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快!孩子不行了!"李红梅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抱着浑身抽搐的小男孩冲进诊所。
老医生迅速接过孩子,熟练地为他诊治。"这是我的命,求您救救他!"
老妇人站在一旁,脸上的皱纹与泪水交织。
林浩抬头,四目相对的瞬间,仿佛时光倒流四十年。
那双眼睛,那熟悉的眉宇,怎么可能...他颤抖着摘下口罩:"请问,您是...苏婉?"
01
1975年夏,骄阳似火。
十九岁的林浩站在四川广元市下辖的小山村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望着眼前蜿蜒的山路和错落的农舍,心中五味杂陈。作为上海知青,他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真正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还是不免感到一丝茫然。
"你就是新来的知青吧?"一个爽朗的声音打断了林浩的思绪。
林浩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正站在他身后,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姑娘穿着朴素的蓝色棉布衣裤,肤色呈健康的小麦色,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中闪烁着活泼的光芒。
"是的,我叫林浩,从上海来的。"林浩点点头,有些局促地回答。
"我叫苏婉,是村里赤脚医生的孙女。"姑娘笑着自我介绍,"大队长让我来接你,说你被分配到我爷爷的卫生室帮忙。"
"卫生室?"林浩有些意外,"我还以为会去生产队干农活呢。"
"你来之前,我爷爷就跟大队长说了,村里缺医少药,正好你是高中毕业生,识字又多,可以帮着学点医术。"苏婉一边说,一边领着林浩往村子里走,"别担心,我爷爷医术很好,虽说是赤脚医生,可在方圆十里都很有名气呢。"
林浩跟着苏婉,穿过村子的泥巴小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坯房,三三两两的村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城里来的年轻人。小孩子们远远地跟在后面,时不时发出好奇的笑声。
"别管他们,他们就是好奇。"苏婉回头冲着孩子们挥挥手,孩子们咯咯笑着跑开了。"你是上海来的,在这里可是稀罕人物。"
林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是第一次离开上海,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
走过一段山路后,苏婉指着前方一间略显破旧但干净整洁的土房说:"到了,这就是我们村的卫生室,也是我家。"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中草药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光线有些昏暗,但收拾得井井有条。靠墙的木架上摆满了各种药瓶和草药包,墙角放着一张简易的诊床,正中间是一张方桌和几把木凳。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低头在研磨药材,听到动静抬起头,慈祥的目光落在林浩身上。
"爷爷,我把上海来的知青带来了,他叫林浩。"苏婉热情地介绍道。
"欢迎啊,小伙子。"老人放下手中的活,站起身来,"我姓苏,村里人都叫我苏大夫。从今以后你就在这里跟我学医吧。"
"苏大夫好。"林浩恭敬地鞠了一躬,"我对医学一窍不通,怕是会给您添麻烦。"
"没关系,慢慢学。"苏大夫笑着摆摆手,"卫生室的活不算重,平时就是给村里人看看小病、包扎伤口,再就是上山采药。苏婉从小跟我学医,懂得不少,有不明白的可以问她。"
苏婉在一旁笑着点头:"放心吧,我会好好教你的。"
就这样,林浩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安顿下来,成为卫生室的一名学徒。苏大夫给他安排了卫生室旁边的一间小屋,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栖身之所。
初来乍到的那几天,林浩完全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早晨五点多就要起床,晚上七八点天一黑就没了照明;吃的是粗糙的玉米糊和咸菜,喝的是从山泉里挑来的水;更别提蚊虫叮咬和厕所的简陋。每当夜深人静,林浩总会想起上海的家,想起父母和朋友们,不禁暗自垂泪。
可是白天的工作又让他无暇顾及这些烦恼。苏大夫耐心地教他认识各种中草药,教他把脉、诊断、配药;苏婉则带他熟悉村子的环境,介绍各家各户的情况,告诉他哪些山上有什么药材。
"这片山上的金银花最好,每年六七月份开花的时候采摘。"苏婉指着远处的一座小山告诉林浩,"那边的山坡上有野菊花,可以治风热感冒;再往里走是片竹林,竹叶煎水能清热解毒..."
