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您能不能再帮我们一次?"方秀梅双手紧握着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眼神中透着急切。
她母亲王兰芳站在狭小阳台边缘,目光落在楼下孩子们追逐的身影上,嘴角微微颤动。
沉默片刻后,她缓缓转身,点了点头,但那刹那间眼底的犹豫,没有人看见。
01
王兰芳今年六十七岁,是国企退休会计科科长,每月能领两万元退休金。
退休前,她在单位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五年,从一名普通的出纳做到了会计科科长,期间经历了单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的转变,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也积累了不少人生经验。
她居住在单位分配的老楼房里,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盖的,没有电梯,六层楼她住在四楼,楼道里常年弥漫着一股霉味。
房子八十平米,两室一厅,家具虽然陈旧但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
墙上挂着女儿方秀梅一家三口的照片,是三年前拍的,当时孙子方小乐才一岁。
自从丈夫去世后,王兰芳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
女儿方秀梅不算出色,但好在听话懂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普通企业做行政工作,月薪六千多元。女婿李志强是个小公司的销售员,收入不稳定,有时能拿到上万元的提成,有时候一个月只有三四千元底薪。
他们有个四岁的儿子方小乐,聪明活泼,是王兰芳的掌上明珠。
王兰芳坐在沙发上,看着茶几上的银行卡。
昨天,她去银行办了定期转账业务,决定每月将两万元退休金全部转给女儿。
这决定她思考了很久,看到女儿一家生活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孙子要上幼儿园,各种费用让女儿喘不过气来,她心疼不已。
"兰芳,你这是要干什么?全部给女儿?那你自己怎么办?"同事刘敏得知后十分不解,在电话里劝她。
"我这个人向来节俭,又没什么爱好,这辈子存了不少钱,养老足够了。"王兰芳笑着回答,语气中带着坚定,"秀梅他们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孩子教育、房贷,哪样不费钱?我这点退休金给他们,能减轻不少压力。"
刘敏叹了口气:"你啊,一辈子都为女儿操心,也该为自己想想了。"
"我看到他们过得好,我就开心。"王兰芳轻声说道。
傍晚时分,王兰芳接到女儿的电话。
"妈,您这是干什么啊?怎么把退休金都转给我了?"方秀梅的声音中透着惊讶。
"妈知道你们现在不容易,这点钱算是帮你们渡过难关。"王兰芳说,"你别担心我,我这辈子没什么大花销,积蓄够用了。"
"可是妈,这是您的养老钱啊,我怎么能全拿了?"方秀梅有些犹豫。
"你拿着就是,妈不缺钱。"王兰芳语气坚决,"等你们生活好转了再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方秀梅带着哭腔说:"妈,谢谢您...我跟志强商量一下,每个月给您送五千块钱生活费吧。"
"不用了,我一个人花不了那么多。"王兰芳笑着拒绝,"你们好好照顾小乐就行。"
挂断电话,王兰芳看着窗外的夜色,眼里闪烁着泪光。她知道,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牵挂就是女儿和外孙。如果能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她愿意付出一切。
02
方秀梅挂掉电话后,站在阳台上发呆。春日的晚风拂过她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
"什么事?"李志强走过来,手里拿着一罐啤酒。
"我妈,她把每月两万的退休金全都转给我了。"方秀梅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志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不是好事吗?咱家现在正缺钱呢。"
"可这是她的养老钱啊,"方秀梅转过身,眼中带着责备,"她一个人怎么生活?"
李志强放下啤酒罐,语气柔和了一些:"岳母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她既然愿意给,说明她有自己的打算。而且我们也不是不管她,每个月给她五千块生活费,足够了。"
"她不肯要。"方秀梅摇头。
"那就每个月多去看看她,买些东西给她。等咱们经济宽裕了,再好好报答她。"李志强搂住妻子的肩膀,"这段时间公司不景气,我提成少了很多。小乐的幼儿园费用又高,家里的房贷也不少,岳母的这两万块钱,确实能帮我们缓解不少压力。"
方秀梅靠在丈夫肩膀上,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母亲一生节俭,为了自己付出了太多。
她本想拒绝这笔钱,但家庭的经济压力又让她不得不接受。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整晚都睡不安稳。
第二天一早,方秀梅决定去看看母亲。刚到楼下,就看见王兰芳正拎着菜篮子从菜市场回来。
"妈!"方秀梅快步迎上去,接过菜篮子。
"秀梅?怎么这时候来了?"王兰芳有些惊讶,脸上却露出欣喜的笑容。
"我来看看您。"方秀梅跟着母亲上了楼,注意到母亲爬楼梯时有些吃力,不时扶着扶手,但脸上却不露分毫。
进了家门,方秀梅开始准备午饭,而王兰芳则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妈,您的膝盖还疼吗?"方秀梅一边切菜一边问道。
"好多了,不碍事。"王兰芳头也不抬地回答。
方秀梅放下菜刀,走到母亲身边坐下:"妈,那钱的事......"
