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其意思就是陕西、山西两省是国家文物古迹最多的省。陕西拥有十三朝古都西安,地下埋的多是王公贵族就不说了,山西曾经是中原腹地,过去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区域,虽然不像陕西那么多古墓,但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古寺庙还是不少,这其中就包括普济院。



榆次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改为“榆次”,是中国晋商文化之乡,榆次老城、后沟古村、常家庄园等老建筑都挺有名气,相比起来,普济院规模小得多,所以知晓的人也比较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什贴小桥村境内,地处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侧,距离榆次市区不远,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



普济院是一座百年古寺庙,有的说是始建于明朝,但并没有清晰的历史记载,只能从寺庙大殿尚存的碑文推断,在清朝乾隆37年,也就是公元1772年重新修建,从此推断超过250年的历史。普济院还有一个非常雅致的名字,水晶别院,为何叫这个名字呢,主要是区别于乌金山的水晶院。



普济院规模并不大,由南北两侧的前殿、大殿和东西两侧的偏殿构成,四合院结构,不到10亩地。但别看规模不大,建筑却相当精致,青砖瓦房,歇山式屋顶,房梁都是卯榫相连,在墙壁上、梁柱上还有精美的木雕和墙壁上残存关公彩绘图等,都能够很好地证明古寺庙曾经的辉煌。



普济院不但建筑精美,底蕴也丰富,其历史价值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得到榆次人的认可,被评为“榆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在2020年的重要会议上,还有吸引社会力量进行保护的说法。遗憾的是,保护并不彻底,寺院终归墙倒屋塌,除了大殿以外,其余建筑垮塌殆尽,成了残垣断壁,走进其中,满目荒芜的场景令人意外。



普济院比较特殊,虽是文物保护单位却垮塌殆尽不说,还有奇怪的事情,一是由于多数大殿都垮塌了,地藏王佛像无处安生,被请到寺庙外空地上当门神。再者就是尚存大殿中供奉几尊红脸佛像,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佛像都是蒙面佛像,不是红布蒙面,似乎是制作之初就被蒙面了,看不清佛像真面目,让人感觉特别神秘。



地上文明看山西,山西的古堡古建筑特别多,散落在三晋大地的每个角落。底蕴丰富,文物众多,固然是好事情,但坏处就是文物保护耗资不菲,难度太大,就拿普济院来说吧,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地方管理者多次提出保护,从现实来看,完全可能是没有钱,办不了事,最后被迫垮塌成残垣断壁,想想都憋屈,你说是不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