林浩跟在苏婉身后,努力记住她所说的每一处地方、每一种药材。苏婉说起这些来头头是道,林浩不禁心生敬佩。
02
"你怎么懂这么多?"林浩好奇地问。
"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耳濡目染嘛。"苏婉骄傲地说,"六岁就能分辨常见的二十多种草药,十岁开始学习针灸,十四岁就能独立给村民看病了。"
"真厉害。"林浩由衷地赞叹,"比起你,我这个高中生可什么都不会。"
"高中生了不起啊?"苏婉故作生气地瞪了他一眼,"在这山里,认得药草、会看病才是真本事。你别看我没念过几年书,可我治好的病人比你见过的人还多呢。"
林浩不好意思地笑了:"你说得对,书本知识不一定是最实用的。在这里,我要向你和苏大夫好好学习。"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浩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每天清晨,他都会跟着苏大夫和苏婉一起出诊或上山采药;白天在卫生室帮忙配药、整理药材;晚上则点着煤油灯,借着微弱的光线阅读苏大夫珍藏的几本医学古籍。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每天与苏婉一起上山采药的时光。苏婉总是精力充沛,走在前面带路,时不时回头对他笑,那笑容比山间的阳光还要明媚。她会为他讲述每一种药材的特性和功效,教他如何辨认真伪,如何采集和保存。
在苏婉的陪伴下,林浩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好感。他学会了分辨山间的鸟叫声,认识了各种野花野草,甚至能在黄昏时分准确预测第二天的天气。四川的山水逐渐融入他的血液,而苏婉的笑容则悄悄印在他的心里。
秋天悄然而至,山野间的景色变得更加斑斓多彩。早晨的露水更加清冽,晚风也带着一丝丝凉意。
这一天清晨,林浩和苏婉又一次上山采药。秋高气爽,视野格外开阔,站在半山腰往下看,整个村庄尽收眼底,炊烟袅袅,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看!前面那片灌木丛有杜仲!"苏婉突然兴奋地叫道,指着前方一片浓密的树林。
"杜仲?那不是很珍贵的药材吗?"林浩跟着苏婉快步走向那片树林。
"嗯,是挺珍贵的,主要用来补肝肾、强筋骨。"苏婉轻车熟路地走到一棵树前,熟练地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在树皮上划了几道,剥下一块树皮,"你看,这就是杜仲,掰开会有丝丝的银丝,这是辨别真伪的关键。"
林浩凑近观察,果然看到断裂处有细细的银白色丝线连接着。"真神奇!"
苏婉笑着将树皮递给林浩:"给你留个纪念吧,你的第一次杜仲采集。"
林浩小心翼翼地接过树皮,装进随身的布袋:"谢谢你,苏婉。你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哪里,咱们互相学习嘛。"苏婉顺手摘了一朵野花插在发辫上,"你不也教了我不少上海的新鲜事儿吗?我现在都知道什么是电影院、什么是百货商店了。"
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林浩心中有什么悄然萌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苏婉的脸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衬得她那双明亮的眼睛更加动人。
"林浩..."苏婉忽然轻声叫他的名字。
"嗯?"林浩有些紧张地应道。
"你...会一直留在这里吗?"苏婉低下头,用脚尖轻轻踢着地上的石子。
林浩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按照知青政策,他确实有朝一日是要回上海的,可是此时此刻,面对苏婉期待的眼神,他却无法说出那个残酷的事实。
"我...我也不知道,"林浩诚实地说,"但我很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山水,喜欢村里的人们,还有..."