"不用再提了,"王兰芳打断她,"我主意已定,你别让我操心。"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王兰芳合上报纸,看着女儿的眼睛,"妈这辈子没给你留下什么,至少现在能帮你解决一些困难。你们正是用钱的时候,妈一个人花不了那么多钱。"
方秀梅眼眶红了:"妈,您对我太好了。"
"傻孩子,"王兰芳摸着女儿的头,就像她小时候那样,"你是我的心头肉,看着你过得好,是我最大的愿望。"
午饭后,方秀梅帮母亲收拾了家务,临走时塞给母亲一张银行卡:"妈,这里有五千块钱,是我和志强给您的生活费。您就收下吧,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
王兰芳想要拒绝,但看到女儿坚决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那好吧,不过下个月不用再给了。"
"每月都会给的,您就别推辞了。"方秀梅亲了亲母亲的脸颊,转身离开。
王兰芳站在窗口,看着女儿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小区门口,缓缓将那张银行卡放进了抽屉深处,从未打算使用。
03
三个月过去了,有了王兰芳每月两万元的经济支持,方秀梅一家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他们还清了一部分房贷,家里进行了简单的装修,还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李志强也换了一辆二手车,方便接送孩子上学。
"妈,咱们家现在好多了,"一次聚餐时,方秀梅开心地告诉王兰芳,"志强说公司最近有起色,他的提成也增加了。我们打算省一点钱,让我去考个培训师资格证,以后可以自己开个小型教育机构。"
王兰芳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啊,你有这个想法很好。一定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都是您帮衬着,我们才有机会考虑这些。"方秀梅感激地说。
王兰芳摆摆手:"你们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对了,小乐最近学习怎么样?"
"挺好的,老师说他很聪明,就是有点调皮。"说起儿子,方秀梅满脸骄傲。
聚餐结束后,李志强开车送王兰芳回家。路上,王兰芳发现外孙方小乐戴着一块看起来很贵的儿童智能手表。
"这是什么时候买的?"王兰芳轻声问道。
"上周买的,他班上很多小朋友都有,"方秀梅回答,"这样我们能随时知道他在哪,也能跟他通话。"
王兰芳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但心里却盘算着这块手表至少要两三千元。曾几何时,方秀梅还因为买不起新衣服而哭泣,现在已经能给孩子买这样的奢侈品了。
回到家后,王兰芳坐在沙发上,忽然感到一阵疲惫。她的膝盖疼痛又加剧了,但她没有告诉女儿。为了省钱,她取消了有线电视的订阅,减少了社区活动的参与,甚至推迟了去医院检查膝盖的计划。
每天清晨,王兰芳都会去附近的公园锻炼身体,希望通过运动缓解膝盖的疼痛。一天,她遇到了老同事张阿姨。
"兰芳,你走路怎么一瘸一拐的?"张阿姨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膝盖有点不舒服。"王兰芳笑着回答。
"那赶紧去医院看看啊,别拖着。"
"改天吧,最近有点忙。"王兰芳岔开话题,"你女儿最近怎么样?"
张阿姨摇摇头:"别提了,上个月又要钱装修房子,我退休金所剩无几了。你呢?秀梅还接你的退休金吗?"
王兰芳点头:"接啊,他们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一个人也花不了那么多。"
"你就是太惯着她了,"张阿姨叹气,"自己的养老钱都不留,万一生病了怎么办?"
"我身体好得很,不会生病的。"王兰芳笑着拍拍张阿姨的肩膀,但笑容背后,是她无法言说的担忧。
回家路上,王兰芳的膝盖疼得更厉害了,她不得不在路边的长椅上休息。一阵刺骨的疼痛袭来,冷汗顺着额头流下。她掏出手机,想给女儿打电话,但最终还是放了回去。
"她们一家现在正忙着,我不能拖累他们。"王兰芳喃喃自语。
04
膝盖的疼痛最终让王兰芳不得不去医院检查。张阿姨坚持陪她一起去,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这是关节炎初期症状,需要做一系列治疗。
"大概需要多少钱?"王兰芳问道。
"全套治疗下来,加上药物,大约三千多元。"医生回答。
王兰芳皱起眉头。这笔钱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不是小数目。女儿虽然每月给她五千元生活费,但那些钱她全都存了起来,从未动用,她不想让女儿的心意白费。
"能不能只做最基本的治疗?"王兰芳问。
"可以,但效果会差一些。"医生说,"基本治疗大约一千五百元。"
张阿姨在一旁劝道:"兰芳,别省这个钱,身体要紧啊。"
思考片刻后,王兰芳决定做完整的治疗方案。她告诉自己,这是必要的投资,如果膝盖真的出了大问题,将来会给女儿带来更大的负担。
治疗后的日子里,王兰芳发现女儿一家来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方秀梅总是以工作忙、孩子有兴趣班为由,一个月才来一两次。每次来,都是匆匆忙忙的,放下些水果食品就走。王兰芳理解女儿的不容易,从不抱怨,但心里的失落感却越来越强。
有一天,王兰芳在小区门口遇到了邻居李大爷。
"王阿姨,好久不见啊,"李大爷热情地打招呼,"听说您女儿家最近买了新车?"
