役胜利,极大地削弱日军的“扫荡”力量,黄寿发作为击毙阿部规秀的功臣,他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这位曾经在抗日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却在抗战胜利后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不久黄寿发与妻子何茵迎来爱情的果实,一个可爱的女儿降生。身为军人的父母,不得不将全部心血倾注于革命事业,将幼小的孩子托付给能干的保姆单洁英。
随着战争的硝烟散去,黄寿发逐渐放松自我约束,个人私欲开始滋生蔓延。同时,他与妻子何茵的关系也频繁因日常琐事而争执不休,家庭和睦不再。
保姆单洁英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孩子和家庭,却意外地与黄寿发产生情感的纠葛,这一不道德的关系引起何茵的警觉。
面对这一状况,黄寿发内心充满对事情可能曝光给上级的担忧,可第一反应既不是结束与单洁英的不恰当关系,也不是努力修复与妻子的关系,却是萌生谋杀的想法,他秘密地指示警卫员边振海去执行这一残忍的任务,但边振海坚决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1947年新年后不久,黄寿发与何茵的争执再次升级,愤怒之下,他失去理智,掏出手枪,连续向怀孕何茵开三枪。何茵瞬间倒在血泊之中,黄寿发亲手杀害自己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在警卫员朴振海提供的关键线索下,黄寿发罪行被彻底揭露,尽管他在抗日战场上曾有过卓越贡献,但这份功绩并不能掩盖他犯下的严重罪行。
社会舆论对此反响强烈,有人呼吁给予黄寿发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更多的人认为他的行为恶劣至极,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对于黄寿发所犯下严重错误,毛主席认为这已然违背党的严明纪律与军队的庄严规矩,若不依法严惩,将难以维系军队的纪律严明与士气的稳定。
毛主席痛下决心,对黄寿发执行处决,以正军纪。经过公开审判,冀中军区于1948年6月4日对黄寿发执行枪决,他的人生就此画上悲凉的句号。
黄寿发本来有美好的前程,幸福的家庭,一切皆因没有处理好感情问题,冲动之下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情,犯下滔天大罪。功是功,过是过,毛主席下令处决黄寿发是明智之举,严肃了军纪和律法,赢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