"还有什么?"苏婉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还有你。"林浩鼓起勇气,脱口而出,随即又觉得有些冒失,脸上不禁泛起红晕。
苏婉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甜美的笑容,转身继续往前走去:"傻瓜,别说这些让人害羞的话。我们还要采药呢,快跟上!"
虽然苏婉没有明确回应林浩的情感,但从那天起,两人之间多了一丝微妙的默契。苏婉会时不时为林浩带一些自己烤的红薯或是摘的野果;林浩则会在下雨天主动帮苏婉撑伞送她回家,或是在闲暇时刻教她读一些简单的小说和诗歌。
03
村里人很快注意到了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每当林浩和苏婉一起走过村口,总会引来村民们意味深长的目光和窃窃私语。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开始打趣苏大夫,说他马上就要多一个孙女婿了。
苏大夫对此既不反对也不表态,只是笑笑说:"随他们去吧,年轻人的事情,年轻人自己做主。"
这一切林浩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知道自己对苏婉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友谊,但他同时也明白,作为一个知青,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政策变化,他可能随时被召回上海,到那时,他和苏婉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压在林浩的心头。直到一天傍晚,大队长找到了他。
"林知青,有空聊几句?"大队长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为人正直,在村里颇有威望。
"当然,大队长有什么事?"林浩放下手中的医书,跟着大队长走到卫生室外的小院子里。
大队长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缓缓道:"林知青,看得出来,你和苏婉走得挺近的。"
林浩心中一紧,不知该如何回应。
"我不是来干涉你们年轻人的事情,"大队长继续说道,"只是想提醒你,你是城里人,迟早要回城的。咱们农村姑娘要是跟了你,将来你回上海了,她可怎么办?"
林浩沉默片刻,认真地说:"大队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对苏婉是认真的,我想娶她为妻。如果政策允许,我愿意一辈子留在这里;如果不行,我会想办法把她带到上海去。"
大队长摇摇头,苦笑道:"林知青啊,你太天真了。现在的政策,农村人进城比登天还难,哪有那么容易?而且,你家里人同意吗?城里人看不起我们农村人,这事我见得多了。"
林浩急了:"不会的,我父母虽然念旧,但他们尊重我的选择。只要见了苏婉,他们一定会喜欢她的。"
大队长看着林浩坚定的眼神,长叹一口气:"好吧,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多说了。只希望你真能对苏婉负责,别辜负了这姑娘的一片心意。"
这次谈话后,林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第二天一早,他特意换上最整洁的衣服,早早地等在卫生室门口。
当苏婉踏着晨光出现时,林浩迎上前去,郑重其事地说:"苏婉,我有话要对你说。"
看着林浩严肃的表情,苏婉有些紧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没事,就是..."林浩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我喜欢你,想娶你为妻。"
苏婉愣在原地,脸颊瞬间绯红一片:"你...你说什么?"
"我说我想娶你为妻。"林浩重复道,声音更加坚定,"我知道我是知青,将来可能要回上海,但我保证,无论去哪里,我都会带着你一起走。我会对你好一辈子,永远不会辜负你。"
苏婉低下头,羞涩地絮叨着:"这...这也太突然了...我们认识才几个月...而且我是农村姑娘,配不上你这个城里人..."
林浩握住苏婉的手:"在我眼里,你比任何城里姑娘都要好。你聪明、善良、勤劳,还医术高明。能娶到你,是我的福气。"
苏婉抬起头,眼中含着幸福的泪花:"你真的愿意娶我吗?即使我是个农村姑娘?"
"当然,我林浩说话算话。"林浩坚定地点头。
"那...那我答应你。"苏婉终于羞涩地应允,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就这样,在四川的小山村里,一个上海知青和一个农村姑娘许下了彼此相守的承诺。虽然前路充满未知,但两颗年轻的心已经紧紧相依。
1977年秋,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大地——高考恢复了!
