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战地记者沙飞杀死了日本医生,聂荣臻含泪判他死刑,行刑当天,沙飞问了一句:“我用跪下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聂荣臻怀着沉重的心情将手中的报告发给了上级,当他看到回复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虽然这个决定十分艰难,但是聂荣臻最终还是含着眼泪在报告上批示了执行枪决。
而这个被枪决的对象叫做沙飞,是新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摄影作品,真实记录了抗战期间的景象,还为鲁迅先生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最终却落得了一个凄惨的结局,不禁令人感慨。
上世纪三十年代,来自广州的青年沙飞如愿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启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他自幼喜爱读书,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崇拜鲁迅先生。
读书时的沙飞,拍摄了鲁迅先生的一系列作品,由此一炮而红,成为了知名的摄影艺术家。
拍摄对于沙飞来说更像是情绪的表达,抗战期间,无数同胞流离失所,他们在街头流浪,瘦弱的身躯似乎随时要倒下,眼神中满是对日寇的恐惧和对生活的麻木。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沙飞,他不由自主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个时刻的中华民族,将底层的生活现状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看到贫苦百姓们的艰辛。
沙飞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一段深刻历史,这段历史中有中国军民的血泪,也有一些同胞依偎的温情时刻,他是解放区的第一个摄影工作者,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摄影工作者诞生了。
沙飞性格直率,十分真性情,在很多事情上不会拐弯,爱憎分明的性格让他收获了不少朋友。
他离开之后,他的女儿得到了大家的照顾,也是从父亲的朋友们那里,王雁第一次意识到父亲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若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一枪,沙飞的命运或许不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转折。
解放之后,沙飞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当时大家并没有意识事情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沙飞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突然将枪口对准了为他治疗的日本医生津泽胜大夫,一枪下去,津泽胜大夫就倒在了血泊中。
津泽胜大夫是沙飞治疗肺结核的主治医生,他虽然是日本人,但是在华期间一直从事着医护工作,还在抗战结束后留下来参加了八路军,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中的医生。
平时他和沙飞的关系融洽,两个人之间并无矛盾,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沙飞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对一个病人来说,做事往往是没有逻辑的,他总是幻想着身边有人要害自己,在他自己的视角,杀人充满了合理性。
不管怎么说,杀人偿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沙飞虽然曾经有过成就,但是此时他犯下大错,无论是谁都无法替他洗清罪孽。
最终,沙飞被依法判处了死刑,他被枪决的时候,口袋中仍旧装着自己为鲁迅先生拍摄的底片,生命的最后关头,他带着一生中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人生尽头划下了一个诡谲的句号。
资料来源:沙飞传奇(下):命若琴弦——中国摄影家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