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将往往饱含着“贬义”色彩,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降将一般不仅会被原集团称为“叛徒”所辱骂,而且还经常会被新“同事”所不齿。
然而今天咱们要介绍的这一位降将可以算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他曾是蒋介石的爱将,获得过民国历史上象征荣誉极高的“青天白日勋章”,同时,他也是毛主席眼中的大功臣,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他甚至获得了陪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资格,他就是傅作义。
图|傅作义
年少曾有凌云志,军中生涯展英才
傅作义于1895年出生在山西荣河的一个船夫家庭,与同时代的很多将领不同的是傅作义早早地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热情和天赋,少年时代就确定了投军报国的志愿。
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傅作义仍然坚持刻苦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1910年,年仅15岁的傅作义进入太原陆军小学学习军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年仅16岁的傅作义积极在太原展开了抗清起义,担任起了起义学生军排长一职,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和勇气。
图|辛亥革命
1915年,傅作义进入保定军校学习,在这里傅作义系统地学习了步兵的军事理论和知识,并在同龄学员中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军事天才。1918年傅作义以优异成绩从保定军校毕业,随后他投入家乡阎锡山晋军麾下,任少尉见习官。
与当时其他大部分只会克扣军饷沉迷享乐的旧军官不同的是,少年英才傅作义展现出了他极高的练兵才能,他经常把自己的军饷投入到练兵中来,因此傅作义带的兵往往士气高涨,战斗力强,也正因为如此,傅作义受到晋军中许多将领的赏识,职位也是水涨船高。
1919年1月,傅作义晋升为中尉排长,1923年晋升为营长。
图|张培梅
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率领晋军进攻石家庄,这时的傅作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带营承担起大部队的警戒任务,战争中他行事严谨、机警,很好地保卫了大部队的安全,也因此得到了晋军前线总指挥张培梅的欣赏。
1925年1月,在张培梅的力荐下,傅作义升任第四旅第八团上校团长。1927年,傅作义团被派往天镇阻击国民革命军,傅作义在天镇排兵布阵,修建城防,整整三个月,前来攻击的宋哲元部都未能将此城攻下,战后傅作义升任第四师中将师长。
1928年,阎锡山宣布支持国民革命,南北统一,晋军将战争矛头指向奉军,十月初,傅作义抓住奉军换防时机,千里奇袭奉军腹地,一举攻占重镇涿州,无奈晋军其他各军战事失利,一时间,傅作义军成为一支孤师,深陷奉军包围之中。
图|阎锡山
傅作义在危难之中不急不躁,指挥将士修筑工事,坚守城防,面对奉军大规模的进攻,坚守孤城整整百日之久,创造了近代中国城市防守战中的经典战例,此战也让傅作义名声大噪,军事之才彻底为外界所知晓所认可。
战后,傅作义受到阎锡山的重用,担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升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担任绥远省主席之后,傅作义把注意力转到发展工农业生产上来,恢复了当地凋敝的经济,保障了财政与民生。
面对日军敢较量,一腔热血能卫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侵略我国东北地区,一时间数千万中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傅作义闻后勃然大怒,9月28日,傅作义与宋哲元等50多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
图|傅作义
绥远紧邻东北地区,深知日军狼子野心的傅作义料到日军必然会有一天入关,染指华北地区,因此在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加强练兵,巩固防线,积极备战。
1933年,日军攻击山海关,意图入侵关内,傅作义立刻通电阎锡山和蒋介石请缨抗日,著名的长城抗战开始了,战斗中傅作义担任总指挥,亲率部将进入前线,在傅作义的领导下,全体官兵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痛击日军。
这场长城抗战历时数月,中国军队一度夺回了张家口、热河等大部分阵地,然而就在傅作义顽强抗敌之时,蒋介石却突然与日军求和,要求傅作义部退出阵地,傅作义悲愤万分,无奈高呼“怎么抗日还有罪?”
图|蒋介石
短暂的和平没有持续多久,贼心不死的日军继续着他们对于绥远的图谋,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公然潜入绥远地区,积极联络亲日势力及分裂势力准备彻底分裂华北。
10月,傅作义面见蒋介石要求主动出击,坚决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然而蒋介石仍坚持奉行着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傅作义“以忍让为主,非不得已时,不可轻易对日作战”。
1936年11月,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伪蒙政权的大汉奸王英及德王等人率军大举进攻绥远地区,意图分裂中国华北及内蒙地区。
图|傅作义与蒋介石
面对气焰嚣张的日伪军,傅作义忍无可忍,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下定决心要与日伪军决一死战。
11月8日晚,傅作义将营级以上的将领秘密召集起来开会。傅作义在会上做了详尽的战斗部署,会议中傅作义义愤填膺地说道:
“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绥东、绥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打!”