这个消息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全国各地的知青点。许多人欢呼雀跃,视之为回城的希望之门;也有人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多年不学无术,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04
林浩收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卫生室为一个扭伤脚腕的小女孩包扎。苏婉在一旁帮忙递药,两人配合默契,宛如一对天生的搭档。
"林知青!林知青!"大队部的通讯员急匆匆地跑进卫生室,手里挥舞着一封信,"你的家信!好像是关于高考的!"
林浩接过信,拆开一看,果然是父母寄来的。信中提到高考恢复的消息,强烈希望林浩回上海参加考试,并暗示这是摆脱农村、回归城市的唯一机会。
读完信,林浩的心情十分复杂。作为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他对考上大学有着充足的信心。但这意味着他必须暂时离开苏婉,回到上海备考。更令他担忧的是,父母在信中似乎已经察觉到他与苏婉的关系,隐晦地提醒他不要在农村"牵扯太深"。
"是不是考大学的事?"苏婉小声问道,脸上难掩担忧。
林浩点点头,尽量保持平静:"嗯,我父母希望我回上海参加高考。"
苏婉的眼神暗了下来,但很快又露出鼓励的笑容:"那太好了!你一定要回去考,凭你的本事,肯定能考上好大学。"
"可是..."林浩欲言又止。
"别担心我,"苏婉仿佛看透了林浩的心思,轻声说道,"咱们的约定不会变。你去上大学,学成归来,我们一样可以在一起。"
林浩感动地握住苏婉的手:"谢谢你的理解。我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回来娶你。"
当晚,林浩给父母回了一封长信。信中,他表达了对高考的期待,但也明确表示自己与苏婉的感情非同一般,将来一定会迎娶她为妻。写完后,林浩暗暗祈祷父母能够理解和尊重他的选择。
几天后,林浩再次收到父母的回信。这次,父母的态度明显强硬了许多。他们坚决反对林浩与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村姑娘结婚,甚至暗示如果林浩执意如此,他们将断绝关系。
"你是我们的独子,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你怎么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毁了自己的前程?"父亲在信中愤怒地写道,"现在高考恢复,你有机会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成为国家栋梁。难道你要为了一个农村丫头,放弃这一切吗?"
看到这些话,林浩又气又难过。他本以为父母会理解他的选择,没想到会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对。但他并没有动摇,当即又写了一封信,坚持自己的决定。
"我理解您和母亲的心情,但我对苏婉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会回上海参加高考,但我绝不会放弃苏婉。即使您们断绝关系,我也会坚持己见。"林浩在信中如此回复。
父母很快又寄来了回信,这次语气有所缓和,但依然坚决反对林浩与苏婉的关系。他们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林浩可以回上海参加高考,暂时不提婚事,等考上大学、毕业工作后再做决定。
面对父母的"和解"态度,林浩思考再三,决定暂时妥协。他心想,等自己考上大学,有了更多话语权,再慢慢说服父母接受苏婉。
就这样,林浩决定回上海参加高考。临行前一天晚上,他和苏婉在村口的小树林里长谈。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两人身上,为这对恋人镀上一层银色的光晕。
"我会等你,"苏婉握着林浩的手,声音坚定,"无论多久,我都会等你回来。"
"我一定会回来的,"林浩郑重承诺,"等我考上大学,我就写信给你,到时候我们就可以..."