"是啊,他们换了辆车,方便接送孩子。"王兰芳笑着回答。
"您女婿现在做得不错嘛,听说您女儿也要开培训班了?"
"嗯,她一直有这个梦想,现在终于有机会实现了。"王兰芳脸上写满骄傲。
"您真是有福气,子女有出息,您也能安享晚年了。"李大爷说完,挥手告别。
王兰芳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她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女儿生活中的位置正在逐渐边缘化。女儿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事业和自己的小家庭上,而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晚上,王兰芳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小,她怕吵到楼下的邻居。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时钟滴答的声音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她拿起手机,翻看女儿发来的照片,那是小乐在兴趣班上的表现。照片中,小乐笑得灿烂,旁边站着一位年轻的老师。
"时间过得真快啊,小乐都这么大了。"王兰芳自言自语。她忽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像黑夜一样笼罩着她,让她透不过气来。
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她这个年纪时,也是独自一人生活。那时候的她,忙于工作和照顾女儿,很少有时间陪伴母亲。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只是角色对调了。
"这大概就是生活吧。"王兰芳轻声叹息,擦去眼角的泪水。
05
初夏的一个周末,方秀梅带着一家人来看望王兰芳。小乐一进门就扑进外婆怀里,嚷嚷着要吃外婆做的红烧肉。
"好好好,外婆这就去做。"王兰芳笑着摸摸外孙的头,撑着膝盖站起来,走向厨房。
"妈,让我来吧,您歇着。"方秀梅连忙说道。
"没事,我来做,你们难得来一次,我想亲自下厨。"王兰芳婉拒了女儿的好意。
厨房里,王兰芳熟练地准备着食材。虽然膝盖依然疼痛,但看到女儿一家人都来了,她忘记了所有的不适。切菜、炒锅、调味,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
饭桌上,气氛热闹而温馨。王兰芳给每个人夹菜,特别是给小乐,总是挑最好的部分。
"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方秀梅问道。
"挺好的,没什么大毛病。"王兰芳笑着回答,下意识地揉了揉膝盖。
李志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妈,您膝盖不舒服吗?"
"老毛病了,不碍事。"王兰芳打着哈哈,转移话题,"秀梅,你那个培训班筹备得怎么样了?"
方秀梅眼睛一亮:"进展不错,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场地,现在正在准备教材和招生宣传。不过......"她顿了一下,看了看丈夫。
李志强会意,接过话题:"妈,其实我们今天来,还有一件事想跟您商量。"
王兰芳放下筷子,看着女婿:"什么事?"
"秀梅的培训班准备扩大规模,需要再投入一些资金,大约十万元。"李志强说,"我们手头有一部分,但还差不少。想问问您能不能......"
"能不能帮我们一下。"方秀梅接过话头,语气有些忐忑,"妈,这是我的创业梦想,我真的很想把它做好。"
王兰芳沉默了片刻。这些年来,她一直把退休金给了女儿,自己省吃俭用,存下了一些钱,大约有十五万元。
这是她的养老钱,也是她最后的保障。如果拿出十万元,她几乎就没有什么积蓄了。
小乐似乎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放下筷子:"外婆,您怎么不说话了?"
王兰芳回过神来,摸了摸外孙的头:"外婆在想事情呢。"她转向女儿,"培训班真的很有前途吗?"
"真的,妈,"方秀梅眼中闪烁着光芒,"我做了很多市场调研,这个行业前景很好。现在的家长都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我有信心把它做起来。"
李志强也附和道:"妈,这是秀梅的梦想,也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如果成功了,不仅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以后也能好好孝顺您。"
王兰芳看着女儿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天人交战。她知道,这可能是女儿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如果她拒绝,可能会让女儿错过一个宝贵的机会。
但同时,她也担心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果这笔钱给了出去,她几乎就没有任何保障了。
深吸一口气,王兰芳做出了决定:"好,我支持你。明天我去银行取钱给你们。"
方秀梅激动地抱住母亲:"妈,谢谢您!我一定会成功的,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李志强也连连道谢:"妈,您放心,等培训班有了收益,我们一定先还您钱。"
王兰芳笑着点头,但笑容背后,是她无法言说的担忧和不安。
06
第二天一早,王兰芳就去银行取了十万元现金。她本可以直接转账,但她想亲手把钱交给女儿,这样才有仪式感,也表达了她对女儿事业的支持和祝福。
下午,方秀梅一家来到王兰芳家中取钱。小乐一进门就吵着要吃冰激凌,王兰芳笑着答应,带着外孙去楼下的小卖部买。
买完冰激凌回来,王兰芳刚走到楼梯转角处,就听到女儿和女婿的对话声从半开的家门里传来。
当我悄无声息地靠近门口,示意外孙不要出声,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女儿和女婿的对话。但是,那些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
刹那间,王兰芳的世界轰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