“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
11月15日,在日本指挥官田中隆吉的指挥下,五千余日伪军队分成三路进攻战略要地红格尔图,敌军来势汹汹、武器装备精良且有飞机大炮掩护。
图|田中隆吉
傅作义对此毫不畏惧,他亲临前线,一方面指挥部队坚守阵地,一方面抓住时机命令一支部队利用夜晚赶路,奇袭敌军后方,这支奇兵果然收效甚大,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傅作义趁机命令部队全线反攻,敌军全线崩溃。
击退日军进攻后,傅作义部士气高涨,一路高歌猛进,连续收复百灵庙等失地,取得了本次战役的全面胜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傅作义担任晋绥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作为抗日阵地的最前沿,华北地区成为了日军进攻的最前沿阵地,面对强大的敌人,傅作义率领部队节节抵抗,英勇抗敌面对日军的浩大攻势,傅作义高喊出一句响亮的口号:
“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图|进退两难的傅作义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虽然晋绥军付出重大牺牲,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但终因敌我实力差距过大,绥东地区陆续沦陷。
10月份,忻口会战开始,在此战役中傅作义继续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利用夜袭敌军指挥所、积极支援被困友军、联合八路军作战等方式阻挡住了日军势不可挡的劲头,使日本军队困于忻口23天未能前进一步。
11月初,日军直指晋绥军老巢太原,11月2日,阎锡山召集所有晋绥军高级将领商讨如何保卫太原一事,面对强大的日军攻势众将领皆是有所畏惧,一时间无人肯领兵保卫太原。
实际上,为保存兵力,阎锡山早已将晋绥军的精兵强将撤离了太原,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太原战略注定是一次失败的战斗,对此傅作义虽然失望,但保家卫国的信念却没有丧失,他主动请缨担任太原守备司令。
图|军队撤离
11月6日,太原会战打响,为了一鼓作气拿下太原,从一开始日军就直接投入了巨大的火力,数十架飞机、数百门大炮日夜轰炸太原城,面对强大的日军,傅作义决心舍身为国,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为表决心他亲临前线激励将士,就这样晋绥军战士以血肉之躯阻挡着日军的钢铁洪流。11月8日太原城破,在傅作义誓与太原共存亡的意志鼓舞下,晋绥军战士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双方激战整整一天,鲜血洒满了太原城的大街小巷。
傍晚时分,就在傅作义部元气大伤正准备做殊死一搏之时,蒋介石下令傅作义率部突围撤退,傅作义听从指令率领残军撤出太原城,此役至此结束,日军虽然成功占据太原,但也终由于损失惨重、后继乏力失去了继续南下的能力。
图|傅作义
此后的傅作义撤至后方,补充兵力,休整士气,因其驻地与八路军相邻,傅作义一向认可共产党全民抗战的主张,故在此期间,傅作义结识了众多优秀共产党党员,并与王若飞、南汉宸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0年春,日军对河套地区发动疯狂进攻,2月3日日军侵占五原,早已经重新焕发活力的傅作义部作为主力军参与到了此战中去。
3月20日傅作义趁着敌军主力向东撤退之时,率部猛攻五原,经过两昼夜的血战,光复五原并击毙包括日军中将水川一夫在内的日军三百余名、消灭伪军两个师,此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少有的大胜之一。
此战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傅作义本人也因此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4月17日,国民政府授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傅作义成为除蒋介石之外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将领。
误入歧途恨千古,顺应民意美名扬
抗战结束后,傅作义作为抗日名将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升任第12战区司令,解放战争中,他遵守蒋介石的命令大举进攻共产党解放区,1946年10月,我军战略部署出现重大失误,傅作义趁机率军攻占了张家口,也因此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1947年,蒋介石政府整备华北兵力,成立华北剿总司令部,傅作义担任剿总总司令,总揽华北军政大权。
此时的傅作义彻底走上了为虎作伥的道路,他采取分区防御方针,集中优势力量保卫平津地区,给我军解放华北地区增添了许多困难。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士气不在,解放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战略要地。
图|平津战役
11月份,平津战役一触即发,傅作义集中最后的五十多万兵力于北平天津二地,构建起一道最后的防线。
对于北平这座千年古城,毛主席及一众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他们不想北平珍贵的古建筑在战争中被毁灭,遂起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念头。
念头一起,便马上付诸行动。一方面,共产党委托彭泽湘、傅冬菊(傅作义之女,此时已加入共产党)等人进入北平城规劝傅作义和平交出北平城,另一方面解放军迅速将整个平津地区围住,给予傅作义军事压力。
最初,傅作义仍然坚持,他的坚持让和平解放北平陷入了困难。后来,傅作义突然想明白了,一旦他继续抵抗便会增添无谓的牺牲,北平城也可能在他手里毁灭。
图|北平正式和平解放
最终,他终于下定决心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1949年1月,他与林彪等人商定和平协议,1月22日,傅作义率部撤出北平城,1月31日,解放军入城,北平正式和平解放。
傅作义的这一决策保护了北平这座千年古城,避免了一大批中华古文物古建筑的损失,也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无意义的内战,减少了国共两军数十万的伤亡,同时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灭亡,因此北平的和平解放意义重大。
毛主席后来谈起此事,曾对傅作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傅作义也因此受到了共产党的礼遇,开国大典上他受邀有幸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建国后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水利部部长等要职,无论在什么职位上他都兢兢业业,继续为这个国家奉献着自己的热血。
1974年,傅作义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