苏婉突然用手指轻轻按住林浩的嘴唇:"别说这些,我相信你。你只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
林浩将苏婉紧紧抱住,感受着她的体温和心跳。那一刻,他多么希望时间能够静止,让他们永远停留在这个月光温柔的夜晚。
05
第二天一早,全村的人都来为林浩送行。苏大夫送了他一套珍贵的中医书籍和一包精心配制的安神养气的药丸;大队长代表村里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心系农村,医德高尚";村民们则带来各种土特产,塞满了林浩的行李。
最后,苏婉送给林浩一个精致的香囊,里面装着她亲手采集的药草和一缕她的发丝。
"这香囊能安神定气,保你一路平安,"苏婉红着眼圈说,"记得照顾好自己,别总是为别人操心。"
林浩将香囊郑重地挂在胸前,用力点头:"我会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和苏大夫。等我考上大学,第一时间给你写信。"
在村民们的欢送声中,林浩踏上了回上海的路。临别时,他回头望了一眼站在人群中的苏婉,那一刻,他在心里默默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回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苏婉也望着林浩远去的背影,泪水无声地滑落。她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漫长的分离,甚至可能是永别。但她选择相信林浩,相信他们的爱情能够跨越一切障碍。
回到上海后,林浩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复习中。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自学,几乎不给自己任何休息的时间。他的目标很明确:考上医学院,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这样就能得到父母的认可,也能给苏婉一个美好的未来。
就在林浩为考大学全力拼搏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彻底打碎了他的梦想。
那是高考前一个月,林浩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的信。拆开一看,竟是大队长写来的。信中的内容如同晴天霹雳:苏婉在上山采药时不慎摔下山坡,头部重伤,不幸身亡。
"苏婉临终前曾多次呼唤你的名字,"大队长在信中写道,"我们都知道你们的感情,所以觉得有责任告诉你这个噩耗。苏婉已经入土为安,她的爷爷苏大夫悲痛欲绝,现已搬去县城亲戚家居住。村里人都很怀念这个善良的姑娘,愿她在天堂没有痛苦。"
看完信,林浩如遭雷击,整个人瘫坐在地上,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他不敢相信,那个充满活力、笑容灿烂的苏婉,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他们明明约定要共度一生,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林浩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回四川,去苏婉的坟前祭奠,去看望苏大夫。但父母得知消息后,却松了一口气,甚至隐隐有些庆幸。在他们看来,苏婉的离世虽然令人惋惜,但也意味着林浩与农村的"牵绊"彻底断了,可以安心留在上海了。
"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林浩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如此,你就更应该好好复习,不要辜负那个姑娘的期望。"
面对父母的"规劝",林浩心如刀绞。他多么想立刻奔赴四川,去确认苏婉是否真的已经离世。但高考在即,如果这时离开,就意味着放弃这难得的机会。
经过几天的挣扎,林浩最终选择了留下来参加高考。他告诉自己,这不是背叛苏婉,而是为了实现两人共同的梦想。苏婉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他考上大学,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如今她已经不在了,他更应该为两个人的梦想而努力。
每当夜深人静,林浩总会拿出苏婉送给他的香囊,默默流泪,心中呼唤着她的名字。那香囊已经成为他唯一的慰藉,仿佛只要闻着那淡淡的药草香气,苏婉就依然在他身边。
高考那天,林浩强打精神,带着苏婉的香囊走进考场。试卷发下来后,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对苏婉说:"我会考出好成绩,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果不其然,凭借扎实的基础和刻苦的复习,林浩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医学院录取。当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时,他的父母喜极而泣,邻居们也纷纷上门祝贺。
林浩知道,这本该是值得庆祝的时刻,可他的心里却空荡荡的。他多么希望能与苏婉分享这份喜悦啊!可惜,那个本应与他共度一生的人,已经永远离他而去。
进入医学院后,林浩选择了中医专业。这不仅是对苏大夫和苏婉的纪念,也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向往。在学校,他勤奋刻苦,很快就成为了中医系的佼佼者。教授们都称赞他对中医的悟性和热情,同学们也敬佩他的学识和医德。
"林同学,你对中医的理解已经超过了许多高年级的学生,"一位老教授曾这样评价他,"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林浩谦虚地回应:"这都是我在农村时,一位老中医教给我的。"
他从不提及苏婉,仿佛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已经被他深深埋藏。但实际上,苏婉的身影从未在他心中淡去。每当他翻开中医典籍,总会想起苏婉教他认识草药的场景;每当他学习把脉,总会回忆起与苏婉共同诊治村民的日子。
06
大学期间,不少女同学对这位英俊、聪明且医术精湛的男生颇有好感,甚至主动向他表白。但林浩始终保持距离,婉拒所有追求。在他心里,苏婉是无可替代的,即使她已经离世,他也不愿意背叛这段感情。
毕业后,林浩顺利进入上海一家知名中医院工作。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医院里年轻有为的主治医师。
林浩的父母见儿子事业有成,却始终孤身一人,十分担忧。眼看林浩已经二十八岁,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龄,他们开始频繁地给儿子安排相亲。
"儿子,你不能一辈子这样下去啊,"母亲心疼地说,"那个苏婉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你也该放下了,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林浩每次只是沉默不语,既不反驳,也不接受安排的相亲。直到有一天,父亲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入医院。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上布满痛苦的神色,林浩心如刀绞。
"儿子,我和你妈都一把年纪了,"父亲虚弱地握住林浩的手,"我们这辈子就你一个儿子,真的很想看到你成家立业,有自己的小家庭。答应爸爸,好吗?"
