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红军城方向的攻势取得进展,已经占据该地区东北部多个战略要地,对乌克兰防线构成威胁。俄军第42摩托化步兵师在过去72小时内推进近5公里,逼近红军城东部郊区的交通枢纽。

波克罗夫斯克是顿巴斯地区的战略要地,连接顿涅茨克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控制着通往巴赫穆特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的主要公路。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一直是双方争夺的焦点。乌军在该方向部署包括第10突击旅、第53机械化旅以及第110领土防御旅等多个作战单位,但未能有效阻止俄军的进攻。

俄军采取"点穿线"战术,集中火力打击乌军防线,随后利用装甲部队突破。那么是何种因素导致乌军在兵力规模可观的情况下,仍难以抵挡俄军攻势?

乌军在红军城方向部署超过10个旅级单位,但这一数字掩盖实际作战能力的不足。据乌军内部消息,这些作战旅普遍存在“编制空虚”现象,平均兵力充足率仅为65%到70%。第53机械化旅指挥官证实:“我们的作战排通常只有18到20人,而不是编制表上的30人。”

长期高强度作战导致人员损耗速度超过补充速度,形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的局面。乌军新兵训练周期被迫从标准的4个月压缩至6到8周

乌军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期间损失的重型装备数量超过前六个月的总和。一名乌军炮兵连长透露:“我们的155毫米榴弹炮每天弹药配额仅为20到30发,而对面俄军炮兵阵地每天能发射数百发炮弹。

波兰维修中心技术人员指出,M777榴弹炮和M109自行火炮在恶劣环境下故障率高于预期,且维修周期长。一位负责装备维护的乌军军官表示:“我们缺乏足够的备件和专业技术人员,导致部分西方装备处于待修状态,无法投入战斗。”

俄军已在红军城战区部署新型人工智能辅助作战系统,该系统能整合无人侦察设备、电子战单元和火力打击平台,将目标识别到打击的过程缩短至45秒内。乌军仍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流程,反应时间通常需要5到8分钟。

俄军构建较为完善的“侦察-指挥-打击”系统,而乌军各类装备之间的协同效能较低,无法形成整体战斗力。这种差距在红军城战区的交战中被放大。

随着冲突进入第三年,乌军面临的人员素质问题日益严峻。乌军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期间新入伍士兵的平均训练时间已从2022年的14周缩减至不足11周,其中实战训练时间进一步压缩。

冲突开始以来,乌军中级和高级军官的伤亡率高于其他国家同类冲突的平均水平。连续的战场挫折对乌军士兵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一名医务人员披露:“过去三个月内,因战斗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就诊人数增加近32%,部分士兵出现明显的战斗疲劳综合征。”战争带来的厌战情绪也在逐渐蔓延。

在红军城东部的战斗中,乌军各作战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屡次出现失误。一名炮兵连长回忆:“我们接到支援请求时,步兵已经撤退,导致炮火覆盖区域内没有敌人。这种情况在一个月内发生至少三次。”

指挥协同问题部分源于通信系统的脆弱性,俄军的电子战设备能够干扰乌军的加密通信网络。各单位之间缺乏足够的联合训练,不同来源的部队之间存在战术理念和作战程序的差异,难以在紧急情况下实现配合。

这些人员素质和士气问题在俄军持续高强度进攻面前被放大,形成战场上的恶性循环:战场失利导致士气下降,士气下降又加剧战术执行中的失误,最终导致更多的战场失利。

红军城战区的战场态势对乌军不利,这不仅体现在前线交火的直接对抗中,更体现在整体战场感知与控制能力的差距上。俄军在该地区构建全方位的战场监控网络,每日投入大量无人侦察设备。

这种高密度的侦察监控网络使俄军能够实时掌握乌军的部署调整和增援动向,从而调整打击方案。乌军可用的侦察无人机数量远低于需求,前线部队普遍反映“看不见敌人”。由于频繁遭遇俄军的电子干扰,乌方的无人机侦察结果传输常常不稳定。

俄军在主要防御方向,构建多层次工事群,包括战壕系统、反坦克壕沟、预设炮兵射击阵地以及地雷区。在红军城地区部署大量的反装甲武器系统,这些武器与预设的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网,限制乌军装甲部队的机动空间。

连接后方补给基地与前线的公路遭到打击,迫使补给车队选择山区路线。这延长运输时间,也增加遭遇打击的风险补给困难影响到前线部队的作战能力。多位指挥官反映,重要火力点的弹药储备普遍处于警戒线以下,部分重型火炮被迫采取“节约射击”模式。

这种战场态势与防御系统的挑战,使乌军在红军城方向的防御体系呈现“表面强大、实则脆弱”的特点。表面上看,乌军部署相当规模的兵力,构建多层次的防御阵地;但由于战场感知能力弱、防御纵深不足以及补给困难等因素,这一防御体系在面对俄军的持续高强度攻击时难以保持稳固,已出现局部崩溃。

西方国家正在重新评估对乌军事援助的规模和性质,从“全力支持”转向更加审慎的策略。而且,国际社会对冲突的关注度也在降低。全球主要新闻机构对乌克兰冲突的报道频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下降。

乌克兰经济同比下降,国防开支已占国家预算的较高比例。财政压力迫使乌克兰政府不得不削减开支。这些战略环境的变化正在对红军城战区产生影响。在缺乏充足后续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前线指挥官不得不更加谨慎地使用现有资源。

兵力与装备的劣势、人员素质与士气的问题、战场态势与防御系统的挑战,以及战略环境变化,共同构成一幅复杂的战场图景。随着战局的发展,红军城地区的态势对乌克兰军队构成挑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装备补充、人员训练和战场感知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乌军将面临更大范围的防线调整压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