面对父亲的恳求,林浩终于点头答应。就这样,在父母的安排下,林浩认识了同院的女医生周薇。
周薇是骨科的医生,性格干练,为人务实。她知道林浩的过去,也理解他无法立刻投入新的感情。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达成了一种默契:组建家庭,但保持适当的距离,更像是相互尊重的合作伙伴,而非热恋中的情侣。
婚后,林浩和周薇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有共同的话题和活动。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像两个互不打扰的室友。唯一让两人走近的,是他们的儿子——林峰。
林峰出生后,林浩的父母帮忙照顾,而林浩和周薇则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事业有成的夫妻,可爱的孩子,尽职的老人。但只有林浩自己知道,他的心始终留在那个四川的小山村,留给那个早已逝去的姑娘。
岁月如梭,转眼间林浩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他在中医界已经颇有名气,著有多部医学专著,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但在个人生活上,他始终如同一座孤岛,与妻子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关系,与儿子也缺乏深入的交流。
四十年的时光足以冲淡很多记忆,但林浩对苏婉的思念却从未减弱。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独自一人点燃一支香,默默为远在四川的苏婉祈福。尽管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再见到那个梳着麻花辫、笑容灿烂的姑娘了。
2015年春,林浩正式退休了。
告别了忙碌的医院生活,他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和空虚。四十年来,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医学事业中,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如今退休在家,每天看看书、遛遛鸟,生活单调乏味。
一天晚上,林浩独自坐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忽然想起了那个被他深埋在心底多年的地方——四川的小山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四十年了,我也该回去看看了。"林浩喃喃自语。
第二天一早,林浩就开始准备行李。听说他要独自去四川,周薇并没有太多表示,只是叮嘱他注意身体。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丈夫的沉默和疏离,也不再试图打破这种局面。
林浩儿子林峰倒是有些担心:"爸,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不放心。要不我陪你一起去?"
"不用了,我自己去就好。"林浩婉拒了儿子的好意,"这是我年轻时待过的地方,想一个人去看看,回忆一下过去。"
临行前,林浩将一些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装进行李。虽然目的是旅游,但作为一名医生,他习惯性地想着或许能在当地帮助一些需要医疗服务的人。
经过长途跋涉,林浩终于抵达了四川广元。四十年过去,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偏远闭塞的小县城,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林浩在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搭乘当地的中巴车,前往当年的知青点——青山村。
07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窗外的景色让林浩恍如隔世。四十年前,这条山路还是泥泞不堪的土路,他和村民们常常需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县城。如今,虽然路况依然不算好,但至少已经是水泥路面,来往的车辆也不少。
"师傅,青山村还远吗?"林浩向司机询问。
"快到了,再过两个弯就是。"司机回答,同时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城里来的老人,"您是去青山村探亲的?"
"不是,我年轻时在那里当过知青,四十年没回来了,想去看看。"林浩解释道。
"哦,原来是老知青啊!"司机恍然大悟,"现在村里变化可大了,您可能都认不出来了。"
果然,当车子转过最后一个弯,映入林浩眼帘的青山村已经与记忆中大相径庭。原本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大多被新式砖房取代,村口新建了一个小广场,几位老人正在那里下棋聊天。村子里电线纵横,家家户户都装了电视天线,一些院子里甚至停着小轿车。
林浩下了车,站在村口,一时间百感交集。他想起当年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苏婉站在村口迎接他的场景。那时的她是那样年轻美丽,充满朝气,而现在...
"老先生,您找谁啊?"一个正在村口小店忙活的中年妇女友善地问道。
"我...我只是来看看。我年轻时在这里当过知青。"林浩回过神来,向妇女解释。
"哦,那您认识我爸妈吗?我爸以前是村里的大队长。"妇女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说道。
"大队长?"林浩心头一震,"您爸爸姓什么?"
"姓李啊,李国强,以前是这村的大队长,现在都八十多了,身体还挺硬朗的。"
林浩激动地握住妇女的手:"您是...李大队长的女儿?李红梅?"
妇女惊讶地看着林浩:"您认识我?那您是..."
"我是林浩,当年在卫生室跟着苏大夫学医的知青。"
"林浩?林大夫?"李红梅瞪大了眼睛,"真的是您?我爸经常提起您!说您医术好,还救过很多村民。"
两人寒暄片刻,李红梅热情地邀请林浩去家里坐坐。林浩欣然答应,跟着她往村子深处走去。路上,李红梅向他介绍村子这些年的变化:修了公路,通了电,家家都有电视手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村里的卫生室也扩建了,现在有两名全职医生...
听着李红梅的介绍,林浩既感慨于农村的变化,又对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充满好奇。他想问李红梅是否知道苏婉的情况,但又担心触碰到痛处,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正当林浩犹豫之际,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红梅姐!红梅姐!不好了!小军喝了农药,情况危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叫道。
"什么?小军?"李红梅脸色大变,"他怎么会喝农药?现在在哪里?"
"在您家呢!小军妈和奶奶都急坏了,村医不在,正准备送县医院去。"
李红梅六神无主,突然想起身边的林浩:"林大夫,您能不能帮帮忙?我外甥小军才十岁,他妈妈是我表妹,他奶奶是...唉,来不及解释了,您能去看看吗?"
"当然,带我去!"林浩立刻答应,迅速从行李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医疗包。
三人火速赶到李红梅家,只见院子里一片混乱。一个小男孩躺在木板床上,痛苦地呻吟着,嘴角流出白沫。一个中年妇女跪在床边,不停地呼唤孩子的名字;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则六神无主地在一旁抹眼泪。
林浩一眼看出情况危急,立刻进入医生状态:"让开一点,让我检查一下。"
他迅速检查了男孩的瞳孔、脉搏和呼吸,确认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幸好中毒时间不长,孩子还有救。
"准备温水和食盐,快!"林浩命令道,同时从医疗包中取出一支阿托品注射液。
林浩先用温盐水为男孩洗胃,然后给他注射了阿托品。这些都是他作为医生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08
经过近半小时的紧张救治,小男孩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林浩又对中年妇女和老妇人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建议他们还是要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太感谢您了,林大夫!"中年妇女泣不成声,"要不是您正好在这里,我儿子可能就..."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脱下口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就在这时,老妇人猛地抬头,直直地盯着林浩的脸,眼中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你...你是..."老妇人声音颤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林浩也看向老妇人,这才注意到她的长相。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明亮的眼睛和温柔的轮廓,依然让人感到莫名的熟悉。
"您是..."林浩试探着问道,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
"林浩?真的是你吗?"老妇人颤抖着伸出手,